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kàn rén méi jié看人眉睫 | 比喻看人眼色。 | 《北史 崔亮传》:“亮曰:‘弟妹饥寒,岂容独饱?自可观书于市,安能看人眉睫乎!’” |
rén pín zhì duǎn人贫志短 | 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 |
jūn zǐ chéng rén zhī měi君子成人之美 | 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帮助;美:好事。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 | 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
dōng xi nán běi rén东西南北人 | 指居处无定之人。 | 《礼记 檀弓上》:“孔子既得合葬於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也,东西南北之人也,不可以弗识也。’於是封之,崇四尺。”郑玄注:“东西南北,言居无常处也。” |
yǎo wú rén yān杳无人烟 | 谓僻远无人居住。形容荒凉,偏僻。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师兄差疑了,似这杳无人烟之处,又无个怪兽妖禽,怕他怎的?” |
dà rén bù jì xiǎo rén guò大人不记小人过 | 指地位高对地位低的过错加以原谅。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3回:“你不必如此。大人不记小人过,饶恕你便了。” |
nài rén xún wèi耐人寻味 | 耐:经得住;寻味:认真体会。经得住认真体味。 | 清 张贵胜《遣愁集 卷一 绝倒》:“卢家子年暮而为校书郎‘条眉批’,从对面托出,耐人寻味。” |
huō rén ěr mù豁人耳目 | 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 王国维《人间词话》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
jué jīn bù jiàn rén攫金不见人 | 比喻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不顾一切。 | 《列子 说符》:“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 |
qí rén jué jīn齐人攫金 | 攫:夺取。比喻利欲熏心而不顾一切。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说符》:“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金而去。” |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 | 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rén wú yǒu qiān rì hǎo,huā wú yǒu bǎi rì hóng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 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 | 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想人生百岁翁,似花飞一阵风,人无有千日好,花无有百日红。” |
xì fǎ rén rén huì biàn,gè yǒu qiǎo miào bù tóng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 比喻为人做事像变戏法一样,各有各的巧妙之处。 | 鲁迅《现代史》:“俗话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mǎ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 |
dà jiàng néng yǔ rén guī jǔ,bù néng shǐ rén qiǎo大匠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 大匠:指在某方面造诣高的人;巧:灵巧。高明的匠人只能教人规矩,不能使人心灵手巧。指必须要主观努力,不能单依靠客观条件。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
quán tóu shàng lì dé rén,gē bó shàng zǒu dé lù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路 |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 | |
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zhuō zéi jiàn zāng,shā rén jiàn shāng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 | 奸:通奸;赃:赃物。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
tiān yǒu bù cè fēng yún,rén yǒu dàn xī huò f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 |
jiān rén hào shèng兼人好胜 | 兼人:胜过人;好:喜爱;好胜:各方面都想胜过他人。处处都想胜过他人,好胜心强。 | 春秋·鲁·孔丘《论语·先进》:“由也兼人,故退之。” |
cái qì guò rén才气过人 | 才气:才能和气质。才华超过平常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
chā qiáng rén yì差强人意 | 差:稍微地;强:振奋。原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形容某人某事还不错;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 |
yǔ bù jīng rén sǐ bù xiū语不惊人死不休 | 语:言语。形容作诗或写文章极力追求寻觅惊人的佳句。 |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bù yǐ rén fèi yán不以人废言 |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 |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rén shè shān fǒu人涉卬否 | 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适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后用以比喻自有主张,不随便附和。 | 《诗·邶风·匏有苦叶》:“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毛传:“卬,我也。”郑玄笺:“人皆涉,我友未至。我独待之而不涉。以言室家之道,非得所適贞女不行,非得礼义昏姻不成。” |
fàn fàn zhī rén泛泛之人 | 泛泛:平常,一般。一般的人。指不是什么有所作为有才干的人物。 | |
zāng cāng xiǎo rén臧仓小人 | 臧仓:战国时鲁国人。臧仓是个奸诈的小人。指进谗害贤的小人。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5回:“臧仓小人,原来就是此物!看来我道不行了。” |
