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fù guó jiāng bīng富国彊兵 | 使国家富裕,军力强盛。亦作“富国强兵”。 | |
yǎn bīng xī jiǎ偃兵息甲 | 偃:放倒。放倒武器,收起盔甲。指停止战争。 | 后魏·高允《征士歌》:“于是偃兵息甲,修立文学。” |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bīng yī shí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 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刻用兵打仗。指平时积畜力量,在必要时一下用出来。 | 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我养军千日,用军一时,空有满朝文武,那一个与我退的番兵。” |
xī bīng bà zhàn息兵罢战 | 兵:打仗。停止或结束战争。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只为宋朝南渡以后,绍兴、淳熙年间,息兵罢战,君相自谓太平,纵情逸乐。” |
tiān bīng jiǎn zào添兵减灶 | 啬兵员,反而减少行军饭灶。指伪装士兵逃亡,示弱以欺骗对方。 |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三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吾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 |
qīng zú ruì bīng轻卒锐兵 | 轻卒:轻装的士兵。锐兵:锐利的武器。轻装勇猛的士兵,手拿锋利的武器。形容部队战斗力很强。 | 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济上之军,奉令击齐,大胜之。轻卒锐兵,长驱至国。” |
jí wǔ qióng bīng极武穷兵 | 黩武。滥用武力。 | 《周书·韦孝宽传》:“且君辅翼幼主,位重望隆,理宜调阴阳,抚百姓,焉用极武穷兵,构怨连祸。” |
liàn bīng mò mǎ练兵秣马 | 训练士兵,喂饱战马。指作好战斗准备。 | 宋 苏洵《几策 审敌》:“将遂练兵秣马以出于实,实而与之战,破之易尔。” |
bīng wú cháng xíng兵无常形 | 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三国 魏 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
duǎn bīng jiē zhàn短兵接战 | 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 《三国志 魏志 典韦传》:“韦被数十创,短兵接战,贼前搏之。” |
bīng lái jiàng yíng,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迎,水来土堰 | 指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高文秀《渑池会》楔子:“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堰,他若领兵前来,俺这里领兵与他交锋。” |
yòng bīng rú shén用兵如神 | 用兵:指挥军队作战。形容善于用兵;指挥作战变化莫测。 | 晋 虞溥《江表传》:“讨逆将军智略超世,用兵如神。” |
àn jiǎ xiū bīng按甲休兵 |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 东汉 班固《汉书 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酒日至,以飨士大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
qiān jīn yòng bīng,bǎi jīn qiú jiàn千金用兵,百金求间 | 极言用兵时离间对方的重要。 | |
àn jiǎ qǐn bīng按甲寝兵 | 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 | 晋 司马彪《九州春秋 傅干》:“吴有长江之险,蜀有崇山之阻,难以威服,易以德怀。愚以为可且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定土分封,论功行赏。” |
shǐ jìn bīng qióng矢尽兵穷 | 矢:箭。箭已用完,兵已打光。形容战斗到兵力丧尽。 | 唐·孙揆《灵应传》:“申胥乃衰楚之大夫,而以矢尽兵穷,委身折节,肝脑涂地,感动于强秦。” |
zhì bīng yǐ xìn治兵以信 | 治兵:管理军队,训练军队。指要用信义来统驭军队 | 《握奇经·八阵总述》:“治兵以信,求胜以奇;信不可易,战无常规。” |
bīng gē qiǎng rǎng兵戈抢攘 | 兵戈:武器,指战争;抢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
fù zhōng bīng jiǎ腹中兵甲 | 兵甲:即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谋略。 | 《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州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
xiōng zhōng jiǎ bīng胸中甲兵 | 甲兵:披甲的士兵。比喻人具有军事才能。 | 《魏书 崔浩传》:“汝曹视此人,尪纤懦弱,手不能弯弓持矛,其胸中所怀,乃逾于甲兵。” |
diào bīng qiǎn jiàng调兵遣将 | 调动军队;派遣将领;或是调动、安排人力。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写书教太师知道,早早调兵遣将,剿除贼寇报仇。” |
láo jiǎ lì bīng牢甲利兵 | 犹坚甲利兵。泛指精良的武器。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 |
jiān jiǎ lì bīng坚甲利兵 | 坚甲:坚固的铠甲;兵:兵器。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也指装备精良的部队。 | 墨翟《墨子 非攻下》:“于此为坚甲利兵,以往攻伐无无罪之国。” |
tuó jiǎ shù bīng橐甲束兵 | 同“櫜甲束兵”。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悔过》:“过天子之城,宜橐甲束兵。” |
