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cuī zhì qū dào摧志屈道 | 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 《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
jī zhì yǐ mò赍志以殁 | 见“赍志而殁”。 | 宋·范浚《徐忠壮传》:“而率赍志以殁,义士所为悼叹者也。” |
wèi jìng zhī zhì未竟之志 | 没有完成的志向。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今日之下,退守山林,却深望这个儿子,完我未竟之志。” |
ào nì dé zhì傲睨得志 |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原来曹操自破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
zhì jié xíng fāng志洁行芳 | 志向高洁,品行端正。 | 《后汉书 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
bó xué dǔ zhì博学笃志 | 博:广;笃志:志向专一。广泛学习,意志坚定。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
tuán xīn yī zhì抟心壹志 | 见“抟心揖志”。 | 清·曾国藩《湘乡县宾兴堂记》:“入无仰事俯畜之累,出无金尽裘敝可怜之色,抟心壹志,以道于君子之道。” |
yì mǎn zhì dé意满志得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形容踌躇满志的得意情态。同“意得志满”。 | 清 黄宗羲《进士心友张君墓志铭》:“一第进士,便意满志得,以为读书之事毕矣。” |
xiàng zhuāng wǔ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项庄舞剑,志在沛公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清 黄小配《大马扁》第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名(余成名),如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今见成名动也不动,已自愧悔。” |
zhuān xīn yī zhì专心一志 |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 先秦 荀况《荀子 性恶》:“今使涂之人伏术为学,专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县久,积善而不息,则通于神明,参于天地矣。” |
gè xíng qí zhì各行其志 | 见“各从其志”。 | 《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 |
hán xīn xiāo zhì寒心销志 | 亦作“寒心消志”。形容担心忧虑。 | 汉·邹阳《上书吴王》:“始孝文皇帝据关入立,寒心销志,不明求衣。” |
bù bá zhī zhì不拔之志 |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南史·沈约传》:“执不拔之志,高卧东南。” |
xiǎo rén dé zhì小人得志 | 小人:旧指道德低下或行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取得权势。 | 南朝·宋·何承天《为谢晦檄京邑》:“若使小人得志,君子道消。” |
zhì gāo xíng jié志高行洁 | 志向美好高洁,品行端正严肃。指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 梁启超《罗兰夫人传》:“布列梭、布科、鲁卡埃诸贤……年少气锐,志高行洁。” |
xiōng wú dà zhì胸无大志 | 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
xiān yì chéng zhì先意承志 | 指孝子不等父母开口就能顺父母的心意去做。后指揣摸人意,谄媚逢迎。 | 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君子之所为孝者,先意承志,谕父母于道。” |
lì lìng zhì zào利令志惛 | 见“利令智昏”。 | 《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 |
sù xīn wǎng zhì夙心往志 | 夙:旧。平素的心愿,已往的志向。 | 《魏书·列女传》:“人生如白驹过隙,死不足恨,但夙心往志,不闻于没世矣。” |
xiàng zhuāng zhī jiàn,zhì zài pèi gōng项庄之剑,志在沛公 | 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同“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 李大钊《国民之薪胆》:“盖项庄之剑,志在沛公,青岛之用兵,不在报德之前仇,非在履英之盟约,殆欲借端以树兵威于我大陆,作强暴要索之先声耳。”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众志成城 | 众人统一的意志;形成坚固的城墙。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 大。城;城墙。 | 《国语 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
xián qíng yì zhì闲情逸志 | 同“闲情逸致”。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4回:“要知世间好事甚多,谁有那些闲情逸志去做。” |
