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sān rì dǎ yú,liǎng rì shài wǎng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 |
yú mù hùn zhēn鱼目混珍 | 见“鱼目混珠”。 |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唐·李白《鸣皋歌送岑徵君》:“蝘蜓嘲龙,鱼目混珍。” |
yǐ yǐn tóu yú以蚓投鱼 | 用蚯蚓做鱼饵钓鱼。比喻用较小的代价换得较大的收获。 | 《隋书 薛道衡传》:“魏收曰:‘傅縡所谓以蚓投鱼耳。’” |
yú yú yǎ yǎ鱼鱼雅雅 | 形容车驾前行威仪整肃的样子。 | 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驾龙十二,鱼鱼雅雅。” |
lín yuān xiàn yú临渊羡鱼 | 临:面对;渊:深水;潭;羡:希望得到。面对着深水潭;希望得到鱼。比喻只有愿望和空想;而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
yún lóng yú shuǐ云龙鱼水 | 如同云与龙,鱼与水一样。比喻君臣相得。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4卷:“宣宗幸万寿山、玉澜堂,锡宴十五老臣……云龙鱼水,夫岂偶然。” |
yú chuán chǐ sù鱼传尺素 | 尺素:古代用绢帛书写,通常长一尺,因此称书信。指传递书信。 |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dòng pǔ yú jīng冻浦鱼惊 | 指晋王祥卧冰求鲤事。《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征,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后因以“冻浦鱼惊”为孝亲之典。 | 《晋书·王祥传》:“王祥字休徵,琅邪临沂人……父母有疾,衣不解带,汤药必亲尝。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
yú yóu fèi dǐng鱼游沸鼎 | 见“鱼游沸鼎”。 | 唐·李商隐《行次昭应县道上》诗:“鱼游沸鼎知无日,鸟覆危巢岂待风。” |
féi yú dà ròu肥鱼大肉 | 指丰盛的鱼肉菜肴。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9回:“登时叫人调排桌椅,摆了八席,让众人坐下,暖上酒来,肥鱼大肉的都搬上来。” |
lóng yáng qì yú龙阳泣鱼 | 后以之为失宠之典。 | 《战国策·魏策四》:“魏王与龙阳君共船而钓,龙阳君得十馀鱼而涕下。……王曰:‘然则何为出涕?’曰:‘臣为王之所得鱼也。’王曰:‘何谓也?’对曰:‘臣之始得鱼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弃臣前之所得矣。……臣亦将弃矣,臣安能无涕 |
rèn cóng fēng làng qǐ,wěn zuò diào yú chuán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比喻随便遇到什么险恶的情况,都信心十足,毫不动摇。同“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休养》:“中国有两句谚语:‘谁人背后无人说,那个人前不说人?’‘任从风浪起,稳坐钓鱼船。’” |
yú guàn ér xíng鱼贯而行 | 象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形容一个跟一个单行前进。 | 晋·范汪《请严诏谕庾翼还镇疏》:“而玄冬之月,沔汉干涸,皆当鱼贯而行。” |
yú làn qǔ wáng鱼烂取亡 | 见“鱼烂而亡”。 |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即微外国债主之干涉,而鱼烂取亡之气象,犹岌岌不可终日也。” |
yú làn ér wáng鱼烂而亡 | 鱼腐烂从内脏起。比喻因内部祸乱而自取灭亡。 | 《公羊传 僖公十九年》:“梁亡,此未有伐者。其言梁亡何?自亡也。其自亡奈何?鱼烂而亡也。” |
bái yú dēng zhōu白鱼登舟 | 为殷亡周兴之兆。同“白鱼入舟”。 | 《汉书 终军传》:“盖六鶂退飞,逆也;白鱼登舟,顺也。”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谓武王伐殷而鱼入王舟,象征而必获,故曰顺也。” |
yú guàn ér rù鱼贯而入 | 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进。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
yú guàn ér jìn鱼贯而进 | 贯:连贯。像游鱼一样一个跟着一个地接连着走。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邓艾传》:“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
yú yóu fǔ dǐ鱼游釜底 | 同“鱼游釜中”。 | 清·秋瑾《普告同胞檄稿》:“夫鱼游釜底,燕处焚巢,旦夕偷生,不自知其频于外殆,我同胞其何以异是耶?” |
