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lóng téng hǔ zhí龙腾虎踯 | 同“龙腾虎蹴”。 | 诤民《五月二十一日上谕恭注》:“有拿破仑之龙腾虎踯,而后率轻躁之拉丁人震慑全欧。” |
jiǎ hǔ zhāng wēi假虎张威 | 犹言狐假虎威。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忠孝记·欲进谏章>》:“费尽他机智,只是要贪名固位,假虎张威。” |
lín jiǎo hǔ chì麟角虎翅 | 麟之角,虎之翅。比喻世间不可多得的人才。 | 唐·李商隐《安平公诗》:“府中从事杜与李,麟角虎翅相过摩。” |
xiào miàn lǎo hǔ笑面老虎 | 比喻外表善良,心地凶狠的人。 | 李良杰《人生》:“现在,我算领教到他这微笑的厉害了——简直是笑面老虎。” |
è hǔ féng yáng饿虎逢羊 | 逢:碰到,遇到。饥饿的老虎遇到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他两个正是旷夫怨女,相见如饥虎逢羊,苍蝇见血。” |
qū yáng gōng hǔ驱羊攻虎 | 驱:赶。驱赶羊群去进攻老虎。形容以弱敌强,力量悬殊,必遭覆灭。 | 《史记·张仪列传》:“且夫为从者,无以异于驱群羊而攻猛虎,虎之与羊不格明矣。今王不与猛虎而与群羊,臣窃以为大王之计过也。” |
qín lóng fù hǔ擒龙缚虎 | 缚;绳绑。擒住老虎捉拿蛟龙。比喻降伏强敌,本领高强。 | 明·沈璟《义侠记·秘计》:“定下擒龙缚虎万全计,看他遭罗网怎生逃避?” |
lóng yuè hǔ jù龙跃虎踞 | 喻超逸雄奇。 |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至若泾阳先生,以龙跃虎踞之才,左宜右有,随手合辙,意至而词随,更不劳其拣择。” |
jù hǔ pán lóng踞虎盘龙 | 形容地势雄伟壮丽。 | 元 汤式《哨遍 新建构栏教坊求赞》:“三尺台包藏着屯莺聚燕闲人窟,十字街控带着踞虎盘龙旧帝基。” |
zòng hǔ chū xiá纵虎出匣 | 放虎出笼。比喻放走强有力的敌人,贻患无穷。同“纵虎出柙”。 | 明 唐顺之《咨总督都御史胡牌》:“若乘月黑潮满之夜,驾船冲出港门,及扛船随处下海……是纵虎出匣,祸岂胜言。” |
yǎng hǔ zì cán养虎自残 | 见“养虎自啮”。 | 《魏书·羯胡石虎传》:“丞相便相凌蹈,恐国祚之灭不复久矣。真可谓养虎自残者也。” |
yú lǔ dì hǔ鱼鲁帝虎 | 谓将鱼误写作鲁,帝误写作虎。泛指文字错讹。 | 清·金桌《〈南海百咏〉跋》:“余家向有钞本,承讹踵谬,不无鱼鲁帝虎之失,恨不能一一订正之。” |
hǔ tǐ yuān bān虎体鹓斑 | 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鹓:古时像凤凰一样的鸟;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花根本艳公卿子,虎体鹓斑将相孙。” |
hú hǔ zhī wēi狐虎之威 | 狐狸与老虎相互勾结而表现出来的威势。比喻权贵当道者与其爪牙串通一气而发出的淫威。 | 鲁迅《且介亭杂文·忆韦素园君》:“因为段祺瑞总理和他的帮闲们的迫压,我已经逃到厦门,但北京的狐虎之威还正是无穷无尽。” |
sān yán é hǔ三言讹虎 | 犹三人成虎。 | 清·秋瑾《致琴文书》:“况三言讹虎,众口铄金;因积毁销骨,致他方糊口。” |
bēi gōng shì hǔ杯弓市虎 | 指捕风捉影,疑虑重重,自相惊扰。参见“杯弓蛇影”、“三人成虎”。 | 詧盦《学界风潮记 天津商学界之活动》:“同时传来上海有罢市之说,以致杯弓市虎,危机伺伏,人心恐惶,险状万分。” |
hǔ kū lóng tán虎窟龙潭 | 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 元 汪元亨《沉醉东风 归田》:“怕筑成传说墙,愁扳折朱云槛,急跳出虎窟龙潭。” |
hǔ kǒu bá yá虎口拔牙 | 在老虎嘴里拔牙。比喻冒着极大危险去做某一事情。 | 元 弦济《一山国师语录》:“苍龙头上拶折角,猛虎口中拔得牙。” |
wò hǔ cáng lóng卧虎藏龙 | 指隐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也指隐藏不露的人才。 | 北周·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lóng quán hǔ wò龙跧虎卧 | 犹言龙蟠虎踞。喻山势逶迤起伏。 | 宋·范成大《山峨眉》诗:“龙跧虎卧起且伏,旁睨沫水沱江潮。” |
lǔ yú dì hǔ鲁鱼帝虎 | 指文字传抄错误。 | 晋 葛洪《抱朴子》:“谚云:‘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 |
cáng lóng wò hǔ藏龙卧虎 | 龙、虎:比喻不平常的人物。隐藏着的龙;睡卧着的虎。比喻潜藏着未被发现的人才或英雄。 | 北周 庾信《同会河阳公新造山池聊得寓目》诗:“暗石疑藏虎,盘根似卧龙。” |
xì wū hǔ dì舄乌虎帝 | 因“舄”与“乌”、“虎”和“帝”字形相近,同经传抄,容易写错。指文字抄传错误。 | 《埤雅》:“舄九写而为乌,虎三写而为帝,言书之转易如此。” |
měng hǔ pū shí猛虎扑食 | 老虎扑向食物。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 老舍《赵子曰》:“赵子曰放下酒杯,猛虎扑食似的扑出去。” |
duàn jiāo cì hǔ断蛟刺虎 | 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后以“断蛟刺虎”谓武艺高强,行为侠义。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自新》载:相传晋周处曾射蛟杀虎,为民除害。 |
shēng lóng huó hǔ生龙活虎 | 比喻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95卷:“只见得他如生龙活虎相似,更把捉不得。” |
