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海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海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ní niú rù hǎi泥牛入海泥塑的牛进入大海中就会化掉。比喻一去不返;杳无音信。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潭州龙山和尚》:“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
huàn hǎi fú chén宦海浮沉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茅盾《子夜》:“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wén shān huì hǎi文山会海形容文件会议多得泛滥成灾。《人民日报》1988年11月26日:“机关干部解脱了文山会海之后,获得更多时间和精力,该是一件幸事。”
pān lù jiāng hǎi潘陆江海陆:晋代诗人陆机;潘:晋代诗人潘岳。比喻有文才的人。唐·陈子良《辨正论序》:“郁郁闲缛锦之文,飘飘竦陵之气,班贾金玉,未可同年,潘陆江海,宁堪方驾。”
chóu hǎi wú yá愁海无涯涯:边际。忧愁像无边的大海一样。形容十分悲愁唐·孟郊《招文士饮》:“醒时不可过,愁海浩无涯。”
hú hǎi piāo líng湖海飘零飘零:飘泊。居无定所,四处飘泊。
shān yáo hǎi cuò山肴海错犹言山珍海味。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当下山肴海错,不记其数。”
hán hǎi sū cháo韩海苏潮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清 俞樾《茶香室从钞》卷八:“国朝萧墨《经史管窥》引李耆卿《文章精义》云:\'韩如海,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潮。\'”
jiāng nán hǎi běi江南海北大江之南,大海之北。形容地域广阔,。三国·魏·曹叡《赦辽东吏民公文》:“书传所载也,江南海北有万里之限,辽东君臣,无怵惕之患。”
xié tài shān yǐ chāo běi hǎi挟泰山以超北海挟:夹持;超:跨过。夹着泰山跨过北海。比喻绝对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hǎi běi tiān nán海北天南形容万里之遥,相距极远。亦形容地区各异。唐·刘禹锡《送别四十六首·洛中逢韩七中丞之吴兴口号五首》:“昔年意气结群英,几度朝回一字行。海北天南零落尽,两人相见洛阳城。”
shān nán hǎi běi山南海北指遥远不能确指的地方或指四面八方。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比如你姐妹两个的婚姻,此刻也不知在眼前,也不知在山南海北呢?”
tiān nán hǎi běi天南海北①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②形容(谈话)漫无边际。杨朔《熔炉》:“他素来最能关心战士,天南海北,不管怎样调皮捣蛋的人,一经他教育改造,都能脱胎换骨。”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四海之内皆兄弟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先秦 孔子《论语 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rén hǎi zhàn shù人海战术以众多人数来进行战斗或解决问题的方法。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不敬师长,共产公妻,人海战术,总之是一群青面獠牙,十恶不赦的人。”
jiǔ zhōu sì hǎi九洲四海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方。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wǔ zhōu sì hǎi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司马达《魔鬼的笛音》:“五洲四海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兴趣,注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
rén bù kě mào xiàng,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相:估量,评价。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fù dōng hǎi ér sǐ赴东海而死赴:往,去。跳进东海淹死。形容决心很大。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彼则肆然而为帝,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吾不忍为之民也。”
hǎi shuǐ bù kě dǒu liáng海水不可斗量斗:量器。指海水的多少不可能以斗所能计量的。常与“人不可貌相”连用;比喻不能凭人的相貌或现状来测量他的品格、才能或未来。《淮南子·泰族训》:“太山不可丈尺也,江海不可斗斛也。”
qíng tiān jià hǎi擎天驾海擎天:支撑上天。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元·孔文卿《东床事犯》第一折:“陛下,你便似砍折条擎天驾海紫金梁。”
shān bāo hǎi róng山包海容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宋·释惠洪《韩廉使奉御赞》:“究其心胸,山包海容,表里不隔,八窗玲珑。”
hú dǎ hǎi shuāi胡打海摔比喻经得起磕碰,不娇贵。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比不得咱们家的孩子,胡打海摔的惯了的。”