yú chén hóng duàn鱼沉鸿断 | 同“鱼沉雁杳”。 | 明·王玉峰《焚香记·饯别》:“又恐鱼沉鸿断,阻隔云山,衔悲饮泪有万千。” |
rén wéi dāo zǔ,wǒ wéi yú ròu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 刀俎:刀和刀砧板,宰割的工具。比喻生杀的权掌握在别人手里,自己处在被宰割的地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
hǎi kuò cóng yú yuè,tiān kōng rèn niǎo fēi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 | 阔:宽广。大海辽阔随鱼跳跃,天空空旷任鸟飞翔。形容无牵无挂,自由自在。比喻可充分施展抱负 | 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引《古今诗话》:“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yú guàn ér chū鱼贯而出 | 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 |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
shuǐ zhì qīng zé wú yú水至清则无鱼 | 水太清,鱼就存不住身,对人要求太苛刻,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就不能团结人。 |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hóng duàn yú chén鸿断鱼沉 | 书信断绝,音讯全无。 | |
zhǐ tiān shè yú指天射鱼 | 向着天空去射河里的鱼。比喻办事一定落空。 | 汉·刘向《说苑·尊贤》:“譬其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 |
yú yóu fǔ nèi鱼游釜内 | 同“鱼游釜中”。 | 《魏书·中山王英传》:“缘江焚毁,靡使所遗。建业穷蹙,鱼游釜内。” |
qíng tóng yú shuǐ情同鱼水 | 情谊像鱼离不开水。形容彼此深情相依,不可分离。 | 宋·无名氏《异闻总录·房州理男》:“郎君幽婚,情同鱼水。岂不念父母追悼乎?” |
lín chuān xiàn yú临川羡鱼 | 比喻空有愿望,而无实际行动。 | 汉 扬雄《河东赋》:“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网。” |
xuán guī jì yú悬龟系鱼 | 指任高官显宦。 | 《新唐书 车服志》:“高宗给五品以上随身鱼袋……天授二年,改佩鱼为。其后三品以上龟袋饰以金,四品以银,五品以铜。中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 |
wǎ yǐng guī yú瓦影龟鱼 | 瓦影:屋瓦的倒影。比喻挑别人的毛病。 | 唐·韩愈《新亭》诗:“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覃,瓦影荫龟鱼。” |
yàn qù yú lái雁去鱼来 | 书信往来。雁、鱼均喻书信。 | 元·汤式《湘妃引·有所赠》曲:“莺煎燕聒惹相思,雁去鱼来传恨词。” |
yú chén yàn yǎo鱼沉雁杳 | 比喻书信不通,音信断绝。 | 唐·戴叔伦《相思曲》:“鱼沉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 |
yú shū yàn bó鱼书雁帛 | 见“鱼书雁帖”。 |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则笺简二字中,便有无穷本义,鱼书雁帛而外,不有竹刺之式可为乎?” |
yú chén yàn miǎo鱼沉雁渺 | 见“鱼沉雁渺”。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
yú chén yàn jìng鱼沉雁静 | 同“鱼沉雁杳”。 | 明·高濂《瓦盆儿·题情》套曲:“未知道自别来他心可至诚,他应恨鱼沉雁静。” |
hé yú tiān yàn河鱼天雁 | 古传鱼雁都能传递书信,后即以“河鱼天雁”借指传送书信者。 |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
yú guàn yàn bǐ鱼贯雁比 | 见“鱼贯雁行”。 | 清·张岱《陶庵梦忆·扬州清明》:“余所见者,惟西湖春、秦淮夏、虎丘秋,差足比拟,然彼皆团簇一块,如画家横披,此独鱼贯雁比,舒长且三十里焉,则画家之手卷矣。” |
luò yàn chén yú落雁沉鱼 | 雁见了飞落地面,鱼见了潜入水底。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动人。 | 先秦 庄周《庄子 齐物论》:“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 |
yàn shì yú chén雁逝鱼沉 | 亦作“雁断鱼沉”。比喻彼此音讯断绝。 |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山高水阔,难追二国之欢;雁逝鱼沉,久绝八行之赐。” |
