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tóng shān zhuó zhuó童山濯濯 | 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山。 | 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人见其濯濯也,以为未尝有材焉,此其山之性也。” |
shòu bǐ nán shān寿比南山 | 南山:指秦岭终南山。旧时比喻长寿。 | 《诗经 小雅 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
fú rú dōng hǎi,shòu bǐ nán shān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南山:终南山。比喻人福气像东海的水一样浩大,寿命如终南山一样长久。 | 明·柯丹邱《荆钗记·庆诞》:“齐祝赞,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
shuǐ mǎn jīn shān水满金山 | 见“水漫金山”。 |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寻夫,于是就水满金山。” |
shān yáo hǎi cuò山肴海错 | 犹言山珍海味。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5回:“当下山肴海错,不记其数。” |
shān gāo shuǐ dī山高水低 | 比喻意外发生的不幸事情;多指死亡。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若不留提辖来,许多面皮都不好看。” |
gāo shān yǎng zhǐ高山仰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shān yīn chéng xīng山阴乘兴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后因以“山阴乘兴”指访友。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lǜ shuǐ qīng shān绿水青山 | 泛称美好山河。 | 元 马致远《拨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 |
bīng shān nán kào冰山难靠 | 比喻不能长久的权势,难于依靠。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 |
bīng shān yì dǎo冰山易倒 | 冰山遇到太阳就消溶,容易倒塌。比喻不能长久依赖的靠山。 | 《蝴蝶媒》第十三回:“那越公虽待我不薄,奈他年寿无多,冰山易倒,未可久留。” |
shān qióng shuǐ duàn山穷水断 | 见“山穷水尽”。 | 北周·庾信《周兖州刺史宇文公神道碑》:“溪间峥嵘,岩崖豁险,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
shān hán shuǐ lěng山寒水冷 | 冷冷清清。形容冬天的景象。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八:“秋至山寒水冷,春来柳绿花红。” |
dēng shān lín shuǐ登山临水 | 形容旅途遥远。也指游山玩水。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
zhuó jī dēng shān着屐登山 | 屐:木头鞋。穿着木头鞋登山。形容历尽艰辛。 | 《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蹑常着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
míng shān shì yè名山事业 | 指著作。 | 王西彦《乡下朋友》:“庄道耕就一直躲在文化中心大城市,专心于名山事业。” |
qì yǒng rú shān气涌如山 | 形容恼怒到极点。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权大怒,欲自征渊”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
fàng hǔ guī shān放虎归山 | 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山”。 | 晋 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
shèng shān cán shuǐ剩山残水 | 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 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
qiān lì shān jī愆戾山积 | 愆:过失;戾:罪过。罪过很多,累积如山。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刘封传》裴松之注引《魏略》:“臣委质以来,愆戾山积。” |
shuǐ qióng shān jìn水穷山尽 | 水和山都到了尽头,前面无路可走。 | 元·丘处机《雪山》诗:“行到水穷山尽处,斜阳依旧向西倾。” |
shān bāo hǎi róng山包海容 | 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 | 宋·释惠洪《韩廉使奉御赞》:“究其心胸,山包海容,表里不隔,八窗玲珑。” |
zuò hào shān kōng坐耗山空 | 指只消费不生产,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 《塞上行·行纪·百灵庙战后行》:“家庭方面,自他调入蒙古之后,又无他人可以生产,坐耗山空,望他多多设法,以济家用。” |
zhǐ diǎn jiāng shān指点江山 | 指点:批评;江山:指国家。指批评国家大事。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líng luò shān qiū零落山丘 | 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 三国·魏·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