niè hǎi qíng tiān孽海情天孽:罪孽。罪孽的渊海,情欲的天国。指青年男女深溺于爱情造下的罪孽境界。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着四个大字‘孽海情天’。”
hǎi huái xiá xiǎng海怀霞想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本托意仙游。后以“海怀霞想”谓远游隐居之思。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都会有知心朋友;尽管远在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远也亲近。海内;四海之内;古时候认为中国四周都是海;把国内称为海内;现泛指世界。天涯:天边;比邻:紧靠的边邻。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hóu mén rú hǎi侯门如海侯门:旧指显贵人家;海:形容深。侯门象大海那样深邃。比喻旧时相识的人,后因地位悬殊而疏远隔绝。唐 崔郊《赠女婢》诗:“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yáng míng sì hǎi扬名四海扬名:传播名声。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故以“四海”代指全国各处;也指世界各地。指名声传遍各地。
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放诸四海而皆准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礼记 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yú shān yuè hǎi逾山越海越过山海。谓长途跋涉。《南齐书·高帝纪上》:“人迹罕至者,莫不逾山越海,北面称蕃。”
sāng tián bì hǎi桑田碧海同“桑田沧海”。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bā xiān guò hǎi,gè xiǎn qí néng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八仙:传说的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比喻做事各有各自的办法。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81回:“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sì hǎi dǐng fèi四海鼎沸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wǔ hú sì hǎi五湖四海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唐 吕岩《绝句》:“斗笠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游。”
hǎi fèi shān bēng海沸山崩海水沸腾,山石崩塌。比喻变化巨大。亦作“海沸山摇”。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二折:“我呵喝一喝骨碌碌的海沸山崩,瞅一瞅赤力力的天摧地塌。”
hǎi yàn hé chéng海晏河澄晏:平静;河:黄河;澄:清澈。黄河水清,大海波平浪静。比喻天下太平。清·魏源《秦淮灯船引》:“海晏河澄二百年,那信鲸鲵吞士女。”
hǎi jiǎo tiān yá海角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或彼此相隔极远。唐 白居易《浔阳春 春生》诗:“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dà dǎn hǎi kǒu大胆海口胆:胆量;海口:说大话。大着胆子夸海口。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9回:“况孤在此城,今已五代,不是大胆海口,孤也颇有个贤名在外。”
jià hǎi qíng tiān架海擎天架海:横跨大海;擎天:支撑上天。形容本领大,能力非凡。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他是个架海擎天的玉柱,看承做提牌执戟小人哉。”
hǎi nèi wú shuāng海内无双海内:四海之内,旧指中国,现亦指世界各地。四海之内独一无二。汉·东方朔《答客难一首》:“好学乐道之效明白甚矣,自以为智能海内无双,则可谓博闻。”
rù hǎi suàn shā入海算沙①到海底数沙子。喻白费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明·宋濂《杭州灵隐寺故辅良大师石塔碑铭》:“教秉固当学,若沉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jiāng hǎi zhī xué江海之学学:学识,学问。如江海般浩瀚无边的学识。比喻学识渊博。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先生江海之学,小道是井底之蛙,焉敢班门弄斧。”
piāo yáng guò hǎi飘洋过海渡过海洋。多指去异国他乡或远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回:“飘洋过海寻仙道,立志潜心建大功。”
xué hǎi wú yá学海无涯学问的海洋无边无际。指对知识的学习永远没有止境。学海:指知识;涯:边际。明 张岱《小序》:“学海无边,书囊无底。世间书怎读得尽。”
bǎi chuān guī hǎi百川归海百川:泛指大小江河。所有江河最终都流入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西汉 刘安《淮南子 氾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百家殊业而皆务于治。”