yú guàn yàn xíng鱼贯雁行 | 比喻连续而进,犹如鱼群相接,雁阵行进。 | 清 马建忠《上李伯相复议何学士如璋奏设水师书》:“所隶之舰即可成队合操,水师之鱼贯雁行,即陆军之步伐止齐。” |
yú jiān yàn shū鱼笺雁书 | 泛指书信。 | 明·史叔考《醉罗歌·题情》套曲:“泪痕一线罗裙绣裾,相思两字鱼笺雁书。” |
yú shū yàn tiē鱼书雁帖 | 泛指书信。 | 明·高濂《绛都春序·题情》套曲:“空接,鱼书雁帖,反教人添哽咽。”明·王九思《绛都春序·四时闺怨》套曲:“盼征鸿在天外,行列,烦寄却鱼书雁帖。” |
yàn sù yú jiān雁素鱼笺 | 指书信。 | 明·邵璨《香囊记·途叙》:“雁素鱼笺,离愁满怀谁与传。” |
rú yú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 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况且‘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用庸俗的话来说,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
nián yú shàng zhú gān鲇鱼上竹竿 | 俗说鲇鱼能上竹竿,但鲇鱼黏滑无鳞,爬竿毕竟困难。后以之比喻上升艰难。 | |
yú lǔ dì hǔ鱼鲁帝虎 | 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 清·金桌《〈南海百咏〉跋》:“余家向有钞本,承讹踵谬,不无鱼鲁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订正之。” |
lǔ yú hài shǐ鲁鱼亥豕 | 鲁字和鱼字、亥字和豕字在篆文中字形很相似;容易写错。把“鲁”字写成“鱼”字;把“亥”字写成“豕”字。比喻文字传抄的错误。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传》:“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 |
xiāo yú chuí huà霄鱼垂化 | 据《吕氏春秋·具备》载,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今山东省单县),体圣人之化,三年,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后因以“霄鱼垂化”来称赞官吏的德政。 | 据《吕氏春秋·具备》载,春秋时孔子弟子宓子贱治亶父(今山东省单县),体圣人之化,三年,夜间捕鱼的人能将所得小鱼重归水中。 |
kū yú xián suǒ枯鱼衔索 | 穿在绳上的干鱼。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已经不多。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枯鱼衔索,几何不蠹。二亲之寿,忽如过隙。” |
yú bó hú gōu鱼帛狐篝 | 指借助鬼神制造舆论,以便起事。 | 《史记·陈涉世家》:“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
yú lóng màn yǎn鱼龙曼衍 | 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剿土匪鱼龙曼衍,开保案鸡犬飞升。” |
sì shuǐ rú yú似水如鱼 | 像鱼和水一样不能离开。形容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多指男女情人。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若不是大恩人拔刀相助,怎能勾好夫妻似水如鱼。”明 张凤翼《红拂记 传奇大意》:“李靖人豪,张姬女侠,相逢似水如鱼。” |
dàn jiá wú yú弹铗无鱼 | 铗:剑把。指处境窘困,有求于人。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四》:“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 |
yú cháng chǐ sù鱼肠尺素 | 指书信。 | 北周·庾信《谢滕王集序启》:“鱼肠尺素,凤足数行,书此谢辞,终知不尽。” |
qīng shuǐ wú dà yú清水无大鱼 | 指待人处事不能求全责备。 | 语出《汉书 东方朔传》:“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
yú lín è nì鱼瞵鹗睨 | 像鱼和鹗那样瞪眼注视。比喻瞠目而视。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盖士大夫沉浮里閈,其制行稍岸异者,未有不使流俗人鱼瞵鹗睨者也。” |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 太公:指周初的吕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愿地上当。 | 《武王伐纣平话》下卷:“姜尚因命守时,直钩钓渭水之鱼,不用香饵之食,离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负命者上钩来!’” |
lǔ yú dì hǔ鲁鱼帝虎 | 指文字传抄错误。 | 晋 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