shēn shān yě qù深山野墺 | 荒僻的大山深处。 | 鲁迅《彷徨·祝福》:“倘许给本村人,财礼就不多;惟独肯嫁进深山野墺里去的女人少,所以她就到手了八十千。” |
rì bó xī shān日薄西山 | 薄:迫近;西山:泛指西边的高山。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
shuǐ ruǎn shān wēn水软山温 | 形容景色幽雅。 | |
zhì zhě lè shuǐ,rén zhě lè shān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 乐:爱好。智者爱好水,仁者爱好山。比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 | 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 |
màn shān biàn yě漫山遍野 | 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
shān qīng shuǐ xiù山清水秀 | 清:纯净;秀: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宋 黄庭坚《蓦山溪 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
hú guāng shān sè湖光山色 | 湖水风光;山峦秀色。形容山水景色之美。 | 宋 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
yī yè mí shān一叶迷山 | 意谓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坐山观虎斗 | 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
cuī shān jiǎo hǎi摧山搅海 | 摧:毁坏;搅:搅动。能摧毁高山搅动大海。形容威力和声势很大。 | 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二折:“到来日战鼓连天,喊声振地,猛烈神摧山搅海,连珠炮有似轰雷。” |
mí shān mì yù劚山觅玉 | 喻深入推究,求得事物真谛。 | 明·吕坤《答孙冢宰立亭论格物第二书》:“如披沙拣金,劚山觅玉,不格到十分真处,怎知到十分至处?” |
pī shān dài hé被山带河 | 靠着山,环着河。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秦地半天下,兵敌四国,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 |
bǎi èr guān shān百二关山 | 百二:以二敌百。指边防稳固的国家。 | 唐·温庭筠《老君庙》:“百二关山扶玉座,五千文字闭瑶缄。” |
lì kě bá shān力可拔山 | 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 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shān bù zhuàn lù zhuàn山不转路转 |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 bù pà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 比喻只要还有生命,就有将来和希望。 |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hé shān zhī dé河山之德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后以《河山之德》形容妇人德容之美。 | 《诗·墉风·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陆德明释文:“《韩诗》云:德之美貌。”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渊然而深,皆以状德容之美。” |
qún shān sì yìng群山四应 | 应:应和。四面群山纷纷响应。比喻一声号召,人们群起响应。 | 朱自清《论标语口号》:“为的是‘发聋振聩’,是‘群山四应’,是人民的觉醒与起来。” |
dēng shān zhì lǐng登山陟岭 | 陟:蹈、踏。即翻山越岭。形容旅途艰辛劳累。 | |
bàn bì jiāng shān半壁江山 | 半壁:半边;江山:国土。指外敌大半入侵或内战割据所造成的国土分裂状态。 | 清 蒋士铨《冬青树 提纲》:“半壁江山,比五季朝廷尤小。” |
chóng shān jùn lǐng崇山峻岭 | 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陡险的山岭。也作“高山峻岭”。 |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chē dào shān qián bì yǒu lù车到山前必有路 | 比喻到时候总有办法可想。 | 高玉宝《高玉宝》第四章:“高大哥,‘车到山前必有路’,‘老天爷不会饿死睡家鸟’的。” |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tā shān zhī shí他山之石 | 别的山上的石头。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错误的外力。 | 《诗经 小雅 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 |
qì zhuàng shān hé气壮山河 | 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 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
shān zhōng zǎi xiàng山中宰相 |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 《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
bá shù hàn shān拔树撼山 | 拔起大树,摇动高山。形容声势极大。 | 明·无名氏《哪吒三变》第四折:“唤雨的注雨如倾,呼风的狂风乱吼,天摧地塌,拔树撼山。” |