lā dà qí zuò hǔ pí拉大旗作虎皮 | 比喻打着革命的旗号来吓唬人、蒙骗人。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
hǔ wěi chūn bīng虎尾春冰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尚书 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bì yǒu yī shāng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必然有一方要遭严重损害。 | 明·徐元《八义记·张维评话》:“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
jiàng mén hǔ zǐ将门虎子 | 将门:世代为将的人家。比喻父辈有才能,子孙也身手不凡。也指后生子弟不辱门庭。 | 三月夫《吴三贵·异象少年》:“将门虎子!这孩子面相极佳,将来说不定会是国之栋梁啊!” |
fú hǔ xiáng lóng伏虎降龙 |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力使猛虎和恶龙屈服。形容力量强大,能战胜一切敌人和困难。 | 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二折:“学师父伏虎降龙,跨鸾乘凤。” |
fàng hǔ guī shān放虎归山 | 归:返回。把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敌人放走;留下后患。也作“纵虎归山”。 | 晋 司马彪《零陵先贤传》:“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于山林也。’璋不听。” |
chái hǔ sì nüè豺虎肆虐 | 豺、虎:两种凶残的野兽。比喻坏人像凶残的野兽般横行不法。 | 汉·张衡《南都赋》:“帝乱其政,豺虎肆虐,真人革命之秋也。” |
jī hǔ bù kě wéi lín饥虎不可为邻 | 邻:邻居。比喻不要与穷凶极恶之人在一起。 | 清·江日升《台湾外记》:“饥虎不可为邻,我提师远出,弟当留心防范。” |
hǔ yuè lóng xiāng虎跃龙骧 | 骧:马首昂举,上举;龙骧:比喻气概威武。形容威武雄壮的样子。 | 明·方孝孺《尚友五赞·诸葛武侯》:“综核万变,以义而动。虎跃龙骧,天下震恐。” |
lóng mù hǔ zhì龙拏虎掷 | 犹言龙争虎斗。 | 宋·喻汝砺《八阵图》诗:“笑云此公大肚皮,龙拏虎掷填胸胄。” |
hǔ tǐ yuán bān虎体元斑 | 虎体:像老虎勇猛的身体;斑:杂色花纹或斑点。比喻朝廷大官。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折楔子:“花根本艳公卿子,虎体元斑将相孙。” |
tóu zhù shì hǔ投杼市虎 |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比喻毫无根据的谣言,说的人多了,让人信以为真 | 南朝·宋·臧质《举兵上表》:“蔽于流议,投杼市虎,成于十夫。” |
liǎng hǔ xiāng dòu两虎相斗 | 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 |
kāi xiá chū hǔ开柙出虎 | 柙:关猛兽的木笼。原指负责看管的人未尽责任。后多比喻放纵坏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孔子曰:‘……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
hǔ luò píng chuān虎落平川 | 平川:地势平坦的地方。老虎离开自己称王称霸的深山老林,落到了平地上。比喻有权有势或有实力者失去了自己的权势或优势。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jù hǔ初生之犊不惧虎 |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 《三国演义》第七四回:“俗云:‘初生之犊不惧虎。’父亲纵然斩了此人,只是西羌一小卒耳;倘有疏虞,非所以重伯父之托也。” |
tóu bì chái hǔ投畀豺虎 | 畀:给与。原指那种好搬弄是非的人,要把他扔出去喂豺狼虎豹。形容人民群众对坏人的愤恨。 | 《诗经 小雅 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 |
hú jiǎ hǔ wēi狐假虎威 | 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
yī shān bù cáng èr hǔ一山不藏二虎 | 比喻两人不能相容。 |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zuò shān guān hǔ dòu坐山观虎斗 | 坐在山上看老虎相斗。比喻为双方的斗争采取旁观的态度;等到两败俱伤的时候;再从中取利。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仪列传》:“两虎方且食牛,食甘必争,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
bù rù hǔ xué,yān dé hǔ z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 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bù rù hǔ xué,bù dé hǔ zǐ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进老虎洞,就不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担风险就不可能取得成果。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超传》:“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 |