tiān xià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én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9回:“这首不但好,而且新巧有意趣。可知俗语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rén wú qiān rì hǎo,huā wú bǎi rì hóng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 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 | 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
wò tà zhī páng,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 自己的床铺边,怎幺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养痈致患\',猝然一发,势若燎原矣。”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zhà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 | 庸人:平凡的人。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姚安公曰:‘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召之’,其此公之谓乎?” |
zhǎng tā rén ru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0回:“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 |
qiān rén nuò nuò,bù rú yī shì è è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 指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 《史记 商君列传》:“赵良曰:‘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
lái shì shì fēi rén,qù shì shì fēi zhě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 犹言解铃还是系铃人。指谁惹起的是非,还得由谁来了结。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把那淫妇教他领了去,变卖嫁人。” |
cǐ chǔ bù liú rén,zì yǒu liú rén chǔ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 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 《警世恒言 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先生道:‘若要奉承人,卦就不准了;若说实话,又惹人怪。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 |
zhǐ tīng lóu tī xiǎng,bù jiàn rén xià lái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三章:“一去就是好些年,说要回来,总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
zài rén wū yán xià,bù dé bù dī tóu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上饶集中营·炼狱杂记》:“他劝你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
shā rén xū jiàn xiě,jiù rén xū jiù chè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 杀人必须要看到流血,救人必须彻底。比喻做事要认真彻底。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鲁智深道:‘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洒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沧州。’” |
zé jǐ zhòng yǐ zhōu,dài rén qīng yǐ yuē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 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 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zài rén ǎi yán xià,zěn gǎn bù dī tóu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 比喻受制于人,只得顺从。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8回:“古人道:‘不怕官,只怕管。’‘在人矮檐下,怎敢不低头。’只是小心便是。” |
mò xìn zhí zhōng zhí,xū fáng rén bù rén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 直:公正,正直。不能简单地相信别人很正直,而应当提防他存心不良。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 |
gé shě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
gé qiáng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 元·孟德耀《举案齐眉》第二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小贱人无理,瞒着老夫,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 |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wò tà zhī shàng,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 | 自己的庆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 | 宋·岳珂《程史·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耶?” |
zhǎng tā rén wēi fēng,miè zì jǐ zhì qì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
jiàn rén shuō rén huà,jiàn guǐ shuō guǐ huà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 指看人说话与处事。形容人善于说话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要嘴巴会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 |