sān shān wǔ yuè三山五岳 | 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 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
shān bēng dì liè山崩地裂 | 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 | 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
sǐ zhòng tài shān死重泰山 | 比喻死得光荣。 | 语出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shān zǒu shí qì山走石泣 | 泣:哭泣。山在移动,石头也哭泣。比喻暴政将要灭亡。 |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桀时泰山,山走石泣。” |
shān fū shuǐ huàn山肤水豢 | 《乐府诗集 燕射歌辞三 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本指山上水中出产的美味食物。后泛称美味。 | 《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
yí shān tián hǎi移山填海 | 移动山岳,填平大海。指仙术法力高超。现多比喻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和气魄。 | 明 无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俺众仙各施神通,移山填海,水尽枯干,教你无处潜藏。” |
guì lín yī zhī,kūn shān piàn yù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 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 《晋书·郤诜传》:“累迁雍州刺史。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wén zhāng shān dòu文章山斗 | 谓文章为人所宗仰。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语本《新唐书·韩愈传》:“自愈之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 |
shān zhòng shuǐ fù山重水复 | 谓山峦重迭,水流盘曲。 | 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wū shān luò pǔ巫山洛浦 | 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洛浦:洛水之滨。传说中有洛水女神,三国魏曹植渡洛水时,因感战国楚宋玉对楚王与神女事,遂作《洛神赋》。后以“巫山”、“洛浦”二典合用,指巫山神女和洛水女神,也指男女幽会。亦作“巫山洛水”。参见“巫山云雨。” | 巫山:指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洛浦:洛水之滨。传说中有洛水女神,三国魏曹植渡洛水时,因感战国楚宋玉对楚王与神女事,遂作《洛神赋》。后以“巫山”、“洛浦”二典合用。 |
shān kuī yī kuì山亏一篑 | 《书 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喻功败垂成。 | 《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节缩。 |
shān méi shuǐ yǎn山眉水眼 | 形容女子眉目清秀水灵。亦作“水眼山眉”。 | |
gāo shān yǎng zhǐ,jǐng xíng xíng zhǐ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止:语助词;景行:大路,比喻行为正大光明。仰望着高山,效法着大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 《诗经·小雅·车辖》:“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
miǎo yǐ shān hé邈以山河 | 同“邈若山河”。 | 清·谭嗣同《邹砚铭叙》:“而断金之谊,遂邈以山河,可云悲哉!” |
miǎo ruò shān hé邈若山河 | 形容遥远得如隔山河。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
shān zhēn hǎi wèi山珍海味 | 山珍:山里产的珍异食品;海味:海里的美味食品。指山里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现泛指各种美味佳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9回:“姑娘们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腻了。” |
míng shān shèng shuǐ名山胜水 | 见“名山胜川”。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4卷:“从来天子建都之处,人杰地灵,自然名山胜水,凑着赏心乐事。” |
pái shān dǎo xiá排山倒峡 | 排:排开;倒:翻倒。推开山岳,翻倒山峡。形容水势猛,力量强盛,声势浩大。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4回:“但见城外水声淙淙,一望江湖,有排山倒峡之势。” |
bī shàng liáng shān逼上梁山 | 梁山:又称梁山泊;在今山东省东平湖西;梁山县南;附近地区为古梁山泊;北宋以后;常为农民起义军的根据地。《水浒传》里有宋江、林冲等人为官府所迫;上梁山造反的情节。后用来比喻被迫做某种事。 | 毛泽东《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要有一种相当的压力,就是公开号召,开许多会,将起军来,‘逼上梁山’。” |
shān bēng dì chè山崩地坼 | 山岳崩塌,大地裂开。亦用以形容响声强烈巨大。 | 《宋书 五行志》:“六月,寿春大雷震,山崩地坼,家人陷死,上庸郡亦如是。” |