yuán yòu hǎi hán原宥海涵宥:赦罪;原宥:原情赦罪;海涵:像大海一样气量大。原情赦罪,宽容包涵。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大司农刘佑、迁尉冯琨、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
zhěn shān fù hǎi枕山负海见“枕山襟海”。明·张煌言《山头重筑海塘碑记》:“台之缑城,枕山负海。”
qíng tiān lèi hǎi情天泪海形容一味沉溺于感伤的爱情世界。金松岑《论写情小说于新社会之关系》:“取无数高领窄袖花冠长裙之新人物,相与歌泣,于情天泪海之世界。”
jiǔ zhōu sì hǎi九州四海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lù hǎi pān jiāng陆海潘江比喻文才很大。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hán cháo sū hǎi韩潮苏海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清 杨毓辉《〈盛世危言〉跋》:“观其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直兼乎韩潮苏海,则不啻读《经世文编》焉。”
hǎi dǐ lāo zhēn海底捞针在大海里捞一根针。形容很难找到。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一面点起民壮,分头追捕,多应是海底捞针,那寻一个。”
dǎo shān qīng hǎi倒山倾海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ēn shēn sì hǎi恩深似海恩德情义极为深重。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xián shā tián hǎi衔沙填海犹言衔石填海。明·何景明《送吕子迁右给事中》诗:“衔沙填海志,炼石补天情。”
yún chóu hǎi sī云愁海思见“云悲海思”。唐·李白《飞龙引》之一:“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sì hǎi bō jìng四海波静比喻天下太平。
jiāng hǎi bù nì xiǎo liú江海不逆小流江海的浩瀚,是能容纳细流的缘故。比喻人气度大才能担当大事。汉·刘向《说苑·尊贤》:“太山不辞壤石,江海不逆小流。”
chóu shān mèn hǎi愁山闷海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sì hǎi tā rén四海他人谓没有亲戚关系。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三折:“俺虽然是旧忠臣,则是四海他人。”
yí shān tián hǎi移山填海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干,教你无处潜藏。”
shēn zài jiāng hǎi,xīn chí wèi què身在江海,心驰魏阙江海:指隐士居住的地方;驰:心神向往;魏阙:指朝廷。指虽不为官,仍关怀朝政。唐·陈子昂《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余独坐一隅,孤愤五蠹,虽身在江海,而心驰魏阙 。”
yì shān ēn hǎi义山恩海恩义像海一样深,像山一样高。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cuī shān jiǎo hǎi摧山搅海摧:毁坏;搅:搅动。能摧毁高山搅动大海。形容威力和声势很大。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二折:“到来日战鼓连天,喊声振地,猛烈神摧山搅海,连珠炮有似轰雷。”
hào ruò yān hǎi浩若烟海浩:广大,众多;烟海:茫茫大海。指广大繁多如茫茫烟海。宋·晁补之《北渚亭赋》:“其下陂湖汗漫,葭芦无畔,菱荷荇藻,蘅荃杜茝,众物居之,浩若烟海。”
fú rú dōng hǎi福如东海福气象东海之水浩瀚无边;旧时祝颂用语。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花灯轿莲女成佛记》:“寿比南山,福如东海,佳期。从今后,儿孙昌盛,个个赴丹墀。”
ròu shān jiǔ hǎi肉山酒海肉积得像山一样高,酒像海水一样多。形容丰盛的酒席。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原举泰山以为肉,倾东海以为酒。”
yú hǎi qiáo shān渔海樵山入海打鱼,上山砍柴。借指隐居生活。清·方文《留别马倩若兼订毗陵之游》诗:“渔海樵山过此生,向平儿女未忘情。”又《送旻昭御史征兵广西》诗:“愿君早奏升平略,鱼海樵山任所之。”
jīng wèi tián hǎi精卫填海精卫:古代神话中的小鸟名。古代神话;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后用来比喻不畏困难;意志坚决。晋 陶渊明《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hé lián hǎi yàn河溓海晏见“河溓海夷”。唐·陈集源《龙龛道场铭序》:“地平天成,河溓海晏。”
shān zhēn hǎi wèi山珍海味山珍:山里产的珍异食品;海味:海里的美味食品。指山里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现泛指各种美味佳肴。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
dōng yáng dà hǎi东洋大海东洋:东边的大海。泛指无边无际的大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hǎi dài qīng shì海岱清士海岱:东海与泰山之间的地方,引申为海内。海内的清廉之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人所应有,其不必有;人所应无,己不必无,真海岱清士。”
yí shān huí hǎi移山回海移动山岳,旋转大海。比喻竭尽全力,克服巨大困难。《南宫词纪 题情 琥珀猫儿坠》:“移山回海,招赘相公宅。多就了除名烟月牌。”
