(497—572)北周人。其先高句丽人,字季珉。仕于燕,又归魏,魏孝明帝正光中,起家卫府都督,从尔朱天光镇压万俟丑奴,除宁朔将军、奉车都尉。孝武帝西迁,从入关。西魏文帝大统初封巨野县侯。从宇文泰破高欢于沙苑,又战河桥、邙山,皆有功。西魏末,累迁鄜州刺史,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北周武帝保定初,从平吐谷浑、稽胡、文州氐酋,授梁州总管。天和三年,迁江陵副总管,击退陈将吴明彻百日进攻。迁镇襄州,进位柱国。
(525—573)北齐彭城丛亭里人,字子长。善戏谑,工诗咏。高澄以为永安公浚开府行参军。孝昭帝皇建初除太子洗马。从武成帝赴晋阳,谄附和士开,授中书侍郎,入典机密。官至散骑常侍。与崔季舒等同时被杀。
褚渊(435年-482年),字彦回(南史在创作时为了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直接称其为褚彦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南朝宋、齐宰相、外戚、南齐开国元勋,太常褚秀之之孙,左仆射褚湛之之子。元徽五年(477年),雍州刺史萧道成(齐高帝)杀后废帝,另立顺帝。褚渊推举萧道成录尚书事,后又助萧道成代宋建齐。南齐建立后,受萧道成宠幸,参与机要,进位司徒,封南康郡公。齐武帝时,奉遗诏领尚书事,授司空、骠骑将军。旋病卒,追赠太宰、侍中、录尚书事,谥号“文简”。
(511—581)北齐北海剧人,字叔朗,小名沙弥。王猛六世孙。魏末,官府征召,皆不就。后随高欢,为中外府功曹参军、常山王高演友,深得演器重。文宣帝高洋昏逸,演屡谏,高洋疑为晞所教,髡鞭钳配甲坊,后又得为常山王友。高洋死,废帝高殷立。杨愔等执朝政。高演在鲜卑贵族支持下杀杨愔等,夺帝位,晞实为谋主。孝昭帝高演立,除散骑常侍,兼吏部郎中。后拜太子太傅。后主高纬武平初迁大鸿胪。齐亡,周武帝以为太子谏议大夫。
刘义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即宋文帝(424年-453年在位),小字车儿,中国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宋少帝刘义符之弟,母文章太后胡道安。初封宜都王,历任前将军、镇西将军等职,元嘉元年(424年)即位,在位三十年,年号“元嘉”。元嘉三十年(453年),刘义隆被太子刘劭弑杀。时年四十七岁,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薛道衡(540~609) 隋代诗人。字玄卿。汉族,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朝建立后,任内史侍郎,加开府仪同三司。炀帝时,出为番州刺史,改任司隶大夫。他和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有集30卷已佚。今存《薛司隶集》1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录存其诗20余首,《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录存其文 8篇。事迹见《隋书》、《北史》本传。
丘迟(464—508),字希范,吴兴乌程(今浙江省湖州市)人,丘灵鞠之子。南朝梁文学家。初仕南齐,官至殿中郎、车骑录事参军。后投入萧衍幕中,为其所重。梁天监三年,丘迟由中书侍郎出为永嘉太守。 丘迟诗文传世者不多,所作《与陈伯之书》,使陈伯之拥众八千归降, 其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更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劝伯之自魏归梁,是当时骈文中的优秀之作。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汉族,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可称为我国游记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另著《本志》十三篇及《七聘》等文,已佚。
北齐人。初隐于江陵百里洲,通佛道术数。南朝梁时,侯景为乱,助湘东王击败景军于江陵。后元帝任为都督、郢州刺史。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举州降齐,为大都督十州诸军事。在朝不称臣,不称官爵,但云荆山居士。无疾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