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nú mǎ shí jià驽马十驾 | 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lóng mǎ jīng shén龙马精神 | 龙马:传说中形状像龙的马;也指骏马。比喻人的精神健旺。 | 唐 李郢《上裴晋公》诗:“四朝忧国鬓如丝,龙马精神海鹤姿。” |
fēng niú mǎ bù xiāng jí风牛马不相及 | 比喻事物彼此毫不相干。同“风马牛不相及”。 | 梁启超《天演学初祖达尔文之学说及其传略》:“夫孰知兰之生产,与彼风牛马不相及之猫,有此若大关系乎?” |
qiú mǎ qīng féi裘马轻肥 | 身上穿着软皮衣,骑着肥壮骏马。指生活富裕,放荡不羁。 | 《论语·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
hū niú hū mǎ呼牛呼马 | 呼:称呼。称我牛也好,称我马也好。比喻别人骂也好,称赞也好,决不计较。 | 庄周《庄子 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谓之牛;呼我马也,而谓之马。” |
bīng mǎ wèi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 指出兵之前,先准备好粮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 林占财《森林中的远征》:“是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自古以来用兵的老规矩,你们没有粮食怎么走这么远的路!” |
mǎ zú lóng shā马足龙沙 | 指驰骋边疆,扬威域外。龙沙,塞北沙漠地方。 | 曼殊室主人《班定远平西域》第一幕:“虎头燕颔,人言万里之侯;马足龙沙,胸有千秋之业。” |
xiū niú guī mǎ休牛归马 | 亦作“休牛散马”。放归军用的牛马,表示停止战事。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语出《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书弗服。”《隋书·薛道衡传》:“于是八荒无外,九服大同,四海为家,万里为宅。乃休牛散马,偃武修文。” |
xuǎn bīng mò mǎ选兵秣马 | 选好兵器喂饱战马。指作好战前准备。 | 宋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今若敕励诸将选兵秣马,疾入西界,但能痛败昊贼一阵,则吾军威大振而虏汁沮矣。” |
hàn mǎ gōng jì汗马功绩 | 汗马:战马奔驰出汗。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对事业的辛勤贡献。 | 明·无名氏《精忠记·闻讣》:“感皇恩宠锡无穷,端不负汗马功绩。” |
shì bǎo mǎ téng士饱马腾 | 军粮充足,士气旺盛。 | 唐 韩愈《平淮西碑》:“士饱而歌,马腾于槽。” |
wàn mǎ qiān jūn万马千军 | 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则见他们把门旗放,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 |
zhèn mǎ fēng qiáng阵马风樯 |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 | 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 |
jǐn róng xuán mǎ仅容旋马 | 指住宅地方狭小。 | 《宋史·李沆传》:“治第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 |
wàn mǎ jiē yīn万马皆喑 | 喑:哑,失音。形容人民沉默不语。也比喻死气沉沉的局面。 | 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
dōng fēng shè mǎ ěr东风射马耳 | 射:射出。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充耳不闻,无动于衷。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mǎ pì jīng马屁精 | 阿谀奉迎的人,拍马者。 | 熊召政《张居正》第二卷第30回:“杨用成生性愚憨,又是个马屁精,除了自家上司,任谁都不认。” |
hū mǎ hū niú呼马呼牛 | 呼:称呼。叫我牛也好,叫我马也好,我不在乎。 | 明·冯惟敏《耍孩儿·十自由》:“论理法难听受,总不如装聋塞耳,一任他呼马呼牛。” |
yī yán yǐ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
mǎ niú qí fēng马牛其风 |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 | 《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 |
mǎ qián zú马前卒 | 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 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一为公与相,潭潭府中居。” |
mò mǎ lì bīng秣马厉兵 | 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pīn dé yī shēn guǎ,gǎn bǎ huáng dì lā xià mǎ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剐:古代酷刑,割肉。比喻再难的事,拼着一死也敢干下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8回:“拼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
sù chē bái mǎ素车白马 | 旧时办丧事用的车马,后用作送葬的语词。 | 《尸子》上卷:“汤之救旱,乘素车白马,著布衣,婴白茅。” |