shàn jiǎ zhì bīng缮甲治兵 | 缮甲:修治铠甲。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 《诗经·郑风·叔于田序》:“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 |
bīng jīng liáng zú兵精粮足 | 兵:兵士。指兵士精锐,粮草充足。形容军队十分强盛。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 |
jiān jiǎ lì bīng坚甲厉兵 | 加固盔甲,磨砺武器。指作好战斗准备。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
chì bì áo bīng赤壁鏖兵 |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 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
fù guó qiáng bīng富国强兵 | 使国家富足,兵力强大。 | 先秦 商鞅《商君书 壹言》:“故治国者,其抟力也,以富国强兵也。” |
fù zhōng jiǎ bīng腹中甲兵 | 甲兵:穿着盔甲的士兵。腹中装有士兵。比喻人有雄才大谋略。 | 《五朝名臣言行录·七之二参政范文正公仲淹》引《名臣传》:“夏人闻之,相戒曰:‘无以延川为意,今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 |
xuán bīng shù mǎ悬兵束马 | 见“悬车束马”。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涪水》:“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径江油、广汉者也。” |
jiā bīng bù xiáng佳兵不祥 | 指再好的用兵都是不吉利的。 | 先秦 李耳《老子》:“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之恶也。” |
chǐ jiǎ shù bīng櫜甲束兵 | 谓脱去铠甲,收起兵器。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秦师轻而无礼”唐·孔颍达疏:“《吕氏春秋》说此事云:‘师行过周,王孙满曰:过天子之城,宜櫜甲束兵,左右皆下。’” |
xuǎn bīng mò mǎ选兵秣马 |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今若敕励诸将选兵秣马,疾入西界,但能痛败昊贼一阵,则吾军威大振而虏汁沮矣。” |
jīng bīng jiǎn zhèng精兵简政 | 精减人员;紧缩机构。 | 《南史 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 |
xiōng yǒu jiǎ bīng胸有甲兵 | 甲兵:铠甲和兵器,泛指武备。比喻胸怀韬略。 | 明·沈采《千金记·遇仙》:“才兼文武,惭非伊吕之俦;胸有甲兵,颇让孙吴之术。” |
qǐ bīng dòng zhòng起兵动众 | 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
qiǎn jiāng zhēng bīng遣将征兵 | 见“遣兵调将”。 | 蔡东藩《南北史通俗演义》第七回:“原来魏主嗣欲乘丧南侵,报复旧怨,因将宋史执回,即日遣将征兵,进攻滑台。” |
bèi jiǎ zhí bīng被甲执兵 | 甲:古代打仗时军人穿的护身衣服。兵:兵器。身穿护身衣服,手握武器。指全副武装。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诫兵》:“吾见今非昔比世士大夫,才有气干,便倚赖之,不能被甲执兵,以卫社稷,但微行险服,逞弄拳腕。” |
duǎn bīng xiāng jiē短兵相接 | 兵:武器。短兵:指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用刀、剑等一类短小武器近距离地面对面搏斗。形容敌我相近;战斗激烈。也比喻进行针锋相对的激烈斗争。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歌 国殇》:“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
cǎo mù jiē bīng草木皆兵 | 木:树;皆:全;都是。野草和树木都像是兵士。比喻军队败退时心虚;把草木都看成为是敌兵。亦形容极度惊恐时发出多疑的错觉。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感。” |
dǐ zhǎng tán bīng抵掌谈兵 | 兵:军事。拍手畅谈军事。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回:“挥毫作赋,则颉颃相如;抵掌谈兵,则伯仲诸葛。” |
jiá jiān bīng lì甲坚兵利 | 甲:盔甲;坚:坚固;兵:兵器;利:锋利。坚固的盔甲,锋利的兵器。比喻精锐部队。 | 战国·齐·孙膑《孙膑兵法·客主人分》:“受敌者不得相以为固,甲坚兵利不得以为强。” |
jiě jiǎ shì bīng解甲释兵 | 解:解除;释:卸下。放下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战斗。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7回:“庆氏有马,惊而逸走,军士逐而得之,乃尽絷其马,解甲释兵,共往观优。” |
bīng bù wū rèn兵不污刃 | 犹兵不血刃。 | 唐·韩愈《论捕贼行赏表》:“威德所加,兵不污刃,收魏博等六州。” |
huàn jiǎ zhí bīng擐甲执兵 | 擐:穿;兵:武器。身披铠甲,手拿武器。指准备战斗。 | 《左传·成公二年》:“擐甲执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
lín nàn zhù bīng临难铸兵 | 临到危难时,方才铸造兵器。比喻平时不作准备,临时才想办法。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十》:“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
shèng shí lì bīng盛食厉兵 | 吃饱饭,磨快兵器。比喻做好战斗准备。 | 《商君书·兵守》:“壮男之军,使励食厉兵,陈而待敌。” |
qiáng bīng měng jiàng强兵猛将 | 强兵:强大的军队;猛将:威猛的武将。指军队强大而有战斗力。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又没强兵猛将,如何收捕得这伙强人?” |
