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一首五言诗,吸引了那女子,两人目光乍一接触,就传达出对彼此的爱慕之情。为了获得女子的爱情,宁愿折去自己余生的幸福,也心甘情愿。女子也手揉搓着裙带,含情脉脉,欲言还休。
两个有情人,一别之后再无相见,只有在心中彼此思念和梦中相会。一年来,身体憔悴,满心愁怨,相思成疾。夕阳依旧,小窗净明,而伊人已去,无限惆怅,尽在不言中。
注释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五字句:五字诗,即五言诗。目乍成,即乍目成,刚刚通过眉目传情而结为亲好。《楚辞·七歌·少司命》:“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朱熹集注:“言美人并会,盈满于堂,而司命独与我睨而相视,以成亲好。”
残福:谓所余之薄福,可引申为短暂的幸福。
挼(ruó):揉搓。
心期:心相期许。
杳(yǎo):无影无声。
小窗明:小窗净明,唐方《失题》诗:“夕阳如有意,长傍小窗明。”
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词。词中“挼手裙带那时情”和“夕阳依旧小窗明”都是非常鲜明、动人的意象。
上片写追忆往日的恋情,写的也是初恋情态。“五字诗中目乍成”一字不动地袭用了明代诗人王彦泓《有赠》诗:“矜严时已逗风情,五字诗中目乍成。”
“尽教残福折书生”,残福可引申为短暂的幸福。“折”指因享受过分而折福折寿,也用来表示承受不起。纳兰在诗词中多次称自己是天生薄福之人。如“薄福荐倾城”、“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等等。这里却是说赠五言诗、传眉目情这残薄的福份,却让我这一介书生消受不起。这一句也来自王彦泓《梦游》诗:“相对只消香共茗,半宵残福折书生。”
“手挼裙带那时情”,在古诗词中多有女子“手挼裙带”的意象,实指女子用手指反复缠绕揉搓腰间的裙带,表达心中落寞无聊之情。五代薛昭蕴《小重山》词:“手挼裙带绕宫行,思君切,罗幌暗尘生。”顾夐《荷叶杯》其九:“一去又乖期信,春尽,满院长莓苔。手挼裙带独裴回,来摩来,来摩来。”在这些花间词人的眼里,红颜女子手挼裙带的样貌令人心生怜爱。熟读花间词的纳兰这里也是同样表怜惜爱慕之意。
下片写今日的相思。“别后心期和梦杳,年来憔悴与愁并”,为《浣溪沙》词律中的过片联句。自离别后,心中与君相伴、白头偕老的期许与愿景变得和梦一样渺茫遥远。而一个“杳”字令人黯然销魂。“年来憔悴与愁并”直写分别后一年来心中的思念和惆怅,已让人憔悴不堪。
“夕阳依旧小窗明”一句甚是明朗、幽旷。以这样清新的景语收束,使全词最后为之一振,意韵深长。晚唐方棫有《失题》诗云:“午醉醒来晚,无人梦自惊。夕阳如有意,长傍小窗明。”这种夕阳黄昏中的明亮幽旷,使前面低婉消沉的意绪忽然变得明朗起来。小窗前无限美好的夕阳似乎让人又燃起了希望,对爱情和幸福又有了信心。
这首词写令人黯然销魂的离别、写一往情深的愁绪,却没有灰暗和绝望,反而最后透着一种朦胧美好的光亮,透着一种对往事的温情回忆。这在纳兰词中确属少见,读来令人神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词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作者通过回忆幽会情景,对和情人之间的爱情没有进展而陷入苦闷烦恼的境地,有感而作。
清代·纳兰性德的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 纳兰性德的诗(220篇)〕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浣溪沙·五字诗中目乍成》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水龙吟·再送荪友南还》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减字木兰花·烛花摇影》
出自 宋代 柳永: 《昼夜乐·洞房记得初相遇》
出自 宋代 柳永: 《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浣溪沙·锦样年华水样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