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uò bì shàng guān作壁上观 | 壁:壁垒;营寨周围的高墙。在壁垒上观看别人交战。比喻从旁观望;置身事外。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
zhuāng mó zuò yàng妆模作样 | 故意做样子给人看。 | 清·李渔《蜃中楼·双订》:“你们两个起先那样爱他,如今走到面前,又这等妆模作样。” |
qiǎo zuò míng mù巧作名目 | 巧立名目。 | 宋·苏轼《论役法差雇利害起请画一状》:“今来计会六色人户故免役钱,正与添钱无异,虽巧作名目,其实一般。” |
è zuò jù恶作剧 | 捉弄人的使人难堪的行动。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观其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者,而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 |
zhuāng lóng zuò yǎ装聋作哑 | 假装耳聋口哑。形容故意不理睬;装做不知或不懂;或故意置身事外。也作“装聋做哑”。 | 元 马致远《青衫泪》第四折:“可怎生装聋作哑?” |
tiān zuò zhī hé天作之合 |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 《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
rèn zéi zuò fù认贼作父 | 把坏人当作父亲;常指卖身投靠坏人或敌人。 | 清 华伟生《开国奇冤 追悼》:“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人面兽心,处处为虎作伥,人人认贼作父,……” |
zhuāng mú zuò yàng装模作样 | 故意装样子作姿态。形容做作;不自然。 | 元 无名氏《冻苏秦》:“也不问别来无恙,放下一张饭床,上面都没摆当,冷酒冷汤,着咱如何近傍,百般装模作样。” |
wǔ bù shàn zuò武不善作 | 意思是既动武就不能讲斯文。 | 《西游记》第六三回:“常言道:‘武不善作’,但只怕起手处不得留情,一时间伤了你的性命。” |
zhuāng qiè zuò yǒng装怯作勇 | 本来胆怯,却装出勇敢的样子。 | 鲁迅《坟·“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我以为‘打死老虎’者,装怯作勇,颇含滑稽,虽然不免有卑怯之嫌,却怯得令人可爱。” |
yī shēn zuò shì yī shēn dāng一身作事一身当 | 一个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要敢于承担责任。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2回:“我恨他为什么这样胆小,一身作事一身当,为什么要逃。就是他一辈子不来了,我也一辈子不嫁人的。” |
zhèn zuò yǒu wéi振作有为 | 振作精神,有所作为。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6回:“此时制台正想振作有为。” |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装腔作势 | 故意装出一种腔调;作出一种姿态。形容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别人。 | 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
àn zhōng zuò lè暗中作乐 | 暗中:背后,偷偷地。暗地里寻找快乐。 | |
huāng zuò yī tuán慌作一团 | 形容极为慌张。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五回:“萧长贵正在自己兵船上睡觉,忽听得外面一派人声,接着又有洋枪、洋炮声音,拿他从睡梦中惊醒,直把他吓得索索的抖,在被窝里慌作一团。” |
gù zuò xuán xū故作玄虚 | 犹故弄玄虚。 | 《十月》1981年第1期:“‘你知道我们两个之间的关系吗?’我眉毛一扬,故作玄虚地问她。” |
tuán shā zuò fàn抟沙作饭 | 比喻白费心思。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牧童》:“然则与此辈论交,如抟沙作饭矣。” |
zuò è duō duān作恶多端 | 恶: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端:项目;方面。形容做的坏事极多。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2回:“想当初作恶多端,这三四日斋戒,那里就积得过来。” |
zuò jià yī shāng作嫁衣裳 | 指白白替别人操劳,自己却一无所得。 |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jiàn jī ér zuò见机而作 | 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 | 三国 蜀 诸葛亮《将苑 应机》:“夫必胜之术,合变之形,在于机也。非智者孰能见机而作乎?” |
móu dào zuò shě谋道作舍 |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 宋·宋祁《杂说》:“谋道作舍,三年弗架。” |
rèn jī zuò fèng认鸡作凤 | 佛教语。谓认凡庸为珍贵。 | 《万善同归集》卷一:“如楚国愚人认鸡作凤,犹春池小果执石为珠。但任浅近之情,不探深密之旨。” |
shǐ xīn zuò xìng使心作倖 | 用心机。亦作“使心用倖”。 | |
wéi fēi zuò è为非作恶 | 见“为非作歹”。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chuī shā zuò fàn炊沙作饭 | 煮沙子作饭。比喻徒劳无功,白费力气。 | 唐 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 |