jīn gē tiě mǎ金戈铁马 | 金戈:金属制的戈;铁马:披有铁甲的马。挥动金戈;骑着铁马。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 | 《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 |
zhú mǎ zhī yǒu竹马之友 | 指儿童时期的朋友。 | 《晋书 殷浩传》:“少时吾与浩共骑竹马,我弃去,浩辄取之。” |
chē zhén mǎ jì车尘马迹 | 指车马行过的痕迹。 | 宋 朱熹《卧龙庵记》:“余既惜其出于荒堙废壤之余,而又幸其深阻敻绝,非车尘马迹之所能到。” |
zǒu mǎ fù rèn走马赴任 | 走马:骑着马跑;任:职务。旧指官吏到任。现比喻接任某项工作。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先以陈公走马赴任,乃树一魁妖,共翼佐之。” |
mǎ shàng qiáng tóu马上墙头 | 指男女青年相恋的地方。 | 宋 晁端礼《水龙吟》词:“马上墙头,纵教瞥见,也难相认。” |
lù yáo zhī mǎ lì,rì jiǔ jiàn rén xīn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一折:“则愿得姐姐长命富贵,若有些儿好歹,我少不得报答姐姐之恩,可不道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
shù mǎ xiàn chē束马县车 | 见“束马悬车”。 | |
rén yǔ mǎ sī人语马嘶 | 人叫喊,马嘶鸣。形容纷乱扰攘或热闹欢腾的情景。 | 唐 卢纶《送韦判官得雨中山》:“人语马嘶听不得,更堪长路在云中。”元 无名氏《五马破曹》第三折:“大小三军,收拾什物,不许人语马嘶。” |
lǎo mǎ sī fēng老马嘶风 | 嘶:马叫。马老了但雄风犹在,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7回:“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老马嘶风,英心未退’了!” |
yī yán jì chū,sì mǎ nán zhu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驷马:古时用四匹马拉一辆车。一句话说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马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已说出口;没法再收回。也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或单作“驷马难追”。 |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
rén hǎn mǎ sī人喊马嘶 | 嘶:马叫。人人在呐喊;马在嘶叫。形容喧闹嘈杂的声音。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4卷:“只听得外面喧嚷,似有人喊马嘶之声,渐渐近前堂来。” |
yī mǎ píng chuān一马平川 | 能纵马奔驰的广阔平坦的地面。 | 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
yī mǎ dāng xiān一马当先 | 策马走在最前头。比喻走在领先位置;起带头作用。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
wàn mǎ bēn téng万马奔腾 | 像无数匹马奔跑跳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奔腾:跳跃着奔跑。 | 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
tiáo tiáo dà lù tōng luó mǎ条条大路通罗马 | 比喻采用许多不同的方法办事,都可以收到同样的效果。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五部:“小司书不等何为说完,就打断了她的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 |
dòu jī zǒu mǎ斗鸡走马 | 斗鸡赛马。古代的赌博游戏。 | 《汉书·宣帝纪》:“[宣帝]受《诗》于东海澓中翁,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 |
yě mǎ chén āi野马尘埃 | 野马:状如野马的云。云气灰尘。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 |
gōng diào mǎ fú弓调马服 | 比喻办任何事情,应先做好准备工作。 | 《荀子·哀公》:“弓调而后求劲焉,马服而后求良焉。” |
qiú mǎ táng sì求马唐肆 | 唐:原指无壁之屋,引伸为空的;肆:铺子,这里指卖马的地方。到不是停马处去找马。比喻在什么也没有的地方寻求自己所需的东西。 | 《庄子·田子方》:“彼已尽矣,而女求之以为有,是求马于唐肆也。” |
liù mǎ yǎng mò六马仰秣 | 形容乐声美妙,连马都抬起头倾听,不吃饲料。 | 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 |
huì shù shù mǎ讳树数马 | 表示居官为人忠诚谨慎。 |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建为郎中令,书奏事,事下,建读之,曰:‘误书!“马”者与尾当五,今乃四,不足一。上谴死矣!’……万石君少子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 |
lín yá shī mǎ临崖失马 | 失:遗失,丧失。比喻临到危险不能及时回头。 | 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我且回程,又不是临崖失马,有何劳顿?” |
wū tóu bái,mǎ shēng jiǎo乌头白,马生角 | 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乌头白,马生角,乃许耳。” |
