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yuǎn jìn chí míng远近驰名 | 在相当大范围内都是很有名的。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二卷:“达木汀的毛笔字是远近闻名的。” |
shān yáo lù yuǎn山遥路远 | 形容路途遥远。 | 元 陈以仁《存孝打虎》楔子:“避不的山遥路远。” |
biān cháng jià yuǎn鞭长驾远 | 指路途遥远。 | 清 魏源《严公神道碑铭》:“故自古梁州自为一道……距省会远者或二千里,鞭长驾远,稂莠丰茂。” |
chǒu shēng yuǎn bō丑声远播 | 坏名声传播得很远。 | 《宋书·卢陵孝献王义真传》:“咸阳之酷,丑声远播。” |
gāo zhǎng yuǎn zhí高掌远跖 | 比喻开拓,开辟。 | 汉 张衡《西京赋》:“缀以二华,巨灵赑屃,高掌远跖,以流河曲。” |
shě jìn qiú yuǎn舍近求远 | 舍:放弃;求:追求。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
chí gāo wù yuǎn驰高骛远 | 驰:追驰;骛:从事,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骛远。” |
rì yuǎn rì shū,rì qīn rì jìn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 疏:疏远;近:亲近。不经常在一起就日益疏远,经常在一起就日益亲近。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自古道:‘日远日疏,日亲日近。’” |
yuǎn lái hé shàng hǎo kàn jīng远来和尚好看经 | 比喻外地来的人比本地人更受重视。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2回:“常言道:‘远来和尚好看经。’妹妹们,不可怠慢,快办斋来。” |
hǎo gāo wù yuǎn好高鹜远 | 指不自量力,不愿实际去处理事情。 | |
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形容寻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九回:“原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无论如何,你总要代我拉了来的。” |
yán jìn yì yuǎn言近意远 | 同“言近旨远”。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二:“所谓言近意远,合《三百篇》之旨也。” |
dào yuǎn zhī jì,shì wěi zhī xián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骥:良马。路途遥远才可以辨别良马,世间的虚伪狡诈才能鉴别贤才。比喻经过长久的磨练,才能看出人的优劣。 | 三国·魏·曹植《矫志》“道远知骥,世伪知贤。” |
xǐ shàn yuǎn zuì徙善远罪 | 趋向善良,远离罪恶。 | 西汉·戴圣《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
yuán yuǎn gēn shēn源远根深 | 源:水流所从出。水源很远,树根很深。比喻基础牢固。 | 北周·庚信《微调曲》:“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 |
móu lǜ shēn yuǎn谋虑深远 | 考虑谋划深远的问题。 | 东汉·班固《汉书·辛庆忌传》:“光禄勋庆忌行义所在,柔毅敦厚,谋虑深远。” |
yán jìn zhǐ yuǎn言近旨远 | 旨:题旨;所要表达的意思。言语虽然浅近;含意却很深远。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 |
yán jìn zhǐ yuǎn言近指远 | 见“言近旨远”。 | 语出《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孙奭疏:“言辞之近而指意远者,乃为善言者也。” |
yuǎn qīn bù rú jìn lín远亲不如近邻 | 指远方的亲戚虽然关系密切;但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能够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关系更密切。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四折:“岂不闻远亲呵不似我近邻,我怎敢做的个有口偏无信。” |
yuǎn jǐng bù jiě jìn kě远井不解近渴 | 指遥远的帮助解决不了目前迫切的需求 | |
wéi qī bù yuǎn为期不远 | 指快到规定或算定的日子。期:预定的日子。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5回:“为期不远,你等着瞧罢。” |
cí wēi zhǐ yuǎn辞微旨远 | 辞:文词,言词。微:隐蔽,精深。旨:意思,目的。言词隐微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 《梁书·刘之遴传》:“省所撰《春秋》义,比事论书,辞微旨远。” |
yuǎn shuǐ bù jiù jìn huǒ远水不救近火 | 比喻在遥远的地方或较长的时间以后;虽然能找到解救的办法;但解救不了眼前的急难。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说林上》:“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 |
róu yuǎn huái ěr柔远怀迩 | 怀柔远方,安抚内地。 | 后蜀·何光远《鉴诫录·诛利口》:“岂谓蜀国皇帝,柔远怀迩,居安虑危?” |
cháng jì yuǎn lǜ长计远虑 | 指长远打算。 | 宋 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然古之人君,所以为子孙长计远虑者,类皆如此。” |