zòng bīng zhuī jī纵兵追击 | 纵:发,放。派出军队追击敌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
hán xìn jiàng bīng,duō duō yì shàn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 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 |
bīng bù xuě rèn兵不雪刃 | 兵器上没有沾上血。形容未经战斗就轻易取得了胜利。 | 《荀子 议兵》:“故近者亲其善,远方慕其德,兵不血刃,远迩来服。” |
qióng bīng dú wǔ穷兵黩武 | 穷:用尽;竭尽。黩:任意;轻率。出动全部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形容极端好战。 | 三国 曹丕《车驾临江还诏三公》:“三世为将,道家所忌;穷兵黩武,古有所戒。” |
pái bīng bù zhèn排兵布阵 | 指排列队伍,布设阵势。 | 元·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执锐披坚领大兵,排兵布阵任非轻。” |
bīng mù huò jié兵拏祸结 | 见“兵连祸结”。 | 《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
qiān bīng wàn mǎ千兵万马 | 犹千军万马。 | 《南史·陈庆之传》:“先是洛阳谣曰:‘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明·陈继儒《珍珠船》卷四:“李翰言文章,当如千兵万马而无人声。” |
xiōng zhōng bǎi wàn bīng胸中百万兵 | 比喻胸怀雄谋大略。 | 元·王实甫《西厢记·崔莺莺夜听琴》第二折:“凭着你灭寇功,举将能,两般儿功效如红定,为甚俺莺娘心下十分顺,都只为君瑞胸中有百万兵。” |
xióng bīng bǎi wàn雄兵百万 | 雄:威武雄壮。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九里山前怨气缠,雄兵百万命难延。” |
bīng yóu huǒ yě,bù jí zì fén兵犹火也,不戢自焚 | 戢:停;焚:烧。战争就像玩火,不在适当的情况下停止就会烧死自己。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
àn jiǎ xiū bīng案甲休兵 |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 《史记 淮阴侯列传》:“方今为将军计莫如案甲休兵,镇赵抚其孤。” |
bīng gē rǎo rǎng兵戈扰攘 | 兵戈:武器,指战争;扰攘:纷乱。形容战争时期社会动荡混乱。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
shù bīng mò mǎ束兵秣马 | 犹厉兵秣马。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1回:“束兵秣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带中,撞破铁笼逃虎豹,顿开金锁走蛟龙。” |
lì bīng sù mǎ历兵粟马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
xǐ bīng mù mǎ洗兵牧马 | 洗擦兵器,喂养战马。指做好作战准备。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汉高祖乾佑元年》:“吾洗兵牧马,坐食转输,温饱有余。” |
mǎi mǎ zhāo bīng买马招兵 | 见“买马招军”。 | 《再生缘》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买马招兵尽壮怀。” |
lì bīng mò mǎ历兵秣马 | 磨利兵器,喂饱马匹。指作好战斗准备。 | |
yī shí bā bān bīng qì一十八般兵器 | 泛指各种兵器。 |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 |
gǔ mǎ lì bīng谷马砺兵 | 犹言秣马厉兵。 | 宋 陈师道《赠张文潜》诗:“秋来待试丞相府,谷马砺兵吾甚武。” |
xiā bīng xiè jiàng虾兵蟹将 | 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喽罗。 | 明 吴承恩《西游记》:“东海龙王敖广急忙起身,与龙子龙孙、虾兵蟹将出宫。” |
xiè jiàng xiā bīng蟹将虾兵 | 古代神怪小说里海龙王手下的兵将。比喻敌人的爪牙或不中用的大小娄罗。 | 赵朴初《如梦令·蒋匪帮“反攻大陆”》:“隔岸蚊喧蝇哄,蟹将虾兵齐动。” |
yōng bīng wán kòu拥兵玩寇 | 玩:忽视。掌握军队,但不认真对待敌人。 | 《清史稿·策楞等传论》:“策楞辈拥兵玩寇,其病正坐此。” |
shuǐ huǒ bīng chóng水火兵虫 |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zài yī shí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 养兵:指供养训练士兵;千日:指长时间。平时供养、训练军队,以便到关键时用兵打仗。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朝廷养兵千日,用在一时,汝安敢出怨言,以慢军心!” |
zhǐ shàng tán bīng纸上谭兵 | 谭:同“谈”。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 清·魏源《圣武记》第13卷:“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
huáng chí nòng bīng潢池弄兵 | 潢池:积水塘;弄兵:玩弄兵器。旧时对人民起义的蔑称。也指发动兵变。 | 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 龚遂》:“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 |
bīng lái jiàng dí,shuǐ lái tǔ yàn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 敌:对抗;堰:拦河坝。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 元 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
