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形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形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fàng làng xíng hái放浪形骸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人的形体、形迹。指行为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旷达豪爽。《晋书 王羲之传》:“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shū xíng guǐ zhuàng殊形诡状犹言奇形怪状。唐·康骈《剧谈录·说方士》:“往往有神物来萃,殊形诡状,深可骇人。”
rú yǐng suí xíng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关系亲密;常在一起。先秦 管仲《管子 任法》:“然故下之事上也,如响之应声也;臣之事主也,如影之从形也。”
shū xíng guǐ zhì殊形诡制殊:特殊;诡:怪异。形容器物等形状特殊,稀奇古怪。汉·班固《两都赋》:“殊形诡制,每各异观。”
huì shēng huì xíng绘声绘形绘:描绘,描摹。形容叙述或描写生动逼真孙犁《澹定集·读作品记》:“有些爱情的描写,虽是竭力绘声绘形,实在没有什么美的新意在其中。”
xíng xiāo gǔ lì形销骨立身体消瘦;骨架凸现。形容身体极为消瘦。形:身形;形体;销:消瘦;枯槁;骨:骨架;立:树立;凸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叶生》:“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xǐ xíng yú sè喜形于色形:表露;色:脸色。内心的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北史 高允传》:“允喜形于色,语人曰:‘天恩以我笃老,大有所赉,得以赡客矣。’”
xíng shì zhǔ yì形式主义给予形而上学的诸形式以首要地位的一种哲学。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这种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的态度是很不对的。”
xíng ér shàng xué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毛泽东《矛盾论》:“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gǎo xíng huī xīn槁形灰心形容身体衰弱,意志消沉。明·唐顺之《答茅鹿门知县》:“鹿门所见于吾者,殆故吾也,而未尝见夫槁形灰心之吾乎!”
bīng wú cháng xíng兵无常形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指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孙子 计》“兵者,诡道也”三国 魏 曹操注:“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jiè jìng guān xíng借镜观形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刘子新论 贵言》:“人目短于自见,故借镜以观形。”
xíng zhū bǐ mò形诸笔墨形:描写;诸:“之于”的合音。用笔墨把它写出来。鲁迅《<出关>的“关”》:“但若形诸笔墨,昭示读者,自以为得了这作品的魂灵,却未免象后街阿狗的妈妈。”
xíng gū yǐng zhī形孤影只同“形单影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我上京听选,留贤妻在家形孤影只。不若同到京中,百事也有商量。”
wǎng zhí suí xíng枉直随形谓影子的曲直随形而定。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然则枉直随形,而不在影。”
xíng dān yǐng zhī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形:身体;单:孤单;影:身影;只:指单独。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孙惟汝,在子唯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yuán xíng bài lù原形败露本来面目暴露出来。唐浩明《曾国藩》第一部第九章四:“高疤脸先想以一个老实胆小的小商贩的面目混过厘卡,现在见原形败露,知道哀求无用,只有狠心出一笔大钱来买通。”
yí wù wàng xíng遗物忘形泯灭物我界限,谓舍弃外在形式,精神进入忘我境界。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niè yǐng cáng xíng蹑影藏形谓行动诡秘,不露形迹。《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昼即途中寻鬼路,蹑影藏形恒夜游。”
huó xíng huó xiàn活形活现同“活龙活现”。
hú xíng cài sè鹄形菜色形容面黄肌瘦的样子。明 卢象昇《经理崇祯十一年屯政疏》:“塞上孑遗,鹄形菜色,相从沟壑者亦比比也。”
wàng xíng jiāo忘形交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新唐书 孟郊传》:“孟郊者,字东野,湖州武康人。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愈一见,为忘形交。”
shì shì yí xíng释知遗形犹言弃智忘身。指超然物外,与世无争。《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shū xíng miào zhuàng殊形妙状殊:特异。形状很特异奇妙。宋·周邦彦《汴都赋》:“与夫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
mǐ huàn wú xíng弭患无形弭:清除。在祸患尚未形成之前就予以消除。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现在外国人已无话说,足见他能够弭患无形,办事切实。”
