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ín yǐ shí wéi tiān民以食为天 | 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 | 东汉 班固《汉书 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dài tiān lǚ dì戴天履地 | 戴:顶着天;履:踏,踩着。头顶着天,脚踩着地。形容人活在天地之间。比喻恩德深广,如天高地厚。 | 《左传·僖公十五年》“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为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
zhī shǒu qíng tiān只手擎天 | 擎:举。一只手能把天举起。形容本领很大。 | 清·夏敬渠《野臾曝言》第111回:“前日令先生陈奏功绩,朕已惊叹为古今未有,今观东宫所奏,方知先生尚未道其十之一二,先生真只手擎天者也。” |
shùn rén yīng tiān顺人应天 | 同“顺天应人”。 | 《周易·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
shùn tiān cóng rén顺天从人 | 见“顺天应人”。 | 唐·韩愈《进<顺宗皇帝实录>表状》:“及嗣守大位,行其所闻,顺天从人,传授圣嗣。” |
shùn tiān yìng rén顺天应人 | 应:适应,适合。顺应天命,合乎人心。旧时常用于颂扬建立新的朝代。 | 《周易 革》:“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事大矣哉。” |
mà tiān zhòu dì骂天咒地 | 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骂 | 贾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纷纷传说谁家老祖宗的墓被盗了,骂天咒地。” |
yī kuāng tiān xià一匡天下 | 匡:纠正;天下:原指周天子统治所及的地方,即整个中国。纠正混乱局势,使天下安定下来。 | 《论语·宪问》:“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 |
yún kāi jiàn tiān云开见天 | 乌云消散,重见天日。比喻社会由乱转治,由黑暗转向光明。 | 宋·邵雍《观盛化诗》:“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
yī chàng xióng jī tiān xià bái一唱雄鸡天下白 | 公鸡一叫,天就亮了。形容东方破晓,长夜宣告结束。指真相大白。 | 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
yī tiān yī dì一天一地 | 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处都是。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 |
huàn rì tōu tiān换日偷天 | 比喻暗中改变事物的真相,以达到蒙混欺骗的目的。 | 明 屠隆《彩毫记 宫禁生谗》:“叵耐狂生诗太狂,只愁谤语外传扬,但凭换日偷天手,难免嘲风弄月殃。” |
yī mù pò tiān一木破天 | 指时机尚未成熟。比喻谋逆未成。 | |
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ù天机不可泄露 | 旧时迷信认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却不能泄露。也指涉及机密的事,不到时候不能预先透露。同“天机不可泄漏”。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时老先生尚不曾高发,天机不可泄露,所以晚生就预先回避了。” |
gǎn tiān dì,qì guǐ shén感天地,泣鬼神 | 感:感动;泣:哭泣。感动天地,使鬼神为之哭泣。形容事迹或文艺作品感人至深。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7回:“那史册彪炳日月的事业,全是这两眶子不叫人知的暗泪做出来,感天地,泣鬼神,才扶到凌烟阁里,与了俎豆,叫他飨哩。” |
tiān wú jué rén zhī lù天无绝人之路 | 天下不会断绝人的出路,把人困死。比喻人虽一时处于绝境,但终归可以找到出路。 | 元 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果然天无绝人之路,只是那东北上摇下一只船来。” |
xūn tiān hè dì薰天赫地 | 薰天:气势极盛的样子;赫:显明,盛大。形容气焰炽盛。 | 唐·张九龄《南阳道中》诗:“兹邦称贵近,与世尝薰赫。” |
sān xīng zài tiān三星在天 | 指新婚。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
gōng xíng tiān fá龚行天罚 | 奉天之命进行惩罚。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皇矣汉祖,龚行天罚,赫赫明明。” |
yǔ tiān dì tóng xiū与天地同休 | 休:停止。生命力与天地相同。比喻无穷无尽。 | 《神异经》:“西北荒中,有玉馈之酒,酒泉注焉,上有玉樽,取一樽,一樽复生,与天地同休,无干时。” |
yán yǔ miào tiān xià言语妙天下 | 形容言语非常精妙。 | 东汉 班固《汉书 贾捐之传》:“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 |
táo lǐ biàn tiān xià桃李遍天下 |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 明·焦竑《玉堂丛语·荐举》:“爱乐贤士大夫,与共功名,朝有所知,夕即登荐,以是桃李遍天下。” |
nán yú shàng qīng tiān难于上青天 | 比上天还难。形容极其困难,不易实现。 | 唐 李白《蜀道难》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
tiān dà dì dà天大地大 | 形容极大。 | 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 知:晓得,知道。形容学问渊博,无所不至。 | 《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
