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在松岗中躲避寒暑,在茅檐下躲避风雨,如此来来去去的日子不知道有多少次了。停下醉酒摇晃的脚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飞流直下溅珠跃玉的瀑布,醉眼朦胧,辨认许久,看啊看啊,原来以前多次酒醒就在这里!
东边有人娶妻,而西边已经出嫁的女儿也回娘家省亲,两家门前都灯火通明,亲友云集,一片欢声笑语。村外田野里柔风轻露漫天飘洒,它们是在酝酿制造着稻香千顷,丰收就在眼前了!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
注释
己酉:淳熙十六年(1189年),时词人闲居带湖。
归女:嫁女儿。古时女子出嫁称“于归”。
“酿成”三句:谓每夜的清风白露,酿成一片稻米花香,意即风调雨顺,丰收在望。
五十六字者始自欧阳修,因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取为调名。周邦彦词名《鹊桥仙令》,《梅苑》词名《忆人人》;韩淲词,取秦观词句,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张辑词,有“天风吹送广寒秋”句,名《广寒秋》。元高拭词注:仙吕调。《鹊桥仙》另有一体,八十八字,始自柳永。
赏析
作者于两首《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的开篇,一云“连云松竹”,一云“断崖修竹”。地势高,松竹成林。词一起笔调轻灵,说避暑则在松冈,避雨则在茅檐,这是就通常情况说的。但这种遣词造句犹如司空图的“赏雨茅屋”,“左右修竹”,透露出一片闲适高雅的情调。而第三句“闲来闲去几度”一收,进而表示出像这样的上山、下山、晴天、雨天,来来去去,连自己也不知有多少次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大自然界的山山水水,可以荡涤尘污,也可以宽慰人的心灵。“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水调歌头》)。
可贵的是被迫隐居的诗人,仍时刻未忘“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送杜叔高》)。总之一起这三句格调清新,用笔自然,全不着力,而那种“闲来闲去”的情趣自见。接二句“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是一个独立的特写镜头。停下摇晃的脚步,手扶嶙峋的怪石,注目眼前飞流直下溅珠跃玉的瀑布,醉眼朦胧,辨认许久,看呵看呵,原来以前多次酒醒就在这里!“似曾相识”,“似是而非”,正是由于“醉”。“又却是”,此刻诗人于惊喜中会生出多少感慨?这“醉”仍是出于迫不得已!退居林下,身处“飞流万壑,共千岩争秀”(《洞仙歌》)的佳境,为山水所陶醉,却并未完全乐以忘忧,这里充分表出因“闲”而“醉”的情怀。
词的下片转写农村风情,应题“山行所见”。男婚女嫁是农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往往经过精心选择认为是吉祥的日子,所以“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碰到了一块。两家门前都灯火通明,亲友云集,一片欢声笑语。“归”,旧时称女子出嫁曰归,或称“于归”。《诗·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换头三句十四字,语浅意明,用典型的生活细节,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农村风俗嫁娶图。一结别开生面:“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村外田野里柔风轻露漫天飘洒,它们是在酝酿制造着稻香千顷,丰收就在眼前了!它和上二句情调、氛围和谐,使本来喜气盈盈的欢腾气氛,更上一层楼。作者似与农民们感同身受,使他也沉浸在纯朴的乡风中了。
赏析二
这首词与《西江月·遣兴》一样,同为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词。这首词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己酉),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辛弃疾的上饶新居,筑于城西北一里许的带湖之滨,登楼可以远眺灵山一带的山冈,所以他把自己的楼屋起名为集山楼(后改名雪楼)。这首词的开头三句:“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写的是他平时在带湖附近山冈上游览、栖息的生活。词中的松冈、茅檐、避暑、避雨,简练地概括了他在这里生活的种种生活场景。在这里,这样的日子他不知已经经历过多少次了,所以要问问“几度”句中特别点出一个“闲”字,实际上,不是作者闲情逸致的“闲”,对作者来说,是很可伤的。辛弃疾决不是贪“闲”而是怕“闲”的人,“闲”是被迫的。他总希望有早一日能回到疆场,为国效力,可现实生活又是他不能有所作为。正如陆游《病起》诗所说的:“志士凄凉闲处老”,他自己的《临江仙》词说的:“老去浑身无着处,天教只住山林。”接下来,作者写道:“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具体写了当天发生的事情。作者抱负难以施展,心情抑郁,只好以酒浇愁。他酒醉未醒,走路时身体摇晃不支,只好扶着一块怪石,停在那里看飞泉,朦胧中以为这是新停留的地方,可酒醒后,发现还是前回酒醒之处,也还是经常止息的地方。这两句特写,从怪石、飞泉表现作者的热爱自然,更主要的是表现他的醉酒。所以要写他的“闲”和“醉”,着力点正在于表达他那无奈之情,他对朝政的失望。