nián yú shàng gān鲇鱼上竿 | 同“鲇鱼上竹竿”。 | |
guàn yú chéng chǒng贯鱼成宠 | 贯鱼:穿成一串的鱼;宠:宠幸。指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一时龚、孔二贵嫔,王、李二美人,张、薛二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并得贯鱼成宠。” |
bào yú zhī cì鲍鱼之次 | 卖咸鱼的店铺。鱼常腐臭,因以喻恶人之所或小人聚集之地。亦作“鲍鱼 | 《大戴礼记 曾子疾病》:“与君子游,苾乎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与小人游,贷乎如入鲍鱼之次,久而不闻,则与之化矣。”王聘珍解诂:“次,若今市亭然。” |
yú làn tǔ bēng鱼烂土崩 | 比喻国家内部发生动乱。 | 汉 荀悦《汉纪 惠帝纪》:“百姓一乱,则鱼烂土崩,莫之匡救。” |
shi yú zhī huò池鱼之祸 | 见“池鱼之殃”。 |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四:“道士道:‘不出三年,世运变革。地方将有兵戈大乱,不产这光景了。你快择善地而居,免受池鱼之祸。’” |
hú míng yú shū狐鸣鱼书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闲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狐鸣鱼书”指起事者动员群众的措施。 | 《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zì xiāng yú ròu自相鱼肉 | 鱼肉:以人为鱼肉;比喻残杀。比喻内部自相残杀。 | 《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父子兄弟自相鱼肉,此天厌晋德,授之于我。” |
nián yú yuán zhú gān鲇鱼缘竹竿 | 比喻上升艰难。同“鮎鱼上竹竿”。 | |
hóng lí yú wǎng鸿离鱼网 | 鸿:鸿雁;离:通“罹”,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或无端受害。 | 清·黄遵宪《已亥杂诗》:“鸿离鱼网惊相避,无信凭谁寄与渠。” |
yú shēng lóng mén鱼升龙门 | 同“鱼化龙”。 | 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 |
mǎ rú yóu yú马如游鱼 | 同“马如游龙”。 | 《初学记》卷四引汉·刘桢《鲁都赋》:“日暮宴罢,车骑就衢,盖如飞鹤,马如游鱼。” |
nián yú shàng zhú鲇鱼上竹 |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 宋·欧阳修《归田录》:“君于仕宦,亦何异鲇鱼上竹竿耶?” |
lóng zhàn yú hài龙战鱼骇 | 喻战争激烈。 | 《中国现代思想史参考资料简编·驳革命可以生内乱说》:“以视建武元年以后,十二年以前,龙战鱼骇,盖不侔矣。” |
yú mù hùn zhū鱼目混珎 | 见“鱼目混珠”。 | |
yú yóu fèi dǐng,yàn cháo fēi mù鱼游沸鼎,燕巢飞幕 | 沸:开水;鼎:古代锅类器皿;巢:筑巢。鱼在开水锅里游,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危险,快要灭亡。 | 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方当系颈蛮邸,悬首稿街,而将军鱼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飞幕之上,不亦惑乎!” |
guàn yú chéng cì贯鱼成次 | 贯鱼:穿成一串的鱼,比喻众多而有秩序;序:次序。形容有次序,不紊乱。 | 《晋书·刘毅传》:“本立格之体,将谓人伦有序,若贯鱼成次也。” |
màn yǎn yú lóng曼衍鱼龙 | 曼衍:亦作“漫衍”、“曼延”,巨兽名,古代仿照它排演百戏节目。鱼龙:古代百戏节目。古代演出的杂戏名。比喻事物的离奇变幻。亦作“鱼龙曼衍”。 | |
dà yú dà ròu大鱼大肉 | 指美好丰盛的饮食。形容菜肴丰盛。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大鱼大肉,热酒热饭,只顾搬将出来。” |
yǐ quán wéi yú以筌为鱼 | 筌:捕鱼的竹器。把捕鱼工具看作是鱼。比喻满足对事物表面肤浅认识,不去更深入了解事物本质。 | 朱自清《经典常谈》序:“不再想去见识经典,那就是以筌为鱼,未免辜负编撰者的本心了。” |
shi yú mù yàn池鱼幕燕 | 比喻处境危险极易遭殃的人。 | 明·刘基《驿传杭台消息石末公有诗见寄次韵奉和并寓悲感》之一:“池鱼幕燕依栖浅,轩鹤冠猴宠渥新。” |
hài shǐ lǔ yú亥豕鲁鱼 | 把“亥”字错成“豕”字,把“鲁”字错成“鱼”字。指传写或刻印中的文字错误。 | 宋·文天祥《谢何枢密梦然启》:“其如亥豕鲁鱼之谬,深有惭于负乘,敢自己于循墙。” |
yǐ yú qū yíng以鱼驱蝇 | 见“以鱼驱蝇”。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以肉去蚁,蚁愈多;以鱼驱蝇,蝇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楼子·立言下》:“以鱼驱蝇,蝇愈至。” |
