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陶渊明的诗 >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魏晋]:陶渊明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译文及注释

译文

贫居糊口靠农务,尽力勤耕东林边。

春种苦辛不必讲,常恐辜负我心愿。

田官关注秋收获,传语同我意相连。

长期挨饿喜一饱,早起整装待下田。

划动船桨渡平湖,山间清溪泛舟还。

草木茂盛荒山里,猿啼悠缓声哀怨。

悲凉秋风夜呼啸,清晨林间鸟唱欢。

我自归田务农来,至今已整十二年。

华年已逝人渐老,依旧耕耘在田间。

遥遥致意荷蓧翁,姑且隐居为君伴。

注释

下潠(xùn):地势低洼多水的地带,即诗中所说的“东林隈”。田舍:指田间简易的茅舍,可供临时休息、避雨之用。获:收获。

依:依靠。稼穑(sè):指农业劳动。稼是耕种,穑是收获。戮(lǜ)力:尽力。东林隈(wēi):指下潠田所在的地方。隈:山水等弯曲的地方;角落。

春作:春耕。负所怀:违背自己的愿望。

司田:管农事的官,即田官。眷:顾念,关注。有秋:指秋收,收获。《尚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寄声:托人带口信。与我谐:同我的想法相一致。谐:和合。

饥者:渊明自称。初饱:刚刚能够吃上顿饱饭。这两句是说,经常挨饿的我,为吃了顿饱饭而非常高兴,早早起身束好衣带,等候天亮去秋收。

扬揖(jí):举桨,即划船。泛:浮行,指泛舟。清壑(hè):清澈的山间溪流。壑:山沟。

郁郁:一作“嚼嚼(jiào,洁白貌)。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闲且哀:悠缓而凄凉。

悲风:指凄厉的秋风。爱静夜:谓好在静夜中呼啸。晨开:指天明。

曰:语助词,无意义。此:指农业劳动。三四星火颓:指经历了十二年。三四:即十二。星火:即火星。颓:下倾。每当夏历七月以后,火星的位置开始向西下倾。下倾十二次,即经历了十二年。

姿年:风姿年华,指青壮年。事:指农耕之事。云:语助词,无意义。乖:违背,违弃。

聊:姑且。栖:居住,指隐居。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鉴赏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自己为了生活不辞辛苦“戮力东林隈”的劳动过程。当他看到丰收在望时,想起了自己已经渡过了十年艰苦的农耕生活,心情是自豪的。

前六句是写见到下溪田丰收时的心情。“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他的愿望和司田是一致的,这使他很觉得欣慰。看来这“寄声”与诗人的司田也是他的一位朋友。诗人在这里之所以提到这位任司田的朋友,是表示自己的农耕生活并没有脱离整个社会的生产活动,并且对社会生产有积极的意义。这是陶渊明农业社会理想和务实精神的表现。接下去就写诗人怎样鸡一叫就到荒山去劳作,从而领略了山中的晨景。“饥者欢初饱”,这是多么深切的生活体验,没有亲身尝过饥饿的味道,就不知这“欢视饱"是怎么回事。正是为了求得一饱,他才天不亮就去劳动:进山是随着山势和河谷的迂伺划船前进的。山里很荒凉;听得见猿的哀啼。凄凉的夜风随着残夜逝去了,鸟儿歌唱善迎接早晨的到来。这是一个多么寂静清冷的早晨他想到自己十年的农耕生活。十二年中他始终不渝地坚持着初衷,付出了自己大好的年华这时陶渊明已五十岁了,老之将至,他怎能不感慨万分。诗的最后一句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遥谢荷榛翁,聊得从君栖”,致意古代隐居躬耕的先哲,我也在追随着您呢。诗人心目中有理想,有信念,有榜样,这就是他固穷守节,虽老死田野也终不反悔的原因。

这首诗比前期的田园诗更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农耕生活的实际情形,同时也说明,陶渊明的务农,并不只是作了个样子而已。特别是在后期,他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了,饿肚子是常有的事,只有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赖以生存。这时他的田园诗中纪实的成分就多了,而不象前期那样情趣盎然,那样富于浪漫谛克。可是他并不抱怨生活的艰辛,在述其艰苦之中仍然时时表现出对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东晋义熙十二年(416年),是诗人在田舍中收获时所作,当时陶渊明五十二岁。诗人自归田以来,已经度过了十二年的躬耕生活。其劳作是勤苦的,生活是贫困的,但诗人却从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与安慰。  

陶渊明简介

魏晋·陶渊明的简介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陶渊明的诗(114篇)

猜你喜欢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魏晋陶渊明

贫居依稼穑,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眷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扬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郁郁荒山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老,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蓧翁,聊得从君栖。


移居·其二

魏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五代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浪淘沙·往事只堪哀

五代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河北民

宋代王安石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依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天地白日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饮酒·十八

魏晋陶渊明

子云性嗜酒,家贫无由得,

时赖好事人,载醪祛所惑。

觞来为之尽,是谘无不塞。

有时不肯言,岂不在伐国。

仁者用其心,何尝失显默。


夏日题老将林亭

唐代张蠙

百战功成翻爱静,侯门渐欲似仙家。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井放辘轳闲浸酒,笼开鹦鹉报煎茶。

几人图在凌烟阁,曾不交锋向塞沙?


一枝花·不伏老

元代关汉卿

〔一枝花〕

攀出墙朵朵花,折临路枝枝柳。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

〔梁州〕

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愿朱颜不改常依旧,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攧竹,打马藏阄;通五音六律滑熟,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捧金樽满泛金瓯。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更玲珑又剔透。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曾玩府游州。

〔隔尾〕

子弟每是个茅草冈、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乍向围场上走,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蹅踏的阵马儿熟。经了些窝弓冷箭鑞枪头,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我怎肯虚度了春秋。

〔尾〕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踘、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元代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止酒

魏晋陶渊明

居止次城邑,逍遥自闲止。

坐止高荫下,步止荜门里。

好味止园葵,大懽止稚子。

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

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日日欲止之,营卫止不理。

徒知止不乐,未知止利己。

始觉止为善,今朝真止矣。

从此一止去,将止扶桑涘。

清颜止宿容,奚止千万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