zhì cún gāo yuǎn志存高远 | 指立志很高远,有雄心壮志。 | 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九回:“皇上年纪虽小,但志存高远,可以料定他长大之后,必然是一位英明君主。” |
shēn móu yuǎn lǜ深谋远虑 | 深:深入;周详;谋:谋划;计划;远:长远;虑:考虑;打算。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 汉 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
yuǎn lǜ shēn jì远虑深计 | 深远的思虑。 | 《晋书·文六王传》:“宜远虑深计,不可专守一志。” |
shēn sī yuǎn lǜ深思远虑 | 谋划周密,老虎长远。指计划周到,具有远见。 | 《后汉书·孝和孝殇帝纪》:“先帝即位,务休力役,然犹深思远虑,安不忘危,探观旧典,复收盐铁,欲以防备不虞,宁安边境。” |
cháng jià yuǎn yù长驾远驭 | 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 | 清 龚自珍《安边绥远疏》:“虽有长驾远驭之君,乘兵力之盛,凿空开边,一旦不能有,则议者纷纷请弃地,或退保九边已耳。” |
yù yì shēn yuǎn寓意深远 | 寄托或隐含的意思很深(多指语言文字或艺术作品)。 | 宋 沈作喆《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之其意之所在也。” |
chí gāo wù yuǎn驰高鹜远 | 犹言好高骛远。 | 清·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驰高鹜远。” |
wén fēng yuǎn yáng闻风远扬 | 一听到风声,就逃到远方去。 |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
yán zhī bù wén,xíng zhī bù yuǎn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 宋 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 |
yuán yuǎn liú cháng源远流长 | 源:源头;流:水的流程。河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 唐 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夫源远者流长,根深者枝茂。” |
cái gāo shí yuǎn才高识远 | 才能超众,见识深远。 | 宋·强至《祠部集·送王宾玉》:“志节慷慨忠义俱,才高识远器有余。” |
gāo cái yuǎn shí高才远识 |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 《三国志·魏志·和洽传》“清醇有鉴识”裴松之注引三国·魏·周斐《汝南先贤传》:“召陵谢子微,高才远识。” |
gāo shí yuǎn duó高识远度 | 识:见识。见识高超,器度深远。 | 《周书·张轨传》:“宇文公文足经国,武可定乱。至于高识远度,非愚管所测。” |
shēn jiàn yuǎn lǜ深见远虑 | 看得深,想得远。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祭遵传》:“昔高祖大圣,深见远虑,班爵割地,与下分功,著录勋臣,颂其德美。” |
gāo jiàn yuǎn shí高见远识 | 谓见识高远。 | 宋·赵彥卫《云麓漫钞》卷十:“圣人高见远识,固不可以小智测度也。” |
shí wēi jiàn yuǎn识微见远 | 谓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远景。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11卷:“是时海禁初开,恭恪此奏可谓识微见远。” |
yuǎn jiàn míng chá远见明察 | 目光远大,看得清楚。形容目光敏锐,见识很广。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 |
gāo shí yuǎn jiàn高识远见 | 见“高见远识”。 | 宋·王楙《野客丛书·王珪母妻识见》:“其高识远见,甚非常人所能及者。” |
zhuó shí yuǎn jiàn卓识远见 | 卓:高超;识:见识。有远大的眼光和卓越的见解。 | 邓小平《发展中日关系要看得远些》:“去年我们两国领导人在东京作出了一个具有卓识远见的决策,就是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 |
mù guāng yuǎn dà目光远大 | 指一个人的见解及处世观高远而伟大。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四章:“我为自己有这么一个目光远大的姐而骄傲。” |
tiān yáo dì yuǎn天遥地远 | 形容极其高远。 | 宋·赵佶《燕山亭·北行见杏花》词:“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 |
zòng mù yuǎn wàng纵目远望 | 纵目:放眼远望。放眼向远处眺望。 | 唐·杜甫《登充州城楼》诗:“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 |
páng sōu yuǎn shào旁蒐远绍 |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同“旁搜远绍”。 | |
páng sōu yuǎn shào旁搜远绍 | 广泛搜集,远承古人。 | 唐·韩愈《进学解》:“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
hóng cǐ yuǎn mó弘此远谟 | 发挥你那胸中的深谋远策。 | |
gōu shēn zhì yuǎn钩深致远 | 致:招致。探取深处的,使远处的到来。比喻探讨深奥的道理。 | 《周易 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
jí mù yuǎn tiào极目远眺 |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
