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解释瑕:玉上的斑点;瑜:玉石的光彩。故意挑剔玉上的斑点,埋没它的光彩。比喻刻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和短处,而抹煞其优点和长处。
出处唐 严郢《驳议吕諲》:“今太常议荆南之政详矣……乃抉瑕掩瑜之论,非中适之言也。”
拼音jué xiá yǎn yú
注音ㄐㄩㄝˊ ㄒ一ㄚˊ 一ㄢˇ ㄩˊ
感情抉瑕掩瑜是贬义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吹毛求疵。
| 成语 | 解释 | 
|---|---|
| 一重一掩 | 谓山峦重迭稠密。 |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以:因;眚:过失,错误;掩:遮蔽,遮盖;德:德行。不因为一个人有个别的错误而抹杀他的大功绩。 | 
| 东掩西遮 | 谓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 
| 东遮西掩 | 指左右遮掩,隐瞒真相。 | 
| 两叶掩目 | 如同两片树叶遮住了眼睛。比喻受到蒙蔽而对事物分辨不清楚。 | 
| 伺瑕导蠙 | 谓寻衅生事。 | 
| 伺瑕导隙 | 指寻衅生事。 | 
| 伺瑕抵蠙 | 见“伺瑕导蠙”。 | 
| 伺瑕抵隙 | 指寻衅生事。同“伺瑕导蠙”。 |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 | 
| 匿瑕含垢 | 比喻为长远利益而能包容大度。 | 
| 含垢匿瑕 | 亦作“含垢藏瑕”。包容污垢,隐匿缺失。形容宽宏大度。语本《左传·宣公十五年》:“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 含垢弃瑕 | 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 
| 含垢藏瑕 | 见“含垢匿瑕”。 | 
| 含瑕积垢 | 比喻蒙受耻辱。 | 
| 吹毛取瑕 | 瑕:玉上的疵点,缺点,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找里面的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毛病、缺点,寻找差错。 | 
| 吹毛求瑕 | 同“吹毛求疵”。 | 
| 周瑜打黄盖 | 两相情愿。 | 
| 完美无瑕 | 达到最好标准。 | 
| 寻弊索瑕 | 犹言吹毛求疵。 | 
| 寻瑕伺隙 | 寻:找;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何:观察,隙:空子,机会。找别人缺点,看是否有空子可钻。指待机寻衅。 | 
| 尺瑜寸瑕 | 大块美玉而小有疵病。比喻良才而有小缺点。 | 
| 弃瑕取用 | 指不计较缺点、过失而录用人才。 | 
| 弃瑕录用 | 原谅过去的过失,重新录用。 | 
| 弃瑕忘过 | 谓不追究缺点和过错。 | 
| 归师勿掩,穷寇勿追 | 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指特定情况下要防止敌人拼死反击,以免不测的牺牲。 | 
|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 归师:撤退的军队;掩:乘人不备进行袭击;穷寇:走投无路的敌人。不能袭击撤退的军队,也不能追杀走投无路的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