xióng xīn zhuàng zhì雄心壮志 |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 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
zhì yíng xīn mǎn志盈心满 | 犹志得意满。 | 《晋书·袁甫传》:“寿阳以西皆是中国,新平强吴,美宝皆入,志盈心满,用长欢娱。” |
yǒu zhì jìng chéng有志竟成 | 竟:终于。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 | 《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
zhōng yān zhī zhì终焉之志 | 在此安身终老的想法。 | 南朝梁 沈约《宋书 傅隆传》:“义熙初,年四十,始为孟昶建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坐辞兼,免。复为会稽征虏参军。家在上虞,及东归,便有终焉之志。” |
xiōng huái dà zhì胸怀大志 | 怀:怀藏。胸有远大志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
xíng gǔ zhì jīn行古志今 | 按古道行事,为当今服务。谓时异势迁,不可食而不化。 | 《逸周书·常训》:“始之以古,终之以古,行古志今,政之至也。” |
zhì zài sì hǎi志在四海 | 犹志在四方。 | 北周·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一》:“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
lì zhì jié jīng励志竭精 | 指坚定意志,竭尽全力。 | 《汉书·梅福传》:“定以天下布衣励志竭精,以赴延阙。” |
xīn qián zhì chéng心虔志诚 | 虔:恭敬。心意恭敬、诚恳。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委实心虔志诚,料不能逃菩萨洞察。” |
shǐ zhì juān qū矢志捐躯 | 矢:通“誓”,发誓;捐躯:牺牲生命。立志牺牲而不屈服。 | 《清史稿·尚可喜传》:“惟知矢志捐躯,保国岭南,以表臣始终之诚。” |
jīng xīn lì zhì精心励志 | 精心:专心,细心;励:磨练。磨炼意志,使心意纯正专一 |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59回:“此时若能精心励志,尚可救其一二焉。” |
tuán xīn yī zhì抟心揖志 | 专心一志。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
rén pín zhì duǎn人贫志短 | 短:短小。人的处境困厄,志向也就小了。 | |
dàn bó míng zhì淡泊明志 | 淡泊:生活俭朴;不追求名利;过宁静俭朴的生活以此表示自己的志趣。 | 三国 蜀 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rén qióng zhì bù qióng人穷志不穷 | 穷:困厄。人的处境虽困厄,但志向却远大。 | 张恨水《夜深沉》第40回:“蒋先生,你别瞧我失了业,人穷志不穷。” |
zhì zhì chéng chéng志志诚诚 | 真心实意。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于是两个志志诚诚,吃了十来日斋,同到寺里,献此宝镜。” |
zhì chōng dǒu niú志冲斗牛 | 斗牛:牵牛星与北斗星。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 |
yǐ yì nì zhì以意逆志 | 用自己的想法去揣度别人的心思。 |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
qiān lǐ zhī zhì千里之志 | 远大的志向。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长利》:“与一举则有千里之志,德不盛,义不大则不至其郊。” |
jí zhì xié lì辑志协力 | 指同心合力。 | |
zhuàng zhì líng yún壮志凌云 | 宏伟的志向直上云宵(凌:升上)。形容志向十分远大。 | 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
míng míng zhī zhì冥冥之志 | 冥冥:专默精诚。专默精诚的意志。形容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 | 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 |
zhuàng zhì wèi chóu壮志未酬 | 壮志:宏大的志愿;酬:实现。宏伟的志愿未能实现。 | 唐 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
shǐ zhì bù qū矢志不屈 | 矢:通“誓”;屈:屈服。立志决不屈服。 | 清·顾彩《髯樵传》:“义哉髯也,见义必为,矢志不屈,求之士人中,亦几几难之。” |
zhì zài sì fāng志在四方 | 志:志向;四方:各处天下。形容有远大的志向和理想。 | 元 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立忠信男儿志四方,居王佐丹房定八方,抚万姓,定边疆。” |
dòu zhì áng yáng斗志昂扬 | 斗:泛指做事;昂扬:情绪高涨。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 | 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
dàn wán hēi zhì弹丸黑志 | 见“弹丸黑子”。 | 语出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地惟黑子,城犹弹丸。” |
