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小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小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xiǎo jiǎo nǚ rén小脚女人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毛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一:“我们的某些同志却象一个小脚女人,东摇西摆地在那里走路,老是埋怨旁人说:走快了,走快了。”
xiǎo xì chén zhōu小隙沉舟隙:裂缝。指小小的裂缝可以使整个船只沉没。比喻小差错能酿成大灾害。《关尹子 九药》:“勿轻小事,小隙沉舟;勿轻小物,小虫毒身。”
xiǎo yǎn bó pí小眼薄皮比喻爱占小便宜。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78回:“你娘与我些什么儿?他还说我小眼薄皮爱人家的东西。”
miǎo hū qí xiǎo眇乎其小眇:微小。形容非常微小。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
běn xiǎo lì wēi本小利微微:薄。本钱小,利润薄。指买卖很小,得利不多。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小贩不论肩挑叫卖,或街畔摊售,总之本小利微,吃着不够。”
xiǎo xīn jìng shèn小心敬慎敬:慎。指说话做事非常慎重。《周书·王懋传》:“懋性温和,小心敬慎。宿卫宫禁,十年有余,勤恪当官,未尝有过。”
dà tí xiǎo zuò大题小做把大题目作成小文章。比喻把重大的问题当做小事情来处理。周作人《鬼的生长》:“但是千百年来已非一日,载籍浩如烟海,门外摸索,不得象尾,而且鬼界的问题似乎也多得很,尽够研究院里先生们一生的检讨,我这里只提出一个题目,即上面所说的鬼之生长,姑且大题小做,略陈管见,仁候明教。”
xiǎo dào xiāo xī小道消息指非经正式途径传播的消息。往往传闻失实,并不可靠。巴金《探索集·小骗子》:“不用说,这些都是小道消息,不可靠。”
xiǎo qiǎo líng lóng小巧玲珑形容东西小而精致。小巧:细小而灵巧;玲珑:精巧细致。宋 辛弃疾《临江山 戏为山园苍壁解嘲》:“莫笑吾家苍壁小,稜层势欲摩空。相知唯有主人翁。有心雄泰华,无意巧玲珑。”
xiǎo chéng dà jiè小惩大戒惩:惩处。指稍加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11卷:“不过借此小惩大戒,也叫你东家晓得点轻重,你们要告尽管去上告。”
jǐn xiǎo shèn wēi谨小慎微原指对微小的事物也采取谨慎小心的态度;形容非常谨慎。现指对细小的问题过分小心;流于畏缩。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
xiǎo chéng dà jiè小惩大诫惩:惩罚;诫:警告,劝告。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周易 系辞下》:“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yāo mǒ xiǎo chǒu幺么小丑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清·梁启超《新民说·论尚武》:“然极韩、岳、张、吴诸武臣之力,卒不能制幺么小丑兀术之横行。”
jiàn xiǎo àn dà见小暗大指小事清楚,大事糊涂。《孔子家语 五仪解》:“而不知所务,从物如流不知其所执,此则庸人也。”
xiǎo qiè dà yǒng小怯大勇怯:害怕。指碰上弱小的因顾虑而害怕,遇上强大的因顾虑小反而勇猛。《东观汉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
bài guān xiǎo shuō稗官小说即野史小说,街谈巷说之言。明 唐顺之《仪宾立公墓志铭》:“盖自诸史百家星官堪舆道书释经,下至稗官小说,皆能陟其津涯而发之诗歌。”
zhǔ xiǎo bēi dà褚小杯大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xiǎo lián dà fǎ小廉大法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dà dǒu xiǎo chèng大斗小秤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斗收进,小于标准的秤出,进行盘剥克扣。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1回:“大斗小秤、奸盗诈伪、淫邪欺罔之徒,受那些磨烧舂锉之苦。”