yǐng zhī xíng gū影只形孤犹形单影只。明·陈汝元《金莲记捷报》:“膝下红颜,须代冬温夏清;眼前白发,况兼影只形孤。”
yí xíng cáng zhuàng佹形僪状奇形怪状。明·宋濂《龙马赞》:“独角之犀来自九真,食火之鸡贡于三佛各之境,其他佹形僪状,藉藉纷纷。”
xíng mào yì lì形貌昳丽昳丽:神采焕发。容貌美丽。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àn dú láo xíng案牍劳形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唐 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xíng shì bī rén形势逼人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谢觉哉《冷和热》:“‘热’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形势逼人,不热不可。”
xíng rú gǎo mù形如槁木槁:枯干。形体像枯干的树木一样。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nù xíng yú sè怒形于色形:显露;色:脸色。满腔愤怒显于脸上。宋 洪迈《夷坚决》:“夫子赐之酒五尊。子夏怒形于色,举足蹴其二。”
jiū xíng hú miàn鸠形鹄面鸠:斑鸠;鹄:天鹅。像斑鸠的形体(腹部低陷;胸骨空出);像黄鹄的脸面(苍黄而瘦削)。形容身体瘦削;面容憔悴。清 黄景仁《尹六丈为我作云峰阁图歌以为赠》:“弄君笔头随意之丹青,使我鸠形鹄面生光莹。”
kū xíng huī xīn枯形灰心身体像枯木心如同死灰。形容极端消极。《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加死灰也。”
yī quǎn fèi xíng,qún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形,群犬吠声吠:狗叫。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晋书·傅咸传》:“一犬吠形,群犬吠声,惧于群犬,遂至叵听也。”
xíng shū sè shòu形输色授谓以举止、神态传递倾慕之情。多以形容男女相悦。清·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无题诗》:“一日见某部某郎,不觉倾倒,形输色授,颇难自持。”
xíng gū yǐng guǎ形孤影寡同“形单影只”。明·高濂《玉簪记·占儿》:“春去秋来,秋去春来,形孤影寡,想杀我膝下斑斓。”
kū xíng qù pí刳形去皮谓忘却形体和家国,而任乎自然。
hài zhuàng shū xíng骇状殊形犹言奇形怪状。清·祝德麟《海啸》诗:“阳侯拜,天吴舞,骇状殊形不可数。”
guǐ xíng guài zhuàng诡形怪状诡:怪异。奇特怪异的形状。宋·胡仔《山谷下》:“戴叔伦诗云:‘诡形怪状翻合宜。’”
xíng qīn zhī guó形亲之国指边界相邻而友好的国家。西汉·司马迁《史记·张仪传》:“今秦与楚,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
hú miàn jiū xíng鹄面鸠形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明史 忠义传七 耿廷箓》:“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
fēn xíng gòng qì分形共气见“分形同气”。《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yǐn jiè cáng xíng隐介藏形介:鳞甲。隐藏形体,使人看不见。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
yí bù huàn xíng移步换形移动脚步,情景也随之变换。形容景色变化多端。亦比喻逐步起着变化。清 戴名世《雁荡记》:“大抵雁荡诸峰,巧通造化,移步换形。”
xíng yǐng xiāng fù形影相附同“形影相依”。明·李东阳《奉谦斋徐先生书》:“今已决策于此,又念贱父子二人形影相附,别无子弟可将事者。”
wèi xíng zhī huàn未形之患尚未显露的祸患。宋·苏舜钦《谘目》:“不如先取为备,可以建事立功,消未形之患。”
shì hé xíng lí势合形离势:形状;形:形体。形体各自独立,结构完整不分。三国 魏 何晏《景富殿赋》:“桁梧复迭,势合形离。”
xíng shèng zhī guó形胜之国形胜:地理形势优越。指地势优越的国家。西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险千里,持戟百万。”
xíng xíng sè sè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类别很多;各种各样的都有。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元 戴表元《剡源集》:“如造化之于万物,大而大容之,小而小养之,形形色色,无所弃遗。”
gù jǐng cán xíng顾景惭形看着身影,对自己的形体感到羞愧。谓自认不配享受某种荣誉、称号等而感到惭愧。三国·魏·曹植《封二子为公谢恩章》:“天时运幸,得生贵门。遇以亲戚,少荷光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顾景惭形,流汗反侧。”
tǔ mù xíng hái土木形骸形骸:指人的形体。形体象土木一样。比喻人的本来面目,不加修饰。《晋书 嵇康传》:“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
guǐ xíng qí zhì诡形奇制奇特、怪异的形体。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原书》:“若钟鼎所采,自是春秋、战国时各国书体,故诡形奇制,与《苍颉篇》不同也。”
xiāo huàn wèi xíng消患未形消:消除;形:显露。在祸患尚未显露之前就予以消除。清·黎庶昌《上沈相国书》:“必有消患未形,而为朝野所利赖,远人所折服者。”
bì yǐng nì xíng避影匿形指隐蔽起来,不露形迹。清 侯方域《南省试策二》:“昔人所谓非亲非故,何由习知之也。此二者已当不同观,而况于避影匿形,惟恐多此一举,为身累者乎?”