zuò shàn jiàng xiáng作善降祥 | 旧指平日行善,可获吉祥。 | 《尚书·伊训》:“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 |
zhe zuò děng shēn着作等身 | 形容著述极多,迭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 |
gù tài fù zuò故态复作 | 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同“故态复萌”。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八大王》:“今老将就木,潦倒不能横飞,故态复作,我自不懈耳。” |
gù zuò gāo shēn故作高深 | 本来并不高深,故意装出高深的样子。多指文章故意用些艰深词语,掩饰内容的浅薄。 | |
gǎi guò zuò xīn改过作新 | 指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同“改过自新”。 | 元 施惠《幽闺记 会赦更新》:“陀满兴福,父母妻儿都杀戮,逃命潜奔,哨聚山林暂隐身,心阑意卸,天幸遭逢颁大赦,改过作新,作个清平无事人。” |
zhuāng yāo zuò guài装妖作怪 | 装扮妖怪骗人。比喻故意做作,把事情弄得玄妙莫测。 | 清 古吴墨浪子《西湖佳话 白堤政迹》:“只应送来这些诗,不是陈腐,就是抄袭,若要新奇,便装妖作怪,无一首看得上眼。” |
dà yǒu zuò wéi大有作为 | 能够很好地发挥作用;做出显著成绩。作为:可做的事;也可指做出成绩。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主不之。”朱熹集注:“大有为之君,大有作为,非常之君也。” |
wèi rén zuò jià为人作嫁 | 原指贫穷人家的女儿没钱置备嫁妆;却年年为别人缝制嫁衣。后比喻白白为别人操劳;自己一无所得。 |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shǐ xīn zuò xìng使心作幸 | 亦作“使心用幸”。用心机。 |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都为他皓齿明眸,不由我使心作幸。” |
jiān shuǐ zuò bīng煎水作冰 | 比喻不可能的事。 | 《三国志 魏志 高堂隆传》:“以若所为,求若所致,犹缘木求鱼,煎水作冰,其不可得,明矣。” |
zuò zéi xīn xū作贼心虚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
niǔ zhí zuò qū扭直作曲 | 比喻是非颠倒。 | |
shǐ zuò yǒng zhě始作俑者 |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zì zuò zì shòu自作自受 | 自己做了蠢事自己受累。 | 《敦煌变文集 目连缘起》:“汝母在生之日,都无一片善心,终朝杀害生灵,每日欺凌三宝,自作自受。” |
zuò jiǎn zì fù作茧自缚 | 茧:蚕茧;缚:缠裹。蚕吐丝作茧子;把自己包裹起来。比喻自己束缚自己;也比喻使自己陷入困境。 | 唐 白居易《江州赴中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 |
zuò fǎ zì bì作法自毙 | 毙:倒下;死去。自己立法;却使自己受害。比喻自作自受。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
chàng shā zuò mǐ唱沙作米 | 比喻以假乱真或以劣为优。 | 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宾白》:“予所谓多,谓不可删逸之多,非唱沙作米、强凫变鹤之多也。” |
zuò zuò suǒ suǒ作作索索 | 象声词。描写老鼠活动的声音。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有鼠作作索索。” |
fèn rán zuò sè愤然作色 | 愤然:忿怒的样子。因忿怒而变了脸色,发怒。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蒋济传》:“帝愤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 |
jí xìng zhī zuò即兴之作 | 即兴:根据当时的兴致和感觉;作:作品。根据当时的感受而写成的作品。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13章:“历史从来都是即兴之作。” |
yī bù zuò,èr bù xiū一不作,二不休 |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
zuò shě dào biān作舍道边 | 在路旁筑室,和过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说法,事情没法做成功。 | 《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
wèi hǔ zuò chāng为虎作伥 | 被老虎咬死的人变成鬼;又去引诱别人来让老虎吃;这种鬼叫作“伥”。比喻充当恶人的帮凶。 | 孙中山《革命原起》:“有保皇党发生,为虎作伥,其反对革命,反对共和。” |
chǒu rén duō zuò guài丑人多作怪 | 长相丑陋的人经常做出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来为难别人。 | 茅盾《叩门》:“是你这工于吠影吠声的东西,丑人作怪似的惊醒了人,却只给人们一个空虚!” |
wú zhī wàng zuò无知妄作 | 缺乏知识、不明事理而胡为。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八》:“奚取于三家之堂。”宋·朱熹集注:“讥其无知妄作,以取谮窃之罪。” |