qīng wēi dàn yuǎn清微淡远 | 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尽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 |
shuǐ yuǎn shān cháng水远山长 | ①同“水远山遥”。②谓山河辽阔。 | 宋·辛弃疾《临江仙》:“忆得旧时携手处,如今水远山长。” |
yuǎn xíng wú jí bù远行无急步 | 长途跋涉不能用急速的步子。比喻完成重大任务,不能急躁 | 《后西游记》第十回:“远行无急步。此去灵山,路程遥远,老师忙也不在一时。” |
chí gāo wù yuǎn弛高骛远 | 犹好高骛远。比喻不切合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 | 清李渔《闲情偶寄 器玩 制度》:“但其构思落笔之初,未免弛高骛远。” |
guì yuǎn bǐ jìn贵远鄙近 | 见“贵远贱近”。 |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香山居士》引宋·蔡宽夫《诗话》:“楚人发语之辞曰羌曰蹇,平语之辞曰些,一经屈宋采用,后世遂为佳句,但世俗常情,不能无贵远鄙近耳。” |
qián chéng yuǎn dà前程远大 | 前程:前途。比喻前途远大。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先生前程远大,宜择高枝栖止,以图上进。” |
shén mó yuǎn suàn神谟远算 | 见“神谟庙算”。 | 康有为《进呈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记序》:“臣闻一姓之霸有天下者,刻蒥其钟鼎,摩诃其灵庙,徘徊其册府,皆有神谟远算,深计长虑,以为子孙万世之业。” |
zhú jìn qì yuǎn逐近弃远 | 追求近的,舍弃远的。 | 唐·刘知幾《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今班《志》所引,上自周之幽厉,下终鲁之定哀,而不云《国语》,惟称《史记》,岂非忘本徇末,逐近弃远者乎?” |
fù zhòng zhì yuǎn负重致远 | 负:背着;致:送到。背着重东西走远路。比喻能够负担艰巨任务。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赵憙传》:“更始曰:‘茧栗犊,岂能负重致远乎?” |
gāo míng yuǎn shí高明远识 | 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 宋·钱世昭《钱氏私志·蔡鲁公》:“公高明远识,洞鉴古今,知国家之事,必至于斯乎?” |
fù zhòng shè yuǎn负重涉远 | 见“负重致远”。 |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不辞负重涉远,不避经险履危。” |
dào yuàn rì mù道远日暮 | 暮:太阳落山。道路很遥远,而且太阳西沉了。比喻还有很多事要做,可时间不多了。 | 《吴子·料敌》:“六曰:道远日暮,士众劳惧,倦而未食,解甲而息。” |
yuǎn tú cháng lǜ远图长虑 | 图:谋划。长远的谋划知考虑。 | 汉·蔡邕《汉交祉都尉胡府君夫人黄氏神诰》:“心耽其荣,体安其玄,远图长虑,用遗旧居。” |
yuān tú yuǎn suàn渊图远算 | 深谋远虑。 | 《南齐书·高帝十二王传论》:“世祖顾命,情深尊嫡,渊图远算,意在无遗。” |
hóng yè yuǎn tú鸿业远图 | 鸿:大。宏伟的事业,远大的志向或谋划。 |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若国家不为体恤,不为保护,则小者无以觅蝇头微利,大者无以展鸿业远图。” |
shēn tú yuǎn lǜ深图远虑 | 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 | 汉·仲长统《昌言下》:“又况愚人之愚,而望其遵巡正路,谦虚节俭,深图远虑,为国家校计者乎。” |
gōu shēn tú yuǎn钩深图远 | 谓对僻远的异族图谋予以讨伐。 | 《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是时孝武因其余财府帑这蓄,始有钩深图远之意,探冒顿之罪,校平城之雠。” |
shēn tú yuǎn suàn深图远算 | 见“深谋远虑”。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佑景丹等传论》:“然原夫深图远算,固将有以焉尔。” |
zhì yuǎn rèn zhòng致远任重 | 指担负重任而行于远方。常比喻人的才干卓越,可任大事。亦作“任重致远”。 | 《墨子 亲士》:“良马难乘,然可以任重致远。” |
rén wú yuǎn lǜ,bì yǒu jìn yōu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虑:考虑;忧:忧愁。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出现眼前的忧患。表示看事做事应该有远大的眼光,周密的考虑。 |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
shě jìn móu yuǎn舍近谋远 | 舍:放弃;谋:营求;放弃近的,谋求远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
shě jìn wù yuǎn舍近务远 | 放弃近的,谋求远的。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伏湛传》:“陛下舍近务远,弃易求难,四方疑怪,百姓恐惧。” |
shě jìn jí yuǎn舍近即远 | 见“舍近务远”。 | 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易其居,迂其途。”杜牧注:“易其居,去安从危,迂其途,舍近即远。” |
dào gǔ jī jīn,yán yuǎn hé jìn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 道:讲;稽:考核;合:契合。谈论古时的事要结合今天的实际,说远处的事要结合眼前的事。 | 汉·桓宽《盐铁论·论灾》:“夫道古者稽之今,言远者合之近。” |