不过,作者寓居乡下,鸿图难展,心情沉重,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从他在上饶所作的一些词看,他谪居乡下的生活中,也有亮丽的一面,而这两者都是真诚的,都是来自他的高尚性格的。由于后者,使得他在农村中,不但有热爱自然的感情,而且也有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农民的感情。这首词的下片,正是表现了这种感情。“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写农民婚娶的欢乐、热闹情况。这和作者孤独地停留在山石旁的寂寞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足以令他格外感到寂寞的。但作者的心情并非如此,他分享了农民的欢乐,冲淡了自己的感慨,使词出现了和农民感情打成一片的热闹气氛。“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作者以这两句结尾,写出了为农民的稻谷丰收在望而喜慰,代农民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这样,他就把自己的整个心情投入到对农民的爱和关心。
总之,这首词在描写闲散生活时透露身世之痛,在描写农民的纯朴生活中,反映了作者的超脱、美好的感情;情境交融,相互衬托,使词的意境显得十分的清新、旷逸。
创作背景
这首词与《西江月·遣兴》一样,作于公元1189年(淳熙十六年己酉),是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所作。是以农村生活为背景的一首抒情小词。当时他已五十岁了。
宋代·辛弃疾的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辛弃疾的诗(58篇)〕大道青楼望不遮,年时系马醉流霞。
风前带是同心结,杯底人如解语花。
下杜城边南北路,上阑门外去来车。
匆匆觉得扬州梦,检点闲愁在鬓华。
唤起窗前尚宿酲,啼鹃催去又声声。
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云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百遍行。
遮莫临行念我频,竹枝留涴泪痕新。
多缘刺史无坚约,岂视萧郎作路人。
望里彩云疑冉冉,愁边春水故粼粼。
珊瑚百尺珠千斛,难换罗敷未嫁身。
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泪添吴苑三更雨,恨惹邮亭一夜眠。
讵有青马缄别句,聊将锦瑟记流年。
他时脱便微之过,百转千回只自怜。
落日下遥峰,荒村倦行履。
停车息茅店,安寝正鼾睡。
忽闻扣门急,云是下乡隶。
公文捧花柙,鹰隼驾声势。
良民惧官府,听之肝胆碎。
阿母出搪塞,老脚走颠踬。
小心事延款,屋余粮复匮。
东邻借种鸡,西舍觅芳醑。
再饭不厌饱,一饮直呼醉。
明朝怯见官,苦苦灯前跪。
使我不成眠,为渠滴清泪。
民膏日已瘠,民力日愈弊。
空怀伊尹心,何补尧舜治?
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
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
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
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
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
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
纡辔诚可学,违己讵非迷。
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
昔谢自然欲过海求师蓬莱,至海中,或谓自然,“蓬莱隔弱水三十万里,不可到。天台有司马子微,身居赤域,名在绛阙,可往从之。”自然乃还,受道于子微,白日仙去。子微著《坐忘论》七篇,《枢》一篇,年百余。将终,谓弟子曰:“吾居玉霄峰,东望蓬莱,尝有真灵降焉。今为东海青童君所召。”乃蝉脱而去。其后,李太白作《大鹏赋》云:“尝见子微于江陵,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元丰七年冬,余过临淮,而湛然先生梁公在焉。童颜清澈,如二三十许人,然人亦有自少见之者。善吹铁笛,嘹然有穿云裂石之声。乃作《水龙吟》一首,记子微、太白之事,倚其声而歌之。
古来云海茫茫,道山绛阙知何处。人间自有,赤城居士,龙蟠凤举。清净无为,坐忘遗照,八篇奇语。向玉霄东望,蓬莱晻霭,有云驾、骖风驭。
行尽九州四海,笑纷纷、落花飞絮。临江一见,谪仙风采,无言心许。八表神游,浩然相对,酒酣箕踞。待垂天赋就,骑鲸路稳,约相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