bīng lái jiàng dǎng,shuǐ lái tǔ yǎn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 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48回:“西门庆道:‘常言‘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到其间,道在人为。少不的你我打点礼物,早差人上东京,央及老爷那里去。’” |
cǎo shuài shōu bīng草率收兵 | 比喻马马虎虎、急急忙忙地把事情结束了。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应当在处理闹事的过程中,进行细致的工作,不要用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不要‘草率收兵’。” |
cǎo cǎo shōu bīng草草收兵 | 马马虎虎地就收了兵。比喻工作不负责任,不细致,不慎重。 | 欧阳山《苦斗》:“张发奎刚占领了那个地方,要管也管不了许多,正是咱们的人活动的好机会,——你怎么好意思草草收兵?象一个赤卫队员么?” |
fēng bīng cǎo jiǎ风兵草甲 | 犹言草木皆兵。 | 《水浒传》第九五回:“况我兵惊恐,凡杯蛇鬼车,风兵草甲,无往非撼志之物。” |
sā dòu chéng bīng撒豆成兵 | 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 元 无名氏 《十样锦》第二折:“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 |
bīng bài jiàng wáng兵败将亡 | 兵:军队。军队打败仗,将官阵亡。形容作战失败。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3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 |
shèng fù bīng jiā cháng shì胜负兵家常势 | 兵家:军事家;势:情势。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 | 《旧唐书·宪宗纪》:“胜负兵家常势,不可以一将失利,便沮或计。” |
bīng cáng wǔ kù,mǎ rù huà shān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 兵器藏进武库,军马放入华山。指天下太平。 | 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
àn bīng bù jǔ按兵不举 | 犹按兵不动。 | 元 无名氏《开诏救忠》第三折:“你将那忠臣良将故赃谋,想着你按兵不举心更毒。”明 无名氏《精忠记 挂冠》:“岳家父子三人尽忠报国杀金人望风而走,岂有按兵不举之理?” |
cán bīng bài jiàng残兵败将 | 残:残余的;不完整的;败:输。剩下的士兵;打败的将官。形容损失惨重;被打得七零八落;失去战斗力的军队。也作“残兵败卒”、“败将残兵”。 |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如今追击残兵败将,遂收故境,引兵而回。” |
àn bīng shù jiǎ按兵束甲 | 按兵:军队停止行进。甲:铠甲,泛指武器装备。止兵不前,捆起铠甲。 | 《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
jiàng guǎ bīng wéi将寡兵微 | 寡:少;兵:士兵;微:衰败。兵少将少。形容兵力薄弱。 |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 |
bīng guì xiān shēng兵贵先声 | 指用兵贵在先以自己的声势镇慑敌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
bīng huāng mǎ luàn兵慌马乱 |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 | 明 陆华甫《双凤记》第二一折:“乱纷纷东逃西窜,闹烘烘兵慌马乱,一路奔回气尚喘。” |
zhèn bīng zé lǚ振兵泽旅 | 见“振兵释旅”。 | 《史记·孝武本纪》:“古者先振兵泽旅,然后封禅。”裴骃集解引徐广曰:“古‘释’字作‘泽’。” |
jìn gōng qǐn bīng禁攻寝兵 | 指止息战事。 |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二节:“以禁攻寝兵为务。” |
bīng wēi jiàng guǎ兵微将寡 | 微、寡:少。兵少将也不多。形容力量薄弱。 |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他兄弟虽多,兵微将寡。” |
bā gōng shān shàng,cǎo mù jiē bīng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 | 《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
bīng xíng guǐ dào兵行诡道 |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先秦 孙武《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 |
bīng lǎo jiàng jiāo兵老将骄 | 老:衰。士兵疲惫,将领骄傲。 | 元·郑廷玉《楚昭王》第四折:“我想子胥深入敌境,兵老将骄,可不战而破。” |
bīng xiāo gé yǎn兵销革偃 | 销毁兵器,放下甲盾。指太平无战事。 | 前蜀 杜光庭《本命醮南斗词》:“垂回凶度厄之慈,开辍死上生之路,使一境之兵销革偃,四时之雨顺风调。” |
bīng yǐ zài jǐng兵已在颈 | 颈:颈项。刀已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5回:“夷吾曰:‘此辈兵已在颈,尚欲累人耶?’” |
shàn jiǎ lì bīng缮甲厉兵 | 缮甲:修理铠甲;厉:磨砺;兵:武器。指作军事准备。 | 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敝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 |
yè bīng qì jiǎ曳兵弃甲 | 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 陈毅《过汾河平原》诗:“丘貉古今同一概,曳兵弃甲暗投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