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感激涕泗感激涕泗的故事

感激涕泗的成语故事


拼音gǎn jī tì sì

基本解释涕:眼泪;泗:鼻涕。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极度感激

出处《新唐书·薛收传》:“命舆疾至府,亲举袂抚之,论叙生平,感激涕泗。”


暂未找到成语感激涕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感激涕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今昔之感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4回:“诸旧好俱在,谭孝若已作古人。今昔之感,凄怅莫状。”
凄怆流涕《孔丛子·儒服》:“未知后会何期,凄怆流涕。”
动天地,感鬼神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可歌可涕清·汪琬《计甫草<中州集>序》:“幸得追随其步趋,而相与上下往复其议论,无不动心骇魄,可歌可涕。”
向隅之感鲁迅《记“发薪”》:“然而还有薪水的和新近加俸的呢,可就不免有向隅之感。”
哀感中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语王右军(王羲之)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哀感天地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卷一 二祖阿难尊者》:“王闻失声号恸,哀感天地。”
哀感顽艳三国 魏 繁钦《与魏文帝笺》:“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凄入肝脾,哀感顽艳。”吕延济注:“顽钝艳美者皆感之。”
唇如激丹战国·宋·庄周《庄子·盗跖》:“今将军兼此三者,身长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齿如齐贝,音中黄钟,而名曰盗跖。”
噫呜流涕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安传》:“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
垂涕而道邹韬奋《患难余生记》第二章:“他们垂涕而道,能这样安有不愿之理?”
外感内伤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次日便觉得有些鼻塞声重,胸闷头晕,恹恹的就成了一个外感内伤的病。”
外感内滞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小姐的病是外感内滞。”
多情善感唐·陆龟蒙《自遣诗三十首》:“多情善感自难忘,只有风流共古长。”
多情多感宋·蔡伸《柳梢青》词:“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多愁善感茅盾《幻灭》二:“是同情于这个不相识的少妇呢,还是照例的女性的多愁善感,连她自己也不明白。”
天人感应唐·陈子昂《谏政理书》:“天人感应,阴阳相和。”
忠驱义感唐·吕温《题阳人城》诗:“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怆然涕下唐 陈子昂《登幽州古台》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恸哭流涕宋·陈亮《祭朱寿之文》:“今子之死,乃独有感于余心而兴不幸之叹,至于恸哭流涕不能自已。”
悲愁垂涕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汤问》:“一里老幼,悲愁垂涕相对,三日不食。”
感人心脾清·顾彩《焚琴子传》:“[琴子]为诗文,下笔累千言,皆感人心脾。”
感人肺肝唐·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纪》:“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感人肺腑唐 刘禹锡《唐故相国李公集记》:“今考其文至论事疏,感人肺肝,毛发皆耸。”
感今怀昔晋·潘岳《为诸妇祭庚新妇文》:“仿佛示行,故瞻弗获;伏膺饮泪,感今怀昔。”
感今思昔宋·刘珙《满江红·遥寿仲固叔谊》词:“叹离多聚少,感今思昔。”
感今惟昔晋·卢谌《赠刘琨》诗:“瞻彼日月,迅过俯仰;感今惟昔,口存心想。”
感同身受《艺风堂友朋书札》:“小方壶主人承招致,俾不至有臣朔之饥,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