hào lìng rú shān号令如山 | 指军令严肃,不容更改。 | 《宋史 岳飞传》:“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 |
zhōng dǐng shān lín钟鼎山林 | 比喻富贵和隐逸。 | 宋·辛弃疾《临江仙·再用韵送祐之弟归浮梁》词:“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一:“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 |
wū shān yún yǔ巫山云雨 |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后称男女欢合。 |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
miǎo ruò hé shān邈若河山 | 同“邈若山河”。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鲁公女》:“今近在咫尺,而邈若河山,恨何如也!” |
fàn shuǐ mó shān范水模山 | 比喻效法模仿他人。 | 清 江顺诒《词学集成》第六卷:“抗心迈古,肆力式靡;吹花嚼蕊,相炫虚华,范水模山,自诧淡远。” |
tài shān qí tuí泰山其颓 | 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 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
shān jié zǎo lì山节藻棁 | 古代天子的庙饰。山节,刻成山形的斗拱;藻棁,画有藻文的梁上短柱。后用以形容居处豪华奢侈,越等僭礼。 | 西汉·戴圣《礼记·明堂位》:“山节藻棁……天子之庙饰也。” |
shān yáo yě sù山肴野蔌 | 肴:熟的鱼肉;簌:野菜。指山中的野味和野菜。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
zuì shān tuí dǎo醉山颓倒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行。’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后以“醉山颓倒”形容醉态。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
shēn shān lǎo lín深山老林 | 见“深山穷林”。 | 秦牧《莽原语丝》:“还有些人,钻到深山老林里找人参、采木耳,摘蘑菇。” |
zhú qìng nán shān竹罄南山 | 罄:尽,完。形容人罪恶极多,书写不尽。 | 清·感惺《断头台·受献》:“到此是森罗殿上无私款,镜台前明照胆,要把君孽案重重彻里翻,竹罄南山。” |
fú qí nán shān福齐南山 | 南山:终南山。比喻福气高如南山。 | 《南齐书·豫章文献王疑传》:“常谓福齐南山,庆钟仁寿。” |
nán shān tiě àn南山铁案 | 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 典出《新唐书 李元纮传》:“元纮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
nán shān yǐn bào南山隐豹 | 隐:隐伏。比喻隐居山林不仕的贤人。 | 《列女传·贤明·陶答子妻》:“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 |
nán shān zhī shòu南山之寿 | 南山:终南山。寿命像终南山那样长久。 | 《诗经·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 |
nán shān kě yí南山可移 | 南山:终南山。比喻已经定案,不可更改。 | 《旧唐书·李元纮传》:“南山或可改移,此判终无摇动。” |
bèi shān qǐ lóu背山起楼 |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 唐 李商隐《杂纂》上卷:“杀风景:花下晒裈,背山起楼。” |
zhòng xǔ piāo shān众喣漂山 | 喣:吹气。许多人吹气,能使山漂走。比喻说坏话的人多了,能使人受到很大的损害。也比喻人多力量大。 | 《汉书 中山靖王胜传》:“夫众喣漂山,聚蚊成雷。” |
qiān shān wàn hè千山万壑 | 壑:山沟。许许多多的山和沟。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急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
dǎo shān qīng hǎi倒山倾海 | 形容声势很大,力量无比。 | 《后汉书·董卓传》:“及残寇乘之,倒山倾海,昆冈之火,自兹而焚,《版荡》之篇,于焉而极。” |
tī shān háng hǎi梯山航海 | 登山航海。比喻长途跋涉,经历险远的旅程。 | 《宋书 明帝纪》:“日月所照,梯山航海;风雨所均,削衽袭带。” |
bá shān chāo hǎi拔山超海 | 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 | 北齐 魏收《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持秋霜夏震之威,以拔山超海之力,顾指则风云总至,回眸而山岳削平,虽复旗鼓所临,有征无战。” |
fù hǎi yí shān覆海移山 | 翻转大海,移动大山。形容力量巨大。 |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阿修罗众圣偏殊,覆海移山功力大,上住须弥福德强,平扶日月感神煞。” |
zhù shān zhǔ hǎi铸山煮海 | 开采山中铜矿以铸造钱币,烧煮海水而获得食盐。比喻善于开发自然资源。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吴王濞列传》:“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 |
xié shān chāo hǎi挟山超海 | 挟:挟持,夹着;刱:超越,跨过。夹着泰山跨越北海。比喻做绝对办不到的事。 | 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