xíng biǎo yǐng fù形表影附形表:仪容表率;影附:影子附于形体。比喻人的品德堪为表率,人们如影附形地追逐左右。汉·蔡邕《郭有道碑文》:“于时缨唩之徒,望形表而影附。”
fèi xíng fèi shēng吠形吠声比喻跟在别人后面盲目附和。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世之疾此,固久矣哉!”
huǐ xíng miè xìng毁形灭性损坏形体,消灭本性。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九折:“通天大圣,你本是毁形灭性的,老僧救了你,今次休起凡心。”
xiāng xíng shī sè相形失色形:对照。相比之下;显得不足。秦牧《在仙人掌丛生的地方》:“仙人掌终于锻炼出现在这样一种使普通植物为之相形失色的倔强性格和卓特风貌。”
xíng yǐng xiāng diào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三国 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xíng kuā gǔ jiā形夸骨佳夸:通“姱”,美好;佳:美好。形容女子身形柔弱,体形优美。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曼颊皓齿,形夸骨佳,不待脂粉芳泽而性可悦者,西施、阳文也。”
qián xíng jué jì潜形谲迹见“潜形匿迹”。明·刘基《巫山高》诗:“潜形谲迹托梦寐,变幻涕泪成琼瑰。”
nì yǐng cáng xíng匿影藏形隐藏形迹;不露真相。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xíng dān yǐng dān形单影单形:形体。形容孤独,没有同伴。明·高濂《玉簪记·追别》:“我怎敢忘却些儿灯边枕边,只愁你形单影单,只愁你衾寒枕寒,哭得我哽咽喉干。”
bù lù xíng sè不露形色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huī xīn gǎo xíng灰心槁形形容意志消沉,形体枯槁。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zhī yǐng dān xíng只影单形只:单。形容孤单一人。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又见辛环已死,只影单形。”
zì cán xíng huì自惭形秽因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形容自愧不如别人。惭:惭愧;形:形体;秽:丑;肮脏;差。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容止》:“珠玉在侧,觉我形秽。”
xíng róng kū gǎo形容枯槁身体瘦弱;精神萎靡;面色枯黄。枯槁:枯萎;枯干。战国 楚 屈原《渔父》:“颜色憔悴,面容枯槁。”
fēn xíng tóng qì分形同气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shù xīn kū xíng鉥心刳形鉥:长针,刺;刳:剖挖。刺伤心肺,剖挖形体。指呕心沥血元·虞集《送薛玄卿序》:“世之言功利者,挈挈然以自鉥心刳形。”
suí wù fù xíng随物赋形谓针对客观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宋·苏轼《画水记》:“画奔湍巨浪,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尽水之变,号称神逸。”
dùn xíng yuǎn shì遁形远世犹言避世隐居。《后汉书·逸民传·法真》:“真曰:‘吾既不能遁形远世,岂饮洗耳之水哉?’遂深自隐绝,终不降屈。”
yì xíng yú sè义形于色义:正义;伸张正义;形:表现;见之于形;色:脸色。伸张正义的神态流露在脸面上。《公羊传 桓公二年》:“孔父正色而立于朝,则人莫敢过而致难于其君者。孔父可谓义形于色矣。”
liǎn yǐng táo xíng敛影逃形隐藏身形。比喻隐居不出。南朝·梁·江淹《奏记诣南徐州新安王》:“方敛影逃形,匡坐编蓬之下,遂遭烟露余彩,日月末光。”
qián xíng nì yǐng潜形匿影见“潜形匿迹”。《文献通考·职役二》:“为民者以寇戎视其吏,潜形匿影,日虞怀壁之为殃。”
yī quǎn fèi xíng,bǎi quǎn fèi shēng一犬吠形,百犬吠声比喻随声附和,没有主见,凑热闹。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一犬吠形,万犬吠声;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xiāng xíng jiàn chù相形见绌形:比较;见:显示出;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清 李绿园《歧路灯》:“见娄朴,同窗共砚,今日相形见绌。难说心中不鼓动么?”