jiāo xiǎo líng lóng娇小玲珑娇小:娇媚小巧;玲珑:精巧透明的样子。形容体态窈窕;小巧灵活;多指女子的身材。清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头倚绣枕,身裹锦衾,衾里面,紧贴身朝外睡着个娇小玲珑的妙人儿。”
xiǎo zhōng xiǎo xìn小忠小信小表忠心,小讲信用。多指借此所采取的手段。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4回:“在献公前,小忠小信,贡媚取怜。”
dà yǎn wàng xiǎo yǎn大眼望小眼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么办好。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众人大眼望小眼,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
xiǎo guān zǐ xià小冠子夏指汉代杜钦。比喻眼睛不好的人。东汉·班固《汉书·杜钦传》:“钦恶以疾见诋,乃为小冠,由是京师更谓钦为‘小冠杜子夏’。”
rú pēng xiǎo xiān如烹小鲜烹:烧煮;鲜:活鱼。像煮一条小鱼一样。比喻轻而易举。春秋·楚·李耳《老子》:“治大国,若烹小鲜。”
dà fǎ xiǎo lián大法小廉旧时指大臣尽忠,小臣尽职。《礼记·礼运》:“大臣法,小臣廉,官职相序,君臣相正,国之肥也。”
xié gōng wà xiǎo鞋弓袜小指旧时妇女小脚。明·周朝俊《红梅记·夜走》:“鞋弓袜小行不便,却如何跋涉颠连?”
xiǎo xīn zài yì小心在意指做事十分认真与谨慎。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晁盖道:‘好兄弟,小心在意,速去早来。’”
yǐ dà qī xiǎo以大欺小以:凭借。凭借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群体。清·李渔《无声戏》第11回:“又怕阿叔一同回去,以大欺小,分不均匀,故此瞒了阿叔,背了乃祖,做了个高才捷足之人。”
yóu xiǎo jiàn dà由小见大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指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看出整体。李欣《老生常谈·编村史》:“作自我教育的‘村史’,这却是破天荒的创造。联想所及,由小见大。”
xiǎo shì fēng máng小试锋芒比喻稍微显示一下本领。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游击队长决不轻易地丢手了,尽管小试锋芒,但双方已经形成剑拔弩张的形势。”
xiǎo hù rén jiā小户人家人口少的人家。旧时也指寒微人家。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和氏道:‘我们是小户人家,不像大人家有许多规矩。’”
máo tóu xiǎo zi毛头小子指年轻人。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1章:“想不到世事一变,这么个毛头小子倒把他像毛头小子一样指教了一番!”
zhāng jù xiāo rú章句小儒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汉书 夏侯胜传》:“建所谓章句小儒,破碎大道。”
xiǎo zhàng zé shòu,dà zhàng zé zǒu小杖则受,大杖则走杖:用棍子打。轻打就忍受,重打就逃跑。儒家认为这是孝子受父母责罚时应抱的态度。汉·韩婴《韩诗外传》第八卷:“小菙则待笞,大杖则逃。”
piàn shàn xiǎo cái片善小才片善:微小的优点。指小有才能的人。《陈书·陆瑜传》:“吾识览虽局,未曾以言议假人,至于片善小才,特用嗟赏。”
xiǎo qì yì yíng小器易盈盈:满。器物小,容易满。原指酒量小。后比喻器量狭小,容易自满。汉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
zhì dà wú nèi至小无内至:极。小到极点,内无余隙。战国·宋·庄周《庄子·天下》:“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
yāo mǒ xiǎo chǒu幺麽小丑指起不了什么作用的坏人。《明史·杨涟传》:“何为受制幺麽小丑,令中外大小惴惴莫必其命?”
yǐ dà qī xiǎo倚大欺小凭借自己强大去欺负弱小的人。清·吴璿《飞龙全传》第24回:“你就将铁锤打他,也算你倚大欺小,量窄不容。”
dǒu shāo xiǎo qì斗筲小器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宋书·沈攸之传》:“况乎行陈凡才,斗筲小器,而怀问鼎之志,敢构无君之逆哉?”