tiān xià běn wú shì,yōng rén zì rǎo zhī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 指本来没有事,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 《新唐书 陆象先传》:“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为烦耳。” |
cǐ chǔ bù liú rén,huì yǒu liú rén chǔ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 指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 《通俗编》卷十三引《平陈录》:“张贵妃权宠,沈后经半年不得御。陈主当御沈后处,暂入即还,谓后曰:‘何不见留?’赠以诗曰:‘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
yī rén zhī xīn,qiān wàn rén zhī xīn yě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 |
rén wēi yán jiàn人微言贱 | 犹言人微言轻。 | 宋·曾巩《泰山祈雨文》:“吏思其繇,奔走群望,而人微言贱,不能上动。” |
dé rén zhě chāng,shī rén zhě wáng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人:指人心。得人心的就能兴隆,失去人心的就要灭亡。 | 唐·李观《项籍故里碑铭序》:“至如谋于汉者,昔其臣也,公实弃之;兵于汉者,亦其将也,公不庸之。故曰:‘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
fó shì jīn zhuāng,rén shì yī zhuāng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 指佛靠金子装点,人靠衣饰打扮。比喻人内里不足,要靠外表。 | 清 沈自晋《望湖亭 自嗟》:“虽然如此,佛是金妆,人是衣妆,打扮也是极要紧的。” |
zhēn rén miàn qián bù shuō jiǎ真人面前不说假 | 指在真诚的人或了解情况的人面前不说假话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南康军云居山了元佛印禅师》:“真人面前不说假,佛也安,祖也安。” |
chī xīn fù rén fù xīn hàn痴心妇人负心汉 | 痴:入迷;负心:对爱情不忠。痴迷爱情的女子碰上无情无义的男人。 | 明·陆采《怀香记·引示池楼》:“痴心妇人负心汉,这等相思空好看。” |
huā bù mí rén rén zì mí花不迷人人自迷 | 花不会去迷人,因人喜欢而美丽。指人对某事倾注了感情色彩。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直饶今日能知悔,何不当初莫去为?” |
qǐ sǐ rén ér ròu bái gǔ起死人而肉白骨 | 把死人救活,使白骨再长出肉来。比喻给人以再造之恩。也比喻言词委婉动听,将死的也说活了。 | 《国语 吴语》:“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 |
huà guǐ róng yì huà rén nán画鬼容易画人难 | 比喻凭空瞎说很容易,想要有真才实学确很难。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画鬼容易画人难。”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各人自扫门前雪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明 张凤翼《灌园记 后识法章》:“进去罢,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rén shēng hé chù bù xiāng féng人生何处不相逢 | 〖释义〗指人与人分手后总是有机会再见面的。 | 宋 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
jiě líng hái xū jì líng rén解铃还需系铃人 | 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 | 宋 释惠洪《林间集》下卷:“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 |
shōu mǎi rén xīn收买人心 | 指用金钱、感情等笼络人心。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他也知道收买民心,开仓赈济,并恤被兵之家,四县亦如此行事。” |
féng rén qiě shuō sān fēn huà,wèi kě quán pāo yī piàn xīn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yī dǒu mǐ yǎng gè ēn rén,yī dàn mǐ yǎng gè chóu rén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送一斗米救人,人会怀感恩。送一石米给人会使人贪得无厌而反目成仇。指对人帮助要看时机与对象。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rén wǎ shàng shu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不要多管闲事。 | 鲁迅《经验》:“然而也有经过许多人经验之后,倒给了后人坏影响的,如俗语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便是其一。” |
gè rén zì sǎo mén qián xuě,mò guǎn tā jiā wǎ shàng shāng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比喻每人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 | 《警世通言 玉堂春落难逢夫》:“王定拜别三官而去。正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 |
nìng jiào wǒ fù tiān xià rén,xiū jiào tiān xià rén fù wǒ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负:辜负;休:莫,不要。宁可让我辜负一切人,不要让任何人辜负我。指极其自私自利的处世态度。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yī míng jīng rén一鸣惊人 | 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nìng yǔ qiān rén hǎo,mò yǔ yī rén dí宁与千人好,莫与一人敌 | 宁愿与千人做朋友,不要与一个人为敌。 | |
wén rén xiāng qīng文人相轻 | 文人往往彼此看不起。轻:轻视。 |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子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 |
qiān gǔ zuì rén千古罪人 | 形容犯的罪永远被人记着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不独老杨禽兽,作千古罪人,即弟辈以小人之心推测君子,亦应抱愧。” |