è hǔ pū shí饿虎扑食 | 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比喻迅速地猛烈地向前冲去。 | 明 吴承恩《西游记》:“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 |
hǔ xiào láng háo虎啸狼号 | 啸:兽类的长吼声;号:大叫。比喻强暴者在掠夺时的叫嚣。 | 清·南荃外史《叹老》:“你看那境内啊!弄潢池鼠偷狗盗;你看那境外啊!猎中原虎啸狼号。” |
zhào māo huà hǔ照猫画虎 |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即会套的人。” |
yǐ ròu wèi hǔ以肉喂虎 | 比喻白白地送死。 | 汉 荀悦《汉纪 高祖纪一》:“今赴秦军,如以肉喂虎,当何益也!” |
láng cān hǔ yān狼餐虎咽 | 见“狼餐虎咽”。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二回:“[行者]迎着里面灯光,仔细观看。只见那大小群妖,一个个狼餐虎咽,正都吃东西哩。” |
hǔ láng zhī guó虎狼之国 | 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 |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 |
láng tūn hǔ shì狼吞虎噬 | 像狼虎那样吞食咬嚼。比喻极为贪婪残忍。 | 明·无名氏《鸣凤记·二相争朝》:“你辟私门,贿赂行,半朝臣,皆从顺。你狼吞虎噬伤残了万民百姓,害得那有功臣百事无成。” |
qián mén jù hǔ,hòu mén jìn láng前门拒虎,后门进狼 | 比喻赶走了一个敌人,又来了一个敌人。 | 明 李贽《史纲评要 周纪 显王》:“前门拒虎,后门进狼,未知是祸是福。” |
guān hǔ lì láng官虎吏狼 |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贪暴。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梦狼》:“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
rú láng sì hǔ如狼似虎 | 像狼虎一样。比喻非常凶暴。 | 《尉缭子 武议》:“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风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惊。” |
hǔ xué láng cháo虎穴狼巢 | 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 |
láng cān hǔ shí狼餐虎食 |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
yǐn hǔ jù láng引虎拒狼 | 亦作“引狼拒虎”。比喻引进另一种恶势力来抗拒原来的恶势力,其祸患将更甚。 | 清·陈天华《猛回头》:“断不可借外洋之兵,那引虎拒狼大下策,劝列位万万莫做。” |
hǔ yàn láng cān虎咽狼餐 |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元·无名氏《耍孩儿·拘刷行院》:“虎咽狼餐胜似趁熟,酄得十分透。” |
láng tūn hǔ cān狼吞虎餐 | 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3回:“他们把饭煮熟,菜烧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麦场上,狼吞虎餐的吃。” |
láng cān hǔ shì狼餐虎噬 | ①同“狼餐虎咽”。②比喻残酷剥削搜括。 | 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你道因何封我做净盘将军,若有人请我到的酒席上,且不吃酒,将各样好下饭,狼餐虎噬,则一顿都噻了,方才吃酒,以此号为净盘将军。” |
láng qián hǔ hòu狼前虎后 |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样愤难消。” |
hǔ láng zhī wēi虎狼之威 | 威:威力,威风。形容威严的气派和声威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告大人暂息雷霆之怒,略罢虎狼之威。” |
hǔ bào chái láng虎豹豺狼 |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那里有什么虎豹豺狼,那里有什么奇花,那里有什么绝代佳人,只见太阳光线一会儿暗似一会,渐渐沉下去了。” |
tān rú hǔ láng贪如虎狼 | 像猛虎和恶狼一样贪婪。形容贪婪无厌。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心行贪如虎狼。” |
yǐn láng jù hǔ引狼拒虎 | 见“引虎拒狼”。 |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而引狼拒虎之祸,势又缘兹以起,且至不可收拾。” |
hǔ kū láng wō虎窟狼窝 | 窟:洞穴。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不是宋江来和这人厮见,有分教,江州城里,翻为虎窟狼窝。” |
láng sūn hǔ yān狼飧虎咽 | 亦作“狼餐虎咽”。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人自来吃酒,主人安排些鸡、豚、牛、羊肉来做下酒。须臾之间,狼飨虎咽,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倾尽了六七坛的酒。” |
láng cān hǔ shí狼飡虎食 | 同“狼餐虎咽”。 | |