jìng xiǎo shèn wēi敬小慎微敬:谨慎小心;小、微:指细小、不起眼的东西。对细微的事物也采取小心谨慎的态度。形容待人处事非常谨慎。汉 刘安《淮南子 人间训》:“圣人敬小慎微,动不失时,百射重戒,祸乃不滋。”
xiǎo dù jī cháng小肚鸡肠比喻器量狭小,只考虑小事,不照顾大局。浩然《艳阳天》第46章:“人家萧长春可不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人家是宰相肚子撑得船。”
xiǎo lián qǔ jǐn小廉曲谨细微的廉洁谨慎。指注意小节而不识大体。宋 朱熹《答或人》:“乡原是一种小廉曲谨,阿世徇俗之人。”
xué jiàn xiǎo rú穴见小儒穴:洞孔;穴见:一孔之见。比喻见识浅薄鄙陋的学者。清·江藩《汉学师承记》第六卷:“耳听小士,穴见小儒,不知五五之开方。”
zuò xiǎo fú dī作小服低指与人作妾或顺从比己低下者。形容谦退温顺。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又是天生成惯能作小服低,赔身下气,情性体贴,话语绵缠。”
cháng cái xiǎo shì长材小试犹言大材小用。清 浴日生《海国英雄记 航海》:“运贩生涯,锱铢贱业,教俺长材小试,无聊之极。”
jī xiǎo chéng dà积小成大积累少量的东西,能成为巨大的数量。《汉书 董仲舒传》:“聚少成多,积小致巨。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十:“为小恶者,如积小以成大;从微至着,为一恶以至于万恶,一一而皆有祸应。”
dà cái xiǎo yòng大才小用比喻人才使用不当,不能尽其才。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7回:“你如今连个‘名世之数’都不肯出,真正大才小用了。”
dà chù zhuó yǎn,xiǎo chù zhuó shǒu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处:事物的主要部分;着眼:观察。既要从长远观点去考虑问题,也要从具体事情去做。李欣《潜移默化》:“移风易俗,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任务,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xiǎo qū dà shēn小屈大申犹言先稍受委屈而后大有作为。晋·陈寿《三国志·蜀志·隙正传》:“小屈大申,存公忽私,虽尺枉而寻直,终杨光以发辉也。”
xiǎo dào dà chéng小道大成小道:儒家称礼乐外的学说或技艺。虽是小技艺,却能取得大成就。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
dà chún xiǎo cī大醇小疵醇:纯正;疵:毛病。大体纯正,而略有缺点。唐 韩愈《读荀子》:“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杨,大醇而小疵。”
zuò xiǎo fú dī做小服低形容低声下气,甘居人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一方面是芙蓉柔顺,甘于做小服低。”
wú míng xiǎo zú无名小卒卒:士兵。不出名的小兵。指没有名气不受重视的小人物。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1回:“只见城内一将飞马引军而出,大喝:‘魏延无名小卒,安敢造乱!’”