hēi tiān mō dì黑天摸地 | 形容天黑得什么也看不见。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87回:“众军黑天摸地,不辨东西,只得下马受降。” |
zhǐ shǐ tiān rì指矢天日 | 见“指天誓日”。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窦氏》:“女要誓;南指矢天日,以坚永约,女乃允之。” |
dé pèi tiān dì德配天地 | 谓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 《庄子田子方》:“夫子德配天地,而犹假至言以修心。” |
guó sè tiān xiāng国色天香 | 原指牡丹花色香俱佳;后又指女子容貌出众。 | 唐 李濬《松窗杂录》:“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
tuō tiān lòu wǎng脱天漏网 | 谓不受约束地胡作非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6回:“从前只有九姨太有些,脱天漏网的事做的顶多,银子少了不要,至少五百起码,以及几千几万不等。” |
tiān tái lù mí天台路迷 | 天台:山名,在今浙江省天台县北。原指误入仙境而迷途。后用以形容前途茫茫,无路可走。 | 《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幽冥录》:“剡县刘晟,阮肇共入天台山取谷皮,迷不得返。” |
fèi fǎn yíng tiān沸反盈天 | 沸:翻滚;反:翻转;盈:充满。沸腾翻滚的声浪喧天。形容人声嘈杂喧嚣;乱成一片。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只见外面的人雪片打进来,沸反盈天,喊声不绝。” |
shuǐ tiān yī sè水天一色 | 水光与天色相浑。形容水天相接的辽阔景象。 | 唐 王勃《滕王阁诗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tāo tāo zhě tiān xià jiē shì滔滔者天下皆是 | 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 | 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 |
shàng xià tiān guāng上下天光 | 上空与水中碧光一色。形容水中倒影使天水连成一片。 |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
tiān zāi wù guài天灾物怪 | 灾:灾祸。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 | 《明史·王家屏传》:“天灾物怪,罔彻宸聪,国计民生,莫关圣虑。” |
chēng tiān zhù dì撑天柱地 | 撑:抵住;柱:支撑。介于天地之间起支持依托作用。比喻在国家事务中担负重大责任。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13回:“尝闻龙变化,要大便撑天柱地,要小便芥子藏身。” |
gāo yì báo yún tiān高义薄云天 | 原指文章表达的内容很有意义。后形容人很讲义气。同“高义薄云”。 | 《宋书 谢灵运传论》:“英辞润金石,高义薄云天。” |
bīng tiān xuě dì冰天雪地 | 冰雪漫天盖地。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 | 清 蒋士铨《鸡毛房》诗:“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
tiān hán dì dòng天寒地冻 | 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 | 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
yī bù dēng tiān一步登天 | 登:上。一步登上青天。一下子达到极高的境界或程度。也比喻突然得志;爬上高位。 | 清 李绿园《歧路灯》:“万望口角春风,我就一步登天,点了买办差,就过好日子。” |
tiān jīng shí pò天惊石破 | 形容巨响或出人意外之事引起的震惊。 | 唐·李贺诗《李凭箜篌引》:“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
tiān wài yǒu tiān天外有天 | 指某一境界之外更有无穷无尽的境界。多用来表示人的眼界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认识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也表示美好的境界阅历不尽。亦作“山外有山”、“峰外有峰” | 《敦煌曲 何满子四首》其四:“金河一去路千千,欲到天边更有天。” |
tiān yī wú fèng天衣无缝 | 天上神仙的衣服没有缝儿。比喻事物完善周密;找不出什么毛病。 | 五代 前蜀 牛峤《灵怪录 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
shǒu yǎn tōng tiān手眼通天 | 比喻办法多,手段高明。 | 老舍《四世同堂》:“这并不是她相信丈夫的能力,而是相信她自己的手眼通天。” |
jīng tān dòng dì惊天动地 |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 | 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
shùn tiān zhě chāng,nì tiān zhě wáng顺天者昌,逆天者亡 | 指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同“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 元·杨梓《豫让吞炭》第四折:“岂不闻顺天者昌,逆天者亡,赵氏既昌,合当顺人应天,不宜苦苦直要报仇。”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
wéi tiān nì lǐ违天逆理 | 做事残忍,违背天道伦理。 | 《周书·文帝纪上》:“侯莫陈悦违天逆理,酷害良臣,自以专戮罪重,不恭诏命,阻兵水洛,强梁秦陇。” |