zòng hè zhī yú纵壑之鱼 | 纵:任意地。壑:深沟。自由地在大壑间游泳的鱼。比喻自得其乐。 | 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千载一会,论说无疑,翼乎如鸿毛遇顺风,沛乎若巨鱼纵大壑。” |
yóu yú chū tīng游鱼出听 | 水里的鱼游到水面上来听音乐。形容音乐美妙动听。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游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
yuán mù qiú yú缘木求鱼 | 缘:顺着;木:树。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法不对;徒劳无功。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
yuán mù xī yú缘木希鱼 | 缘:顺着;木:树;希:希求。沿着树干爬上树去捉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头,劳而无功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周举传》:“陛下所行,但务其华,不寻其实,犹缘木希鱼,却行求前。” |
guān yú kě fèng鳏鱼渴凤 | 比喻独身的男子急于求得配偶。 | 唐·李商隐《李夫人歌》之三:“清澄有馀幽素香,鳏鱼渴凤真珠房。” |
cóng què yuān yú丛雀渊鱼 | 比喻不行善政,等于把老百姓赶到敌人方面去。语本《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语出《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雀)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yuān yú cóng què渊鱼丛雀 | 把鱼赶进深潭,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统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往别国。现也比喻把可以团结的人赶到敌方去。 | 《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 |
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què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 比喻为政不善,人心涣散,使百姓投向敌方。同“为渊驱鱼,为丛驱爵”。 | 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大小文武官员,都是助纣为虐,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甚非计也。” |
yú wǎng hóng lí鱼网鸿离 | 鸿:鸿雁;离:遭受。张网捕鱼,捉到的是鸿雁。比喻得到的不是自己想要的。 | 《诗经·邶风·新台》:“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
yú mǐ zhī xiāng鱼米之乡 | 指河流湖泊交错;土地肥沃;盛产鱼米的富庶地方。也作“鱼米之地”。 | 唐 王睃《清移突厥降人于南中安置疏》:“谄以缯帛之利,示以麋鹿之饶,说其鱼米之乡,陈其畜牧之地。” |
yú yóu háo shàng鱼游濠上 | 表示纵情山水、逍遥遨游。 | 《庄子·秋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下续示例] |
rú yú dé shuǐ如鱼得水 |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适合的环境。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
yú mǐ zhī dì鱼米之地 | 见“鱼米之乡”。 | 元·柯丹邱《荆钗记·参相》:“江西是鱼米之地。” |
chí yú lóng niǎo池鱼笼鸟 | 池里的鱼,笼里的鸟。比喻受束缚而失去自由的人。 | 晋·潘岳《秋兴赋》:“譬犹池鱼笼鸟,有江湖山薮之思。” |
yú kuì niǎo lí鱼溃鸟离 | 见“鱼溃鸟散”。 | 《周书·武帝纪下》:“王威既振,鱼溃鸟离,破竹更难,见瓴非易。”后蜀·何光远《鉴诫录·知机对》:“一击而鱼溃鸟离,四合而豕分蛇断。” |
yú xiàn niǎo cuàn鱼县鸟窜 | 鱼被钓,鸟逃窜。比喻或受制于人,或飘泊流离,处境十分险困。县,通“悬”。 | |
lóng niǎo shi yú笼鸟池鱼 | 关在笼里的鸟,养在池中的鱼。比喻受困失去自由的人。 | |
niǎo sàn yú kuì鸟散鱼溃 | 溃:溃散。象鸟惊飞,象鱼溃散而逃。形容军队因受惊扰而乱纷纷地四下溃散。 | 《南史 宋武帝纪》:“番禺之功,俘级万数,左里之捷,鸟散鱼溃。” |
niǎo jīng yú sàn鸟惊鱼散 | 见“鸟散鱼溃”。 | 《旧唐书·契宓何力传》:“贼非有城郭,逐水草以为生,若不袭其不虞,便恐鸟惊鱼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