zhù zuò děng shēn著作等身 | 著作跟身材一样高(等:相等)。形容著作十分丰富。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自是以外,虽著述等身,声华盖代,总听其自贮名山,不得入此门一步焉,先圣之志也。” |
hùn zuò yī tán混作一谈 | 见“混为一谈”。 |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中国近来每与柔术混作一谈,其实是两件事。” |
chuī shā zuò fàn炊砂作饭 | 见“炊沙作饭”。 | 唐·顾况《行路难》诗:“君不见担雪塞井徒用力,炊沙作饭岂堪吃?”一本作“炊砂作饭”。 |
bó rán zuò sè勃然作色 | 作色:变脸色。因恼怒或惊怕而变脸色。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地》:“谓己道人,则勃然作色。” |
shēng mǐ zuò chéng shú fàn生米作成熟饭 | 比喻事情已经做成了,不能再改变。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这个当儿,珍姑娘的头是磕了,脸是开了,生米是作成熟饭了。” |
tán jiàn zuò gē弹剑作歌 | 比喻怀才不遇。 | 唐·李白《行路难·其二》:“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xīng xīng zuò tài惺惺作态 | 形容假模假样的故作姿态。形容虚情假意的样子。惺惺:虚伪的样子。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四章:“老鬼心里明白,却仍惺惺作态。” |
jīn qíng zuò tài矜情作态 | 作态:故意作出一种姿态。故意做作。 | 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九卷:“此子矜情作态,局面太小。” |
féng chǎng zuò qù逢场作趣 | 犹言逢场作戏。偶尔随俗应酬凑凑热闹。 | 沈从文《八骏图·顾问官》:“他那神气似真非真,因为是师长的老部属,平时又会逢场作趣,这时节乘顺水船就来那么一手。” |
bǐ zhòu zuò yè俾昼作夜 | 俾:使。把白昼当作夜晚。指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 《诗经 大雅 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
rǎn jiù zuò xīn染旧作新 | 谓改头换面,以旧充新。 | 宋·李斠《答黄著作书》:“今之学者……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为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 |
xún huān zuò lè寻欢作乐 | 寻求欢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 | 清 吴梅《风洞山》附《先导》:“风尘倾洞,天地丘墟,这班人儿还要演起戏来寻欢作乐。” |
tú zuò bù guǐ图作不轨 | 图谋不轨。 | 《东观汉记·郑众传》:“及宪兄弟图作不轨,众遂首谋诛之,以功迁大长秋。” |
dǎ gǒng zuò yī打拱作揖 | 见“打恭作揖”。 | 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大老鸹吓得直不起腰来,打拱作揖的说。” |
jīng gēng xì zuò精耕细作 | 精心细致地耕作。指庄稼的耕种经营十分认真细致。 |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我们靠精耕细作吃饭,人多一点,还是有饭吃。” |
zuò shì bù shí作事不时 | 不时:不合时宜。做事违背农时。泛指不合时宜。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作事不时,怨读言动于民。” |
dùn míng gǎi zuò遁名改作 | 窜改物名,改变作品。 | |
nòng xū zuò jiǎ弄虚作假 | 虚假;不实;制造假的现象以欺骗别人。 | 廖鲁言《一九五九年农业战线的任务》:“在执行生产计划的全部过程中,也应该实事求是,力戒浮夸和弄虚作假。” |
zuò yán zào yǔ作言造语 | 谓编造虚诞的言辞。 | 《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技术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
xùn sī zuò bì徇私作弊 | 见“徇私舞弊”。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 |
yíng sī zuò bì营私作弊 | 见“营私舞弊”。 | 清·谭嗣同《代拟上谕》:“总期民隐尽能上达,督抚无从营私作弊为要。” |
yī bō wèi chéng,yī bō yǐ zuò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一个波浪还没形成,另一个波浪又起来了。 | 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成,一波已作。” |
wú xiāng wú zuò无相无作 | ①佛教语。谓弃绝众相,不事造作。②泛指不务空言。 | |
chéng jīng zuò guài成精作怪 | 精:精灵;怪:妖怪。变成精灵妖怪危害人间。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40卷:“形如枯木,心若死灰,以致病死,阴灵不散,成精作怪,故曰鬼仙。” |
píng shēng bù zuò kuī xīn shì,yè bàn qiāo mén bù chī jīng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 | 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 |
mán lái shēng zuò蛮来生作 | 形容强迫。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岂有此理!这事可是蛮来生作得的吗?” |