gǒu zhàng rén shì狗仗人势 | 仗:倚仗;仗恃。比喻坏人倚仗着有权有势的;为非作歹;欺压别人。 |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五回:“他怕你怎的?他怕我狗仗人势。” |
qī rén tài shèn欺人太甚 | 甚:过分。欺负人过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着他做了盟府,又与他一口宝剑,筵前举鼎,欺人太甚。” |
rén zhōng qí jì人中骐骥 | 骐骥:良马。比喻才能出众的人。 | 《南史·徐勉传》:“此所谓人中骐骥,必能致千里。” |
wèi rén zuò jià为人作嫁 | 原指贫穷人家的女儿没钱置备嫁妆;却年年为别人缝制嫁衣。后比喻白白为别人操劳;自己一无所得。 |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rén lái rén wǎng人来人往 | 人来来往往连续不断。也形容忙于应酬。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回:“这两三天人来人往,我瞧着那些人都照应不到,想必你没有吩咐,还得你替我们操点心儿才好。” |
kuài rén kuài shì快人快事 | 爽快人办爽快事。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附各本序跋题辞〈陈序〉》:“维时雪停段君,踊跃付梓,快人快事,其有古人不见我之思乎?” |
tóng shì tiān yá lún luò rén同是天涯沦落人 | 大家都是有不幸的遭遇的人。 | 唐·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
lìng rén qiè chǐ令人切齿 | 令:使;切齿:牙齿相磨切,表示极其愤恨。使人非常愤恨。 | 《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着《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
rén shēng zì gǔ shuí wú sǐ人生自古谁无死 |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但应死得有价值。 | 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hài rén wén jiàn骇人闻见 | 见“骇人视听”。 |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 |
hài rén tīng wén骇人听闻 | 骇:惊吓;震惊。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 宋 朱熹《朱文公文集 答詹师书》:“浙中近年怪论百出,骇人听闻,坏人心术。” |
děng xián zhī rén等闲之人 |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回:“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 |
wú rén wèn jīn无人问津 | 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 | 晋 陶潜《桃花源记》:“南阳刘子骥,高尚人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
shén nù rén qì神怒人弃 | 弃:抛弃。指罪大恶极,以至天神震怒,被百姓抛弃。 | 唐·柳泽《论时政书》:“权侔人主,威震天下,然怙侈灭德,神怒人弃。” |
lā rén xià shuǐ拉人下水 | 比喻拉别人干坏事。 | 钱宁《圣人》第26章:“他认为,阳虎诱之于利禄,手法不够精细。拉人下水,先要寻其短处。” |
zhòng rén guǎng zuò众人广坐 | 犹大庭广众。人多而公开的场合。 | 《史记 魏公子列传》:“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
chóu rén guǎng zuò稠人广坐 | 坐:同“座”。指人很多的地方,即公共场合。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勉学》:“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 |
yù guān rén lǎo玉关人老 |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后以“玉关人老”借指久戍思归之情。 | 《后汉书·班超传》载:班超戍守西域,凡三十一年。年老思归,上和帝疏云:“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原生入玉门关。”《宋史·蔡挺传》:“[挺]在渭久,郁郁不自聊,寓意词曲,有‘玉关人老’之叹。” |
rén xiǎo guǐ dà人小鬼大 | 指年纪小而头脑却很精明,为人调皮,鬼主意多。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1回:“人小鬼大,你竟敢弄这样的戏法。” |
bù yīn rén rè不因人热 | 因:依靠。汉时梁鸿不趁他人热灶烧火煮饭。比喻为人孤僻高傲。也比喻不依赖别人。 | 汉 刘珍《东观汉记 梁鸿传》:“(鸿)常独坐止,不与人同食。比舍先炊已,呼鸿及热釜炊。鸿曰:‘童子鸿,不因人热者也。’灭灶更燃火。” |
rén rén zì wēi人人自危 | 每一个人都感到随时有危险出现而恐惧不安。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斯列传》:“法令诛罚日益深刻,群臣人人自危,欲畔者众。” |
xìng qíng zhōng rén性情中人 | 性情:性格。有性格和真情实感的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认定了姑娘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也把性情来感动他。” |
dòng rén xīn pí动人心脾 | 形容使人感动与震惊。 |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先秦的散文》:“他们的长处,在于能够度察天下的大势而出之以引人入胜的妙喻好句,出之以动人心脾的危辞险语。” |
yù táng rén wù玉堂人物 | 泛指显贵的文士。 | 金·元好问《息轩秋江捕鱼图》诗之三:“玉堂人物今何在,纸尾题诗一慨然。” |
duō duō bī rén咄咄逼人 | ①气势汹汹;盛气凌人;言语或神态中有一种威胁逼人的气势。咄咄:表示惊奇的声音。②形容本领赶上或超过别人;令人惊诧。 |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
fù guì bī rén富贵逼人 | 无心富贵,被迫出仕。也指因有财势,人来靠拢。 | 《北史 杨素传》:“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 |
xíng shì bī rén形势逼人 | 指形势发展很快,迫使人不得不更加努力。 | 谢觉哉《冷和热》:“‘热’可以逼得喜冷的人也热起来,形势逼人,不热不可。” |
fēng máng bī rén锋芒逼人 | 锋芒:刀剑之类武器的刀口和尖端;比喻人的锐气;才干等。形容言词话语尖锐犀利;给人以威胁。 | 华而实《汉衣冠》第二回:“想借着师友渊源、故旧情谊来笼络这位锋芒毕露的身居要位的武将。” |
bī rén tài shèn逼人太甚 | 逼:逼迫;甚:超过。指对人逼迫不留余地。 | 清 王韬《淞滨琐话 记双烈》:“潜行反间之谋,洵逼人太甚!” |
jīng cǎi bī rén精彩逼人 | 形容人神采奕奕或文章言语精彩感人。 | 宋 洪迈《夷坚丙志 徐大夫》:“君精彩逼人,虽老而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