wū miàn hú xíng乌面鹄形脸黑如乌,身瘦如鹄。形容人困饿潦倒之状。《南史·侯景传》:“百姓流亡,死者涂地……其绝粒久者,乌面鹄形。”
xǐ nù bù xìng yú sè喜怒不形于色高兴和恼怒都不表现在脸色上。指人沉着而有涵养,感情不外露。《三国志 蜀志 先主传》:“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mó xíng liàn xìng磨形炼性锻炼身心。清·李渔《慎鸾交·情访》:“使我规避不得,只得用些磨形炼性之法,做一个老头陀去对付他。”
xíng shén bù quán形神不全形:形体;神:精神。形象和精神不能保全。泛指精神形象不完美。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士生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遂遵也,然而形神不全。”
yí xíng cáng zhì遗形藏志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láo xíng kǔ xīn劳形苦心身体疲劳,精神困乏。鲁迅《故事新编 非攻》:“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wàng xíng zhī qì忘形之契不拘身分、形迹的知心朋友。同“忘形交”。旧题宋 尤袤《全唐诗话 韦丹》:“丹与东林灵澈上人为忘形之契,丹尝为《思归》绝句以寄澈。”
nì jì qián xíng匿迹潜形匿:隐藏起来,不让人知道;潜:隐藏。躲藏起来,不露形迹。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shū xíng guǐ sè殊形诡色殊:特殊;诡:怪异;色:景象。形容事物形状特殊,稀奇古怪。明·刘基《螇螰》:“凡物之殊形诡色,而无益于民用者,皆可谓之祥,可以谓之妖者也。”
bù jū xíng jī不拘形迹形容言谈举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qióng xíng jìn xiàng穷形尽相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也用来形容丑态毕露。晋 陆机《文赋》:“虽弃方而遁圆,期穷形而尽相。”
xíng wǎng yǐng qū形枉影曲东西的形状歪斜了,它的影子也就弯曲了。比喻有什么原因就会有什么结果。《列子·说符》:“形枉则影曲,形直则影正。”
yǒu xíng kě jiǎn,yǒu shù kě tuī有形可检,有数可推推:推求。有形迹可检验,有数据可推求南朝·宋·祖冲之《辨戴法兴难新历》:“迟疾之率,非出神怪,有形可检,有数可推。”
xíng gǎo xīn huī形槁心灰槁:枯干。形容身体消瘦不堪,心境极为冷漠,毫无生气。清 钱泳《履园丛话 旧闻 席氏多贤》:“今生已被虏,人被杀,儿孤妇寡,饥寒交迫,形槁心灰,虽生亦犹死也。”
xīn wéi xíng yì心为形役形:形体。心神被生活、功名利禄所驱使。形容人的思想不自由,做一些违心的事。晋·陶潜《归去来辞》:“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wú xíng zhī zhōng无形之中不知不觉的情况下。
hú miàn niǎo xíng鹄面鸟形鹄:天鹅。形容面容憔悴,身体瘦弱。元·王恽《入奏行》:“扶羸载瘠总南逋,鹄面鸟形犹努力。”
niǎo miàn hú xíng鸟面鹄形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梁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sōng xíng hè gǔ松形鹤骨形容仪容清癯、轩昂。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玄德视其人,松形鹤骨,器宇不凡。”
yáng zhì hǔ xíng羊质虎形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慈溪太后演义》第13回:“看似新机勃发,政局昌明,其实是徒袭皮毛,未得精髓,羊质虎形,济什么事?”
xíng zhī yǐng dān形只影单同“形单影只”。明·高明《琵琶记·丹陛陈情》:“但臣亲老鬓发白,筋力皆癯瘁。形只影单,无兄弟,谁奉侍?”
xíng shì zhī tú形势之途形势:指人事上强弱之势,指人际关系。指官员升迁的道路。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