dào hé zhì tóng道合志同 | 谓彼此的志趣理想一致。 | 三国·魏·曹植《陈审举表》:“昔伊尹之为媵臣,至贱也;吕尚之处屠,至陋也。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谟神通。” |
zhì měi xíng lì志美行厉 | 志向高远,又能砥砺操行。 | 《后汉书·张堪传》:“年十六,受业长安,志美行厉,诸儒号曰圣童。” |
yī piàn zhì chéng一片志诚 | 志诚:心意诚恳。一片诚意。 | 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二折:“将一片志诚心写入了冰绡峥,这一篇相思令,寄与多情,道是人憔悴不似丹青。” |
zhuàng zhì nán chóu壮志难酬 | 壮志:宏伟的志向;酬:实现。宏伟的志愿难以实现。 |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他端的忠直慷概,壮志难酬。” |
shǐ zhì bù yáo矢志不摇 | 矢:通“誓”,发誓;摇:动摇。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而邵氏矢志不摇。” |
zhì chōng niú dǒu志冲牛斗 | 牛斗:牵牛星与北斗星。形容人的气势很盛。 | 明·无名氏《赵匡胤打董达》第五折:“三位将军,乃人中豪杰,志冲牛斗,气吐凌云。” |
zhì lǜ zhōng chún志虑忠纯 | 志虑:意志和心思。指忠心耿耿,坚贞不二。 | 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yí xíng cáng zhì遗形藏志 | 超脱形骸,舍弃心性,进入忘我的精神境界。 | 汉·严遵《道德指归论·上德不德》:“遗形藏志,与道相得。” |
dàn bó míng zhì,níng jìng zhì yuǎn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 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yǐn jū qiú zhì隐居求志 | 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měng zhì cháng zài猛志常在 | 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 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
yí zhì yǎng shén怡志养神 | 怡养神志,使之安适愉快。 | 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八:“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
dǔ zhì ài gǔ笃志爱古 | 笃志:志向专一。志趣专一,爱好古典。 | 《北史·景穆十二王传》:“十六通《杜氏春秋》,下帷读书,笃志爱古。” |
xīn zhì nán duó心志难夺 | 心志:抱负;夺:强取。形容意志坚定,难以改变。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
shǐ zhì bù yí矢志不移 | 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邵氏矢志不摇。” |
hán xīn xiāo zhì寒心消志 | 见“寒心销志”。 | 《梁书·武帝纪下》:“联寒心消志,为日久矣,每当食投箸,方眠彻枕,独坐怀忧,愤慨申旦,非为一人,百姓故耳。” |
kuài xīn mǎn zhì快心满志 | 见“快心遂意”。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只图一时快心满志,不管犯世途万种危机。” |
yì dé zhì mǎn意得志满 | 因愿望实现而心满意足。亦作“志得意满”。 | 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今汉王大败亏输,项王意得志满。” |
rén rén zhì shì仁人志士 |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 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三卷:“育群物而不倦,有似仁人志士,是仁者之所以乐山也。” |
zhì dé qì yíng志得气盈 | 犹志得意满。 | 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四:“王志得气盈,不以巡抚置意中。每诣院谒巡抚,仰面视天,言如泉涌。” |
hóng hú zhī zhì鸿鹄之志 | 鸿鹄:天鹅。天鹅所有的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
kūn péng dé zhì鹍鹏得志 | 鹍鹏:传说中的极大的鱼和鸟。比喻有大志的人得到施展的机会。 | 元·关汉卿《陈母教子》第一折:“您端的似鹍鹏得志秋云长。” |
zhǎng tā rén wēi fēng,miè zì jǐ zhì qì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鲁迅《同意和解释》:“这原是国货,何苦违背民族主义,引用外国的学说和事实——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呢?” |
fēng yún zhī zhì风云之志 | 像风云那样雄大高远的志向。 | 北周·庚信《周兖州剌史广饶公宇文公神道碑》:“始游庠塾,不无儒者之荣;或见兵书,遂有风云之志。” |
zhì chéng jūn zǐ志诚君子 |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形容志行诚笃的人。 | 明·徐霖《绣襦记·姨鸨夸机》:“他是个志诚君子,与别人不同,怎么开口起发他的?” |