tiān yá hǎi jiǎo天涯海角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hǎi yuē shān méng海约山盟见“海誓山盟”。宋·欧阳修《解仙佩》:“问海约山盟何时,镇教人,目断魂飞。”
zhěn shān jīn hǎi枕山襟海靠山依海。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sì hǎi wéi jiā四海为家原指帝王占有四海;统治全国。后指人漂泊不定;到处都可以当成家;也指志在四方;不恋故土。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面环海;故“四海”指全国各地。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帝本纪》:“且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且无令后世有以加也。”
qíng tiān niè hǎi情天孽海孽:罪恶。天大的情欲,罪孽的深渊。旧指男女深深地陷入情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贵族之女,俱属从情天孽海而来。”
fù hǎi yí shān覆海移山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jiāng fān hǎi rǎo江翻海扰犹江翻海沸。清·无名氏《陆沉病》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hǎi yá tiān jiǎo海涯天角犹言天涯海角。谓僻远的地方。明·刘基《声声慢·咏愁》词:“雨冷云昏日暮,海涯天角轻衾。”
chūn shēn sì hǎi春深似海春天美丽的景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到处充满了明媚的春光。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这屋里那块‘四乐堂’的匾,可算挂定了!不然,这‘春深似海’的屋子,也就难免‘愁深似海’。”
hǎi lì yún chuí海立云垂形容文辞气魄极大。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
hé qīng hǎi jié河清海竭黄河水清,大海干涸。比喻难得遇到的事情。《西京杂记》卷四引汉·枚乘《柳赋》:“小臣莫效于鸿毛,穿街鲜而嗽醪。虽复河清海竭,终无增景于边撩。”
lǔ lián dǎo hǎi鲁连蹈海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鲁连蹈海”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明·许时泉《武陵春》:“弃礼义而尚有功,鲁连蹈海;堕名城以杀豪杰,李耳出关。”
duī shān jī hǎi堆山积海形容东西极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别讲银子成了粪土,凭是世上有的,没有不是堆山积海的。”
jià hǎi jīn liáng架海金梁梁:桥梁。架在海上的金桥。比喻能够身肩重任的栋梁之才。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30回:“一个是擎天玉柱,一个是架海金梁。”
zhàn shān háng hǎi栈山航海指跋山涉水,逾越险阻。南朝宋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栈山航海,逾沙轶漠之贡,府无虚月。”
shí qīng hǎi yàn时清海宴时世清平,四方安定。《敦煌曲子词·献忠心》:“时清海宴定风波,恩光六塞,瑞气遍山坡。”
hǎi shuǐ qún fēi海水群飞比喻国家不安宁。汉·扬雄《太玄经·剧》:“海水群飞,终不可语也。”
jiāng hǎi tóng guī江海同归归:归宿。百海千江最终都流归大海。形容殊途同归。宋·钱易《南部新书》:“初若矛楯相向,后类江海同归。三殿谈经,自此始也。”
qún hóng xì hǎi群鸿戏海鸿:鸿雁;海:指大湖。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形容书法遒劲灵活。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王羲之书如群鸿戏海。”
sì hǎi chéng píng四海承平国家持久太平。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9回:“当今四海承平,万方朝贡,有什么紧急事情,这等大惊小怪?”
jīng qín tián hǎi精禽填海精禽:传说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灵魂化作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填东海。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梁启超《新罗马》楔子:“精禽填海,斥鷃笑其大愚;杜宇啼枝,行人闻而堕泪。”
shè hǎi dēng shān涉海登山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唐·张说《贺示历书表》:“奉宣圣旨,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
xié shān chāo hǎi挟山超海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jiāng fān hǎi fèi江翻海沸形容水势浩大。多用以比喻力量或声势壮大。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三折:“瞅一眼江翻海沸,喝一声地惨天昏。”
jiǎo hǎi fān jiāng搅海翻江搅:搅拌;翻:翻腾。江海翻腾。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元 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振乾坤雷鼓鸣,走金蛇电影开,他那里撼岭巴山,搅海翻江,倒树摧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