lí tí tài yuǎn离题太远 | 离开主题很远,不着边际。 | 林徽因《文艺丛刊小说选题记》:“最后如果不算离题太远,我们还要具体地讲一点我们对于作者与作品的见解。” |
yuǎn hài quán shēn远害全身 | 保全自身,远离祸害。 | 《梁书·袁昂传》:“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 |
qiān shàn yuǎn zuì迁善远罪 | 犹言向善而远离罪恶。 | 汉·贾谊《治安策》:“然而曰礼云礼云者,贵绝恶于未萌,而起教于微眇,使民日迁善远罪而不自知也。” |
quán shēn yuǎn hài全身远害 | 远:离。保全生命,远离灾害、危害之地。亦作“远害全身”、“全身远祸”、“潜身远祸”。 | 《诗经·王风·君子阳阳序》:“君子遭乱,相招为禄仕,全身远害而已。” |
quán shēn yuǎn huò全身远祸 | 全:保全。保全自身,远离祸害。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乡,你母女自去全身远祸。” |
yuǎn zhǔ gāo zhān远瞩高瞻 | 犹言高瞻远瞩。 | 清·黄钧宰《金壶浪墨·平山堂》:“既而惮其劳也,携筇散步,随意所之,远瞩高瞻,不复造极。” |
sī shēn yōu yuǎn思深忧远 | 思虑得深,为久远的事操心。形容考虑周到。 | 《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 |
yuǎn bù jiàn qīn远不间亲 | 间:离间。关系疏远者不参与关系亲近者的事。 | 《管子 五辅》:“夫然,则不下倍(背叛)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 |
táng gāo lián yuǎn堂高廉远 | 堂:厅堂;廉:厅堂的侧边。比喻尊卑有定规。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人主之尊譬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陛亡级,廉近地,则堂卑。” |
yuǎn jiàn zhuó shí远见卓识 | 卓:高超;识:见识。远大的目标和卓越的见识。 | 明 焦靖《玉堂丛话 调护》:“解缙之才,有类东方朔,然远见卓识,朔不及也。” |
tiān gāo rì yuǎn天高日远 | 指偏远地区。比喻离帝王很远。 | 宋·秦观《代王承事乞回授一官表》:“臣父独婴罪衅,流寓江海,天高日远,自新无路,臣诚私心痛之。” |
gāo qíng yuǎn zhì高情远致 | 高、远:形容高尚;情、致:情趣。高尚的品格或情趣。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高情远致,弟子蚤已服膺;一吟一咏,许将北面。” |
gāo qíng yuǎn yì高情远意 | 见“高情远致”。 | 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西昆体》:“义山诗世人但称颂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 |
gāo qíng yuǎn yùn高情远韵 | 见“高情远致”。 | 明·宋濂《答张秀才认诗书》:“独陶元亮天分之高……直超建安而上之,高情远韵,殆犹大羹充铏,不假盐醯而至味自存者也。” |
xíng yuǎn shēng gāo行远升高 |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后遂以“行远升高”比喻为学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 《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
rì mù tú yuǎn日暮途远 | 暮:傍晚;途:路。天已晚了,路已走到了尽头。比喻处境十分困难,到了末日。也形容穷困到极点。 | 《史记·伍子胥列传》:“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日暮途远,人间何世。” |
gāo jǔ yuǎn qù高举远去 | 举:起飞。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阁下居长安,统二于人,不能明白立功名,不如高举远去。” |
gāo fēi yuǎn xiáng高飞远翔 | 飞得既高有远。比喻前程远大。 | 汉 刘向《说苑 尊贤》:“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
lù lù yuǎn tīng辘辘远听 | 辘辘:车行的声音。车声越听越远。 | |
dǔ jìn jǔ juǎn笃近举远 | 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 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
yuǎn shuǐ jiě bù liǎo jìn kě远水解不了近渴 | 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 | 清 曹雪芹《红楼梦》:“这也容易,只是\'远水解不得近渴\'。” |
chòu míng yuǎn yáng臭名远扬 | 名:名声;臭名:坏名声;扬:传播。坏名声传得很远。也作“丑声远播”。 |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
yuǎn zài qiān lǐ,jìn zài mù qián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认为远的话就远在千里,认为近的话就近在眼前。指对事物的看法,依人的主观认识而转移。也指要寻找的事物就在眼前。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0回:“素臣喜道:‘厅上所贴的对联,有刘夏文臣四字,不知所谓,毕竟指著何人。’玉麟笑道:‘远在千里,近在目前。’” |
bù yuǎn qiān lǐ不远千里 | 不远:不以为远。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