zhì jiāo qì yíng志骄气盈 | 犹志骄意满。 | 元·杨载《诗法家数·荣遇》:“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多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 |
bǐ wù cǐ zhì比物此志 | 比物:比类,比喻;志:心意。指用事物行为来寄托、表达自己的心意。 | 东汉 贾谊《新书 阶级》:“故曰‘圣人有金城’者,比物此志也。”王先谦补注:“物,类也。志,意也。言臣如效死取义,则为国家不拔之基,圣人有‘金城’之语,正比类此意也。” |
hóng cái yuǎn zhì宏才远志 | 宏:广博。杰出的才能和远大的志向。 | 鲁迅《韦素园墓记》:“呜呼,宏才远志,厄于短年。” |
xùn zhì shí mǐn逊志时敏 | 谦虚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 《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
bù yǐ cí hài zhì不以辞害志 |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
bīng wú dòu zhì兵无斗志 | 士兵缺乏作战的决心和勇气。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且说曼伯杀入左军,陈兵原无斗志,即时奔散,反将周兵冲动。” |
dōng shān zhī zhì东山之志 | 指隐居的念头。 |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shī zhāng shī zhì失张失志 | 形容举动慌乱,心神不定。 | 《清平山堂话本 简贴和尚》:“那婆子听得叫,失张失志,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 |
sì fāng zhī zhì四方之志 | 志:志向。指远大的志向。亦作“志在四方”。 | |
dào tóng zhì hé道同志合 | 犹言道合志同。 | 宋·司马光《又谢庞参政启》:“尝托僚寀,获友高明,道同志合,出处如一。” |
cái shū zhì dà才疏志大 | 才干有限而抱负很大。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 |
yàn què qǐ zhī diāo è zhì燕雀岂知雕鹗志 | 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同“燕雀安知鸿鹄志”。 | 元 无名氏《玩江亭》第二折:“燕雀岂知雕鹗志,顽童不解老仙机。” |
yàn què bù zhī hóng hú zhì燕雀不知鸿鹄志 | 鸿鹄:天鹅。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 | 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21回:“乃向其乡人说道:‘我今将为状元,不久便作开国元勋矣!何以贺我?’乡人益非之。刘赞臣叹道:‘此所谓燕雀不知鸿鹄志也。’” |
qǐn qiū zhī zhì寝丘之志 | 相传楚令尹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请受瘠薄的寝丘,以保长久不失。后因谓与世无争、知足知止之心为“寝丘之志”。 | 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既秉辞梁之分,又怀寝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
líng yún zhī zhì凌云之志 | 凌云: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 | 《汉书·扬雄传》:“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陵(凌)云之志。” |
sōng bǎi zhī zhì松柏之志 | 谓坚贞不移的志节。 | 宋·叶廷珪《海录碎事·人事》:“后操作司空,总朝政,问宗曰:‘可以交禾?’答曰:‘松柏之志犹存。’” |
zhì cún gāo yuǎn志存高远 | 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纪虽小,但志存高远,可以料定他长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
qì mǎn zhì dé气满志得 | 谓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 |
zhì mǎn yì dé志满意得 | 志向实现,心满意足。 | 宋 陆九渊《与刘伯协书》:“当无道时,小人在位,君子在野,小人志得意满,君子阨穷祸患,甚者在囹圄,伏刀锯、投荒裔。” |
zhì shì rén rén志士仁人 | 志向宏伟、道德高尚的人。指热爱祖国献身事业的人士。(仁:仁爱;高尚)。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qián xīn dǔ zhì潜心笃志 | 专心致志。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7回:“潜心笃志同参佛,努力修身共炼魔。” |
zhuān xīn zhì zhì专心致志 | 心里很专一;注意力集中。致:极尽;志:心意;志趣。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
zhǎng bié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长:助长。指助长别人的声势,轻视自己的力量。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
xiāo shén liú zhì销神流志 | 消耗精神,丧失意志。 | 明·杨慎《冶容诲淫》:“女之艳媚,亦令人销神流志。” |
lí jīng biàn zhì离经辨志 | 读断经书文句,明察圣贤志向。 |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