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日落悬挂在寒烟缭绕的树梢上,疲倦的乌鸦将要归巢。寓居于灯影幢幢的旅舍之内,心旌摇荡,就像那忽明忽暗青灯。
浮想翩翩,人难入睡;淅淅夜雨把窗扇轻敲。闭上眼睛力排干扰,还听到槽头的马在嚼着草料。
注释
济州:即巨野(今属山东)。
愔愔(yīn yīn):犹默默,安静貌。
刍(chú):草料。
赏析
这首诗写旅居客馆,静夜无聊之时诗人的所见所感,出色地描绘出一个异常寂静的环境,衬托出诗人寓居旅舍孤独寂寞的心情。全诗情景交融,韵律和谐。
诗的一二两句由暮写到夜,由野外写到室内,形成一种清冷、孤寂的气氛。“寒林”,除了写荒野郊景,黄叶零落,林木萧疏,还暗寓着季节。“残日”,也是一方面绘景,红日西沉,暮霭弥漫,同时也明点着时间,已近黄昏之时。冬日傍晚,乌鸦要归巢了。残晖笼罩着疏林,寒林的梢顶盘旋着归鸦,构成了暗淡凄冷的意境。第二句由外景转为内景:“壁里青灯乍有无。”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为节》诗云:“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乌鸦归林,旅人投宿,在此日暮天寒之际,寓居于灯影幢幢的旅舍之内,诗人心旌摇荡,思绪纷乱。
诗的三四两句由坐写到卧,由雨写到马,宣泄了一种空虚、落寞的情绪。在昏暗的灯光之下,外面下起了淅淅小雨,更使人增加愁闷。终因时间过久,解衣而卧,但怎么也不能入眠,还听到槽头的马在嚼着草料。夜阑人静,疲马嚼着残刍,窸窣之声,更使人觉得深夜的沉寂。“疲马啮残刍”,既表明时间之久,夜之深,又表现声音之弱。卧听着疲马啮着残刍,触动着诗人疲于奔波,深感孤寂的情怀,更使他久久不能入眠。
这首诗写诗人羁旅之中感到飘泊无定、前路茫然的感情,寓情于景,颇具功力。以物寓意,自然贴切。诗中的“乌”与“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诗人将这两物摄入诗篇,是有含意的。乌鸦暮投林,而人却无家可归,只得暂栖旅馆。疲马夜不眠,犹如人夜深仍然难寐。以景明情,含蓄蕴藉。诗人以残日的余晖,青灯的微光,小雨的细声,疲马的啮刍等自然之景,形成一种幽寂、空漠的意境,从而烘托出他的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是写作者羁旅途中,投宿济州旅舍,见景生空虚、落寞、凄凉之情有感而作。
宋代·晁端友的简介
晁端友(1029年-1075年),北宋诗人,字君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菏泽)人。他是著名诗人晁补之的父亲,仁宗皇佑五年(1053)进士,知上虞。熙宁中为新城(今富阳新登)县令,有善政。端友工诗词,在新城时,邑中胜迹,多有题咏。与苏轼友善。官杭州新城令。其诗为苏轼、黄庭坚所称赏。有《新城集》。
...〔► 晁端友的诗(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