xuán chē shù mǎ悬车束马 | 形容险阻。 | 《国语·齐语》:“悬车束马,逾太行与辟耳之溪拘夏。”韦昭注:“太行、辟耳,山名也。拘夏,辟耳之溪也。三者皆山险溪谷,故悬钩其车,偪束其马以渡。” |
xià mǎ zuò wēi下马作威 | 指官吏到任故意用严法处理下属树立威风。泛指先给对方一点厉害。 | 东汉·班固《汉书·叙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郡,畏其下马作威,吏民竦息。” |
mǎ bó niú sōu马浡牛溲 | 见“马勃牛溲”。 | 明·王世懋《艺圃撷馀》:“杜子美出,而百家稗官都作雅音,马浡牛溲咸成郁致,于是诗之变极矣。” |
rén kùn mǎ fá人困马乏 | 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 元 黄元吉《流星马》:“俺两口儿三日不曾吃饮食,人困马乏。” |
qīng qiú féi mǎ轻裘肥马 | 穿着轻暖的皮袄,骑着肥壮的好马。形容生活阔绰。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
ní chē wǎ mǎ泥车瓦马 | 见“泥车瓦狗”。 | |
yī mǎ yī ān一马一鞍 | 比喻一夫一妻,白头偕老。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个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
chē tián mǎ ài车填马隘 | 指车马填塞门庭道路。形容宾客众多。 | 明 高明《琵琶记 牛相教女》:“棨戟门前,平沙堤上,何事车填马隘?” |
rén huāng mǎ luàn人荒马乱 | 形容局势动荡不安。 | 鲁迅《故事新编·理水》:“现在又是这么的人荒马乱,交通不方便。” |
jūn zǐ yī yán,kuài mǎ yī biān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 比喻一言为定,决不翻诲。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袁州南源道明禅师》:“快马一鞭,快人一言。有事何不出头来,无事各自珍重。” |
kòu mǎ ér jiàn叩马而谏 |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 《史记·伯夷列传》:“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之。太公曰:‘此义人者。’扶而去之。” |
lǎo mǎ liàn zhàn老马恋栈 | 恋:留恋。栈:马栈。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 | 《晋书·宣帝纪》:“驽马恋栈豆。” |
pān yuán kòu mǎ攀辕扣马 | 攀:牵挽;扣:套住。拉住车辕牵住马匹。形容热情挽留,不肯放行。 | 《东观汉记》:“第五伦为会稽太守,为事征,百姓攀辕扣马呼曰:‘舍我何之?’” |
chē mǎ fú còu车马辐辏 | 辐辏:形容人或货物像车轮上的辐条聚集在车毂上一样。指车马集聚拥挤。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缘起首回:“两旁歧途曲巷中,有无数的车马辐辏,冠盖飞扬,人往人来,十分热闹。” |
yǐ máo xiāng mǎ以毛相马 | 根据毛色判断马的优劣。比喻从表面上看问题,其所得认识往往与实际不符。 |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
mǎ shǒu shì zhān马首是瞻 | 首:头;是:指示代词;起提前受事成分的作用;瞻:往前或向上看。原指作战时士卒看主将的马头行事。后比喻服从指挥或依附某人。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苟偃令曰:‘鸡鸣而驾,塞井夷灶,唯余马首是瞻。’” |
mǎ chǐ tú cháng马齿徒长 | 见“马齿徒增”。 | 《穀梁传·僖公二年》:“荀息牵马操璧而前曰:‘璧则犹是也,而马齿加长矣。’” |
mǎ lù yì xíng马鹿异形 | 用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 | 《后汉书·崔琦传》:“反复欲钳塞士口,杜蔽主听。将使玄黄改色,马鹿易形乎?” |
shén lóng mǎ zhuàng神龙马壮 | 喻身体健壮、气宇轩昂。 | 欧阳山《苦斗》:“那时候,一个个青年人都是神龙马壮,气吞牛斗。” |
kuài mǎ jiā biān快马加鞭 | 对本来跑得很快的马再打几鞭。比喻快上加快。 | 明 徐姬《杀狗记 看书苦谏》:“何不快马加鞭,迳赶至苍山,救取伯伯。” |
fú niú chéng mǎ服牛乘马 | 役使牛马驾车。 | 《周易 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 |
mǎ máo wèi zhé马毛猬磔 |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后因以“马毛猬磔”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 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
dōng fēng mǎ ěr东风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qín qióng mài mǎ秦琼卖马 | 秦琼:人名。秦琼卖掉自己的坐骑。指英雄到了困境。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秦琼卖马,子胥吹箫,自古英雄,也曾困乏。” |
mǎ zú chē chén马足车尘 | 喻四处奔波,生活动荡不定。 | 秋瑾《申江题壁》:“马足车尘知己少,繁弦急管正声稀。” |
xià mǎ féng fù下马冯妇 | 以之比喻重操旧业的人。 | 《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
yǐn mǎ tóu qián饮马投钱 | 比喻为人廉洁,不损公肥私。 | 唐 徐坚《初学记》卷六引《三辅决录》:“安陵清者有项仲仙,饮马渭水,每投三钱。” |