tiān fǔ zhī tǔ天府之土 | 天府:天然的仓库。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天下恟恟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群情喧扰。 | 《旧唐书·任瑰传》:“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恟恟,思闻拯乱。” |
tiān wǎng huī huī天网恢恢 | 比喻作恶的人一定难逃惩罚。 | 《老子》:“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
tiān dào huī huī天道恢恢 | 恢恢:宽广的样子。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惩罚。 | 《西游补》第八回:“天道恢恢,法律无情。一切掌善司恶刑使,毋得以私犯公,自投罗网。” |
tiān xià tāo tāo天下滔滔 | 滔滔:连续不断的样子。洪水弥漫,遍地都是。比喻社会普遍纷乱。比喻低下的人或不良风气比比皆是。 | 《三国志通俗演义·赵子龙磐河大战》:“方今天下滔滔,民有倒悬之危。” |
tiān xià xiōng xiōng天下汹汹 | 汹汹:喧扰。形容局势动荡,群情喧扰。 | 《史记·项羽本纪》:“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也。” |
màn tiān yǎn dì漫天掩地 | 铺天盖地。 | 瞿秋白《饿乡纪程》:“苍茫的暮霭,渐渐地漫天掩地的下罩,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
tiān lǐ zhāo zhāo天理昭昭 | 昭昭: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 宋 朱熹《朱子语类 论语 吾与回也章》:“伊川有天理昭彰语。” |
shuō dì tán tiān说地谈天 | 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形容话题广泛或巧于言辞。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三回:“指挥说地谈天口,来诱翻江搅海人。”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màn tiān màn dì谩天谩地 | 犹言谩天昧地。 | 元·刘一清《钱塘遗事·雪词》:“贾相国当国,陈藏一作《雪词》讥之,词曰:‘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谩天谩地。’” |
màn tiān màn dì漫天漫地 | 漫:满。形容到处都是,数量极大。 | 明·朱国桢《涌幢小品·大劫运》:“南宋末造,蒙古兵势,漫天漫地盖来。又加以谋勇,如何御得他。” |
hū tiān huàn dì呼天唤地 | 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来说,汤富海在屋子里呼天唤地叫痛。” |
guǐ kū tiān chóu鬼哭天愁 | 形容悲惨凄凉。 | 高旭《五月十九日和巢南韵即寄越中》:“鬼哭天愁冷雨斜,黄龙晋酒恨徒赊。” |
huò luàn tāo tiān祸乱滔天 | 形容灾祸、战乱极其严重,天下动荡不安。 | 《晋书·惠帝纪》:“祸乱滔天,奸逆仍起,至乃幽废重宫,宗庙纪绝。” |
qīng tiān pī lì青天霹雳 | 霹雳:响雷。晴天打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意外的,令人震惊的事件。 | 宋 释惟白《续传灯录 南康军云居宗振首座》:“我有一机直下示伊,青天霹雳,电卷星驰。” |
tiān hūn dì àn天昏地暗 | 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 | 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
tiān zhī jiāo zǐ天之骄子 | 骄子:宠儿。老天爷的宠儿。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天之骄子”;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现指条件极其优越;特别幸运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 | 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
pǔ tiān tóng qìng普天同庆 | 普:普遍;天:天下;庆:庆贺。普天下共同庆祝。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百猥颁厚赉。” |
tiān yá hǎi jiǎo天涯海角 | 天的边缘;海的尽头。形容非常偏僻遥远的地方。也指彼此相隔极远。涯:边。 | 唐 吕岩《绝句》:“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
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转 | 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 | 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
mǎn tiān xīng dǒu满天星斗 | 星斗:星的总称。布满天空的星星。比喻事情多而杂乱。后形容文章华美。 | 唐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雷霆驰号令,星斗焕文章。” |
wú fǎ wú tiān无法无天 | 法:法纪;天:天理。旧指不顾国法和天理;任意干坏事。现多形容违法乱纪;不受管束。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珍大奶奶是个老实头,个个人都叫他养得无法无天的。” |
nǚ wā bǔ tiān女娲补天 | 女娲:传说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相传共工氏祝融败;斗触不周天;天柱折;地维缺;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 |