chái láng hǔ bào豺狼虎豹 |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 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
hǔ yàn láng tūn虎咽狼吞 | 咽:吞。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你看八戒放开食嗓,真个是虎咽狼吞,将一笑果菜之类,吃得罄尽。” |
xióng hǔ zhī jiàng熊虎之将 | 熊虎:猛兽。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
xiá hǔ fán xióng柙虎樊熊 | 柙中的虎,樊内的熊。比喻被囚的恶人。 | |
xióng jù hǔ zhì熊据虎跱 | 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 汉·陈琳《檄吴将部曲文》:“自董卓作乱,以迄于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余辈。” |
xióng hǔ zhī shì熊虎之士 | 熊虎:猛兽。指勇猛之士。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畿传》:“方今二贼未灭,戎车亟驾,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 |
yǎng hǔ zì niè养虎自齧 | 比喻姑息敌人,终致损害自己。齧,同“啮”。 | |
yǎng hǔ zì bì养虎自毙 | 见“养虎自啮”。 | 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你们养虎自毙,作茧自缠。” |
fèng tàn hǔ shì凤叹虎视 | 形容谈吐文雅,器宇轩昂。 | 《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足下鹰扬其体,凤叹虎视,谓萧曹不足俦,卫霍不足侔也。”李善注:“凤以喻文也,虎以喻武也。叹犹歌也。取美壮之意。” |
chūn bīng hǔ wěi春冰虎尾 | 踩着老虎尾巴,走在春天将解冻的冰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 《尚书·君牙》:“心之忧危,若蹈虎尾,涉于春冰。” |
láng chóng hǔ bào狼虫虎豹 | ①泛指凶猛的动物。②比喻恶人歹徒。 | 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三折:“转过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里面藏着什么狼虫虎豹。” |
hǔ bào láng chóng虎豹狼虫 |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野兽。比喻凶残害人的坏人。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吓得磕头礼拜。” |
liǎng hǔ xiāng zhēng两虎相争 | 两只老虎相互争斗。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 《战国策 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 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示例〗我相公官至下大夫,不知为何,近日只要与上大夫赵正卿争朝,我想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明 徐元《八义记 张维评话》 |
lóng xiāng hǔ zhì龙骧虎峙 | 骧:马昂首的样子;峙:耸立。雄踞的样子。 | 明·方孝孺《春秋诸君子赞·公子友》:“龙骧虎峙,蛇豕屏窜。” |
hǔ rù yáng qún虎入羊群 | 老虎进入羊群。形容强者在肆意欺凌弱者。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孔融望见太史慈与关、张赶杀贼众,如虎入羊群,纵横莫当,便驱兵出城。” |
yáng zhì hǔ xíng羊质虎形 | 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 《慈溪太后演义》第13回:“看似新机勃发,政局昌明,其实是徒袭皮毛,未得精髓,羊质虎形,济什么事?” |
yáng rù hǔ qún羊入虎群 | 比喻好人落入坏人的手中,处境极端危险。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窃意羊入虎群,狼藉已不堪矣。” |
è hǔ pū yáng饿虎扑羊 | 象饥饿的老虎扑向食物一样。比喻动作猛烈而迅速。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五戒禅师么红莲记》:“一个初侵女色,由(犹)如饿虎吞羊。” |
yáng rù hǔ kǒu羊入虎口 | 羊落到了虎口里。比喻落入险境,有死无生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6回:“犹如驱羊入虎口耳。” |
è hǔ cuán yáng饿虎攒羊 | 攒:赶。饥饿的老虎追赶一只羊羔。比喻迅猛贪婪。 | 清 酌元亭主人《照世杯 百和坊将无作有》:“可怜欧滁山被那大汉捉住,又有许多汉子来帮打,像饿虎攒羊一般,直打得个落花流水。” |
hǔ dàng yáng qún虎荡羊群 | 老虎冲进羊群中。比喻以强凌弱,为所欲为。同“虎入羊群”。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九十二回:“那知小侠指东打西,窜南跃北,犹如虎荡羊群,不大的工夫,打了个落花流水。” |
yáng luò hǔ kǒu羊落虎口 | 羊已被老虎吃到嘴里。比喻落入险境,很难幸免。亦作“羊入虎口”。 | 元·朱凯《昊天塔》第一折:“俺家姓杨,被番兵陷在虎口交牙峪里。这个叫做羊落虎口,正犯了兵家所忌。” |
è hǔ qín yáng饿虎擒羊 | 像饿急了的老虎捉