zì wǒ zuò zǔ自我作祖 | 自:从,由。由我创新,不循旧法。指不因袭前人旧例,有所创新。 | 明·凌濛初《谭剧杂札》:“譬如以三家村学究口号歪诗拟《康衢》、《击壤》,谓‘自我作祖,出口成章’,岂不可笑!” |
zuò gǔ zhèng jīng作古正经 | 犹言一本正经。 | 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五:“陈家驼背子板起面孔,作古正经地说:‘我刚才想了好一阵,一定是那会事情’” |
fèn rán zuò sè忿然作色 | 因忿怒而变了脸色。 | 孙膑《孙膑兵法 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日其急则也。” |
niù qū zuò zhí拗曲作直 | 故意将错的说成对的。比喻是非颠倒。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5卷:“方妈妈呆了半晌,开口不得,思想没收场,只得拗曲作直,说道:‘谁叫你私下通奸?我已告在官了。’” |
dǎ gōng zuò yī打躬作揖 | 打躬:两手向上合抱;作揖:合手向下行礼。指旧时男子见面恭敬行礼;也形容恭顺的样子。 | 清 曹雪芹《红楼梦》:“薛蟠连忙打躬作揖赔不是。” |
chóng zuò féng fù重作冯妇 | 表示人又重操旧业。 | 鲁迅《而已集·反漫谈》:“曾经有一位总长,听说他的出来就职,是因为某公司要来立案,表决时可以多一个赞成者,所以重作冯妇的。” |
yǒu suǒ zuò wéi有所作为 | 可以做事情;并能取得较大的成绩。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
chǔ chǔ zuò tài楚楚作态 | 犹言矫揉造作。 |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凡人学词,功候有浅深,即浅亦非疵……楚楚作态,乃是大疵,最宜切忌。” |
tuī lóng zuò yǎ推聋作哑 | 见“推聋妆哑”。 | 明·梅鼎祚《昆仑奴》第二折:“他说着英雄话,你怎的乔禁架,使不得推聋作哑。” |
nìng wéi tài píng quǎn,mò zuò lí luàn rén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忙忙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正是: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 |
huò zuò fú jiē祸作福阶 | 阶:凭借。祸与福有相互转化的可能,灾祸过后即可能有福的降临。 | 晋·卢谌《赠刘琨一首》:“福为祸始,祸作福阶。” |
zhuāng lóng zuò chī装聋作痴 | 假装聋哑痴呆。指故意不理睬,只当不知道。 | |
dé yì zhī zuò得意之作 | 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 曹靖华《哪有闲情话年月》:“作者仿佛要为我开小型展览会似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都陈列在我面前了。” |
ná qiāng zuò diào拿腔作调 | 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 老舍《四世同堂》:“冠先生拿腔作调的说:‘请太太不要发脾气!’说罢,戴起帽子,懒洋洋的走出去。” |
zhū è mò zuò诸恶莫作 | 诸恶:各种坏事。佛家语,凡是坏事都不要做。旧时用以劝人行善。 | 《大般涅槃经》:“诸恶莫作,诸善奉行。” |
zì zuò duō qíng自作多情 | 自以为或自己想象自己是人家的意中人。 | 沈从文《八骏图》:“得到那个短信时,达士先生看了看,以为这一定又是一个什么自作多情的女孩子写来的。” |
tiān bù zuò měi天不作美 | 天不成全美事。多指要进行的事情因刮风下雨而受到了影响。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23回:“哪知天不作美,到了晚上,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 |
rèn nú zuò láng认奴作郞 | 形容昏馈糊涂。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若不颠倒,因什么认奴作郎。”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礼拜一任礼拜,不得认奴作郎。” |
zuò zuò shēng máng作作生芒 | 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比喻声势显赫。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15回:“张雨帅眼光奕奕,常思染指中原,扩张势力,既得老徐密电,正好乘机展足,作作生芒。” |
píng xiǎn zuò shǒu凭险作守 | 凭:靠着。凭依地势险要而坚守。 | 《南史·梁武帝纪·封梁公策》:“凭险作守,兵食兼资,风激电骇,莫不震叠。” |
fàn shàng zuò luàn犯上作乱 | 犯:干犯。封建统治者指人民的反抗、起义。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
bì zuò fū rén婢作夫人 | 婢:侍女;夫人:主妇。旧时指在文艺方面虽刻意模仿别人,但才力和作品的规模总赶不上。 | 南朝 梁 袁昂《古今书评》:“(羊欣)书如大家婢为夫人,虽处其位,而举止羞涩,终不似真。” |
suǒ zuò suǒ wéi所作所为 | 指做的一切事情或全部行为。多指一些不好的行为。 | 明 李贽《答周西岩书》:“我不识渠半生以前所作所为,皆是谁主张乎?” |
shēng fēi zuò dǎi生非作歹 | 歹:坏事。做种种坏事。 |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没揣的大惊小怪,便待要生非作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