róng mǎ shēng yá戎马生涯 | 指从事征战的生活、经历。 | 顾笑言《爱情交响诗》:“那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他前半生的戎马生涯中,几乎是战无不胜的。” |
shuài mǎ yǐ jì率马以骥 | 用好马带领马群。比喻能者居先。 | 汉 扬雄《法言 修身》:“或曰:‘治己以仲尼,仲尼奚寡也?’曰:‘率马以骥,不亦可乎?’” |
mǎ gé shèng shī马革盛尸 | 见“马革裹尸”。 | 金·何宏中《述怀》诗:“马革盛尸每恨迟,西山饿踣更何辞。” |
dān qiāng pǐ mǎ单枪匹马 | ①作战时单身上阵;冒险直进。②比喻做事单独行动;没有人帮助。也作“匹马单枪”、“单兵独马”、“单人匹马”。 | 唐 汪遵《乌江》诗:“兵散弓残挫虎威,单枪匹马突重围。” |
yī yán chū kǒu,sì mǎ nán zhuī一言出口,驷马难追 | 驷马:四匹马拉车。话说出了口,就是四匹马拉车也难追回。指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数。 | 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
mǎ mǎ hǔ hǔ马马虎虎 | 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 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
mǎ fù táo biān马腹逃鞭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后以“马腹逃鞭”比喻躲脱惩罚。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fēng chē yǔ mǎ风车雨马 | 指神灵的车马。亦用以比喻迅疾、快速。 | 唐·李商隐《燕台诗·冬》之四:“风车雨马不持去,蜡独啼红怨天曙。” |
mǎ shòu máo cháng马瘦毛长 | 比喻人境遇穷困,就会显得精神不振的样子。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五祖法演禅师》:“问祖意教意,是同是别,师曰人贫智短,马瘦毛长。” |
pǐ mǎ zhī lún匹马只轮 | 一匹战马,一只车轮。微不足道的一点兵马装备。 | 《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晋人与姜戎要之殽而击之,匹马只轮无反者。” |
xuán bīng shù mǎ悬兵束马 | 见“悬车束马”。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涪水》:“邓艾自阴平、景谷步道,悬兵束马,入蜀径江油、广汉者也。” |
mǎ máo wèi zhé马毛蝟磔 | 蝟,同“猬”。形容狂风大作,气候恶劣。 | 南朝 宋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马毛缩如蝟,角弓不可张。” |
mǎi mǎ zhāo bīng买马招兵 | 见“买马招军”。 | 《再生缘》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买马招兵尽壮怀。” |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东风吹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lì bīng sù mǎ厉兵粟马 | 磨快兵器喂饱马。指准备作战。 | 《新唐书 刘仁轨传》:“虽孽竖跳梁,士力未完,宜厉兵粟马,乘无备,击不意,百下百全。” |
qí kāi dé shèng,mǎ dào chéng gōng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 令旗一挥,战马一到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进展顺利,一开始就取得成功 | 明·周楫《西湖二集·刘伯温荐贤平浙中》:“所以旗开得胜,马到成功,攻城略地如风卷残云。” |
wū yān chéng mǎ乌焉成马 | 指文字因形体相似而转写错误。 | 《周礼 天官 缝人》:“丧,缝棺饰焉汉 郑玄注:“故书焉为马,杜子春云\'当为焉\'。” |
shù mǎ xuán chē束马悬车 | 束马:把马蹄包起,防止马滑倒;悬车:把车子钩牢,以防脱落。把马脚裹起来,把车吊上山去。形容走山路的艰险情况。 | 先秦 管仲《管子 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
yì mǎ xīn yuán意马心猿 |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 宋 朱翌《睡轩》:“意马心猿不用忙,睡乡深处解行装。” |
sāi wēng dé mǎ塞翁得马 | 比喻得失无常,祸福相倚。 | 清·李渔《比目鱼·耳热》:“精神乏,安心要把驴儿跨,又谁知塞翁得马,塞翁得马。” |
duǎn yī pǐ mǎ短衣匹马 | 短衣:短装。古代为平民、士兵等服装。穿着短衣,骑一匹骏马。形容士兵英姿矫健的样子。 | 唐·杜甫《曲江》:“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
mǎ shēng jiǎo马生角 | 乌鸦变白,马头生角。比喻不能实现之事。 | 《燕丹子》上卷:“燕太子丹质于秦,秦王遇之无礼,不得意,欲求归。秦王不听,谬言曰:‘令乌白头,马生角,乃可许耳。’” |
mò mǎ zhī chē秣马脂车 | 秣:喂;脂:涂油脂。喂饱马,给车涂好油脂。指准备作战或准备好交通工具。 | 晋·习凿齿《汉晋春秋》:“便当秣马脂车,陵蹈城邑,乘胜逐北,以定华夏。” |
huáng mén fù mǎ黄门驸马 | 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驸马:转指皇帝女婿。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指依靠婚姻而上的人。 | 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
zhǐ lù wéi mǎ指鹿为马 | 把鹿说成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