tiān zāi rén huò天灾人祸 | 天:自然。自然的灾害和人为的祸患。也比喻害人精(骂人的话)。 | 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四折:“屠世雄并无此事,敢是另有个天灾人祸,假称屠世雄的么?” |
dǐng tiān zhǒng dì顶天踵地 | 犹言顶天立地。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没用处》:“夫人顶天踵地,惟呼最灵。” |
tiān huāng dì lǎo天荒地老 | 指经历的时间极久。 | 唐 李贺《致酒行》:“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 |
tiān dì kāi pì天地开辟 | 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头一次。 | 徐整《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年,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 |
hú tiān hú dì胡天胡地 | 见“胡天胡帝”。 | 阿英《西门买书记》:“也有一两家兼售古书了,但他们不识货,开价往往是胡天胡地。” |
bǔ tiān zhù dì补天柱地 |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 南朝 梁 陆倕《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 |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 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 |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zuò yī rì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 俗语。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 | |
nìng jiào wǒ fù tiān xià rén,xiū jiào tiān xià rén fù wǒ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háo tiān hǎn dì嚎天喊地 | 见“嚎天动地”。 | 《儒林外史》第二十回:“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zhà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 | 庸人:平凡的人。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姚安公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谓乎?” |
hǎi kuò cóng yú yuè,tiān kōng rèn niǎo fēi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 阔:宽广。大海辽阔随鱼跳跃,天空空旷任鸟飞翔。形容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比喻可充分施展抱负 | 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引《古今诗话》:“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tiān yá ruò bǐ lín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 | 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sān fēn tiān xià yǒu qí èr三分天下有其二 | 泛指势力强大。 | 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
yǒu lǐ zǒu biàn tiān xià有理走遍天下 | 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 欧阳山《苦斗》:“他惯用的口头禅是:‘有理走遍天下!’” |
dāng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做事情敷衍消极,混一天算一天,没有积极主动的精神。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二章:“我这就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什么不好的呢?” |
zuò yī tiān hé shàng zhuàng yī tiān zhōng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 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6回:“常言道,做了一天和尚撞了一天钟,往后贞节轮不到你身上了。” |
yī rén dé dào,jī quǎn shēng tiān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 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
yī zǐ chū jiā,qī zǔ shēng tiān一子出家,七祖升天 |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七回:“我说的不是功名么?你们不知道‘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呢’?” |
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
sān tiān liǎng tóu三天两头 |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
dǎ kāi tiān chuāng shuō liàng huà打开天窗说亮话 | 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打开天窗说亮话’,还不是等姓贾的过来尽点心,只要晚生出把力,你们老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