zhuā xiǎo biàn zǐ抓小辫子比喻抓住缺点作为把柄。季羡林《牛棚杂忆》:“训话者每天主要做法是抓小辫子,而小辫子我们满头都是,如果真正没有,他们还可以栽在你头上嘛。”
qiān jīn xiǎo jiě千金小姐千金:女儿,尊称他人的女儿。指有钱人家的少女。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他在本县,本县为媒,要将水侍郎老爷的千金小姐,嫁他为妻,他因未得父命,不肯应承,反抵死走了。”
tān xiǎo shī dà贪小失大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只谋求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的利益。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权勋》:“齐王怒曰:‘若残竖子之类,恶能给若金?’与燕人战,大败,达子死,齐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国,相与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dǎ xiǎo bào gào打小报告暗地里向领导反映别人问题。梁实秋《槐园梦忆》:“这时候有人向香山慈幼院的院长打小报告:‘程季淑不久要结婚了,下半年的聘书最好不要发给她。’”
xiǎo shí liǎo liǎo,dà wèi bì jiā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了了:聪明伶俐,明白事理。指人少年时聪明,长大后不一定有出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shèn xiǎo shì wēi慎小事微谨慎对待微小的事情。春秋·齐·管仲《管子·君臣下》:“昔者圣王本厚民生,审知祸福之所生,是故慎小事微,违非索辨以根之。”
xiǎo zǐ hòu shēng小子后生泛指少年后辈。唐 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小子后生,于何考德而问业焉。”
shēng dǒu xiǎo mín升斗小民家里没有多存粮食。比喻贫穷的老百姓。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升斗小民,却立刻就感到了威胁,米店在闭城之前,就已歇业。”
duǎn xiǎo jīng hàn短小精悍精悍:精明勇猛。指人身材短小而精明勇猛。比喻文章等精炼简短而有力。西汉 司马迁《史记 游侠列传》:“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
xiǎo lù ér xīn tóu zhuàng小鹿儿心头撞像小鹿在撞心。形容十分惊慌。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王生听了,惊得目睁口呆,手麻脚软,心头恰像有个小鹿儿撞来撞去的。”
xiǎo běn jīng yíng小本经营指本钱不多的小商小贩或小手工业者经营的买卖。也指办事的规模有限。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我们小本经营,如何要打短我的?”
dà chèng xiǎo dǒu大秤小斗秤:称重的器皿。使用超出标准的秤进,小于标准的斗出,进行盘剥克扣。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不用大秤小斗,不违例克剥人财,坑人陷人。”
zhù xiǎo qīng dà柱小倾大喻指能力小者承担重任必出危险。《汉书 李寻传》:“屋大柱小,可为寒心。唯陛下亲求贤士。”颜师古注:“言天下事重大,臣之任当得贤能者。”
hào shī xiǎo huì好施小惠施:给予;惠:仁慈。喜欢给别人小恩小惠。《旧五代史·王峻传》:“峻贪权利,多机数,好施小惠,喜人附己。”
shèn xiǎo jǐn wēi慎小谨微对细小的事也小心对待。《明史·章懋传》:“古帝王慎小谨微必矜细行者,正以欲不可纵,渐不可长也。”
xiǎo qū dà shēn小屈大伸屈:委屈。伸:展开,发挥出来。先能够受点委屈,而后会大有作为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绤正传》:“云合雾集,量时揆宜,用取世资,小屈大申,存公忽私。”
páng mén xiǎo dào旁门小道犹旁门左道。宋·姚宽《西溪丛语》上卷:“苏溪作歌之意,正谓旁门小道,似是而非者。”
bù wú xiǎo bǔ不无小补补:补助,补益。多少有一点益处或多少有一点帮助。宋 朱熹《朱子全集 尚书一》:“诸家虽或浅近,要亦不无小补,但在详择之耳。”
sī zhì xiǎo huì私智小慧私:个人的;慧:智慧。个人的智慧和小聪明。指带有片面性而又自以为是的聪明。春秋·齐·管仲《管子·禁藏》:“故国多私勇者其兵弱,吏多私智其法乱。”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好行小慧,难矣哉!”
chū shān xiǎo cǎo出山小草出山:从山里出来;小草:植物。比喻隐士出来做官。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此甚易解,处则为远志,出则为小草。”
yǎn dà dù xiǎo眼大肚小比喻人眼光高,肚量小。
xiǎo shì niú dāo小试牛刀稍微用一下宰牛的刀。比喻有大才的人在小事上试一下身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簿书钱谷之余,小试牛刀,敢谓爱民如子弟。”
xiǎo dǎ xiǎo nào小打小闹形容小规模地开展工作。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因为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是世界战争。”
mín yì láo zhǐ,qì yú xiǎo kāng民亦劳止,汔于小康民亦劳止与汔可小康都是互文同义。意思是说老百姓太劳苦,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表达了奴隶制时代先民们的一种理想。《诗经》中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
zuò xiǎo fú dī做小伏低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元 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他那里做小伏低劝芳醑,将一杯满饮醉模糊。”
fú dī zuò xiǎo伏低做小形容低声下气,巴结奉承。元 尚仲贤《三夺槊》第二折:“他立下功劳,怎肯伏低做小。”
xiǎo xīn yì yì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翼翼:恭敬慎重的样子。《诗经 大雅 大明》:“维此文王,小心翼翼。”
dà jiā xiǎo hù大家小户大家:大户人家;小户:地位低微的人。指各种社会地位的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多有王侯府中送将男女来学棋,以及大家小户少年好戏欲学此道的尽来拜他门下。”
dǎn xiǎo rú shǔ胆小如鼠胆子小得像老鼠一般。形容人胆小怕事。北齐 魏收《魏书 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diāo chóng xiǎo qiǎo雕虫小巧犹言雕虫小技。旧题宋·尤袤《全唐诗话·张祜》:“祜雕虫小巧,壮夫不为。”
xiǎo cōng bàn dòu fǔ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6回:“我两个一块儿工作这么些年,真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qì xiǎo yì yíng器小易盈原指酒量小。比喻才能小,容易自满。三国 魏 吴质《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小器易盈,先取沉顿。”
diāo chóng xiǎo jì雕虫小技雕:刻;虫:鸟虫书。我国古代的一种字体;西汉时学童所学的一门功课。雕刻鸟虫书的小技巧。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隋书 李德林传》:“雕虫小技,殆相如、子云之辈。”
huǒ zhú xiǎo xīn火烛小心火烛:泛指能起火的东西。原指谨防失火。亦泛指处事小心谨慎。清 邗上蒙人《风月梦》第十回:“你点火把送贾老爷回府,你就家去罢。家中门户火烛小心。”
xié gōng wà xiǎo鞋弓襪小指旧时妇女小脚。
jī xiǎo zhì jù积小致巨致:达到;巨:大。一点一滴的积累,就会从小到大。东汉·班固《汉书·董仲舒传》:“臣闻众小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暗致明,以微至显。”
xiǎo xīn yǎn ér小心眼儿指气量狭小,或指有小心计。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47回:“我知道你只是贪懒,那有这些小心眼儿。”
tiào liáng xiǎo chǒu跳梁小丑跳梁:即“跳踉”;跳来跳去;形容捣乱的样子;小丑:卑鄙的小人。比喻猖狂捣乱而成不了大气候的坏人。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子独不见狸牲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
kuī yǒu xiǎo ér窥牖小儿窥牖:从窗上向屋里偷看。后多形容小偷。晋·张华《博物志》第三卷:“时东方朔窃从殿南厢朱鸟牖中窥母,母顾之,谓帝曰:‘此窥牖小儿,尝三来,盗吾此桃。’”
zhǔ xiǎo huái dà褚小怀大褚:口袋。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战国·宋·庄周《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xiǎo tí dà zuò小题大作拿小题目做大文章。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明 杨聪《玉堂荟记》:“成既被提入京,欲伸前志,每为范木渐所阻,迨苋以艰去,而成遂奏揭纷出,小题大作矣。”
dà yāo xiǎo hē大吆小喝大声喊叫、谩骂。
qiú dà tóng,cún xiǎo yì求大同,存小异在大的、主要的方面取得一致,而对某些小的、次要的问题可以各自保留不同的意见。
dà hū xiǎo jiào大呼小叫高一声低一声地乱喊乱叫。形容呼喊吵嚷。元 无名氏《谢金吾》:“是什么人在门口大呼小叫,我去看咱。”
fēi tōng xiǎo kě非通小可非:不;通:同“同”;小可:寻常,一般。指情况严重或事情重要,不能忽视。《永乐大典戏文·<小孙屠·朱令史诬陷孙必达>》:“这的是人命事,非通小可。”
wèi xiǎo shī dà为小失大为了小利,造成巨大损失。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九回:“你若不肯,他就告诉了大老爷,找你点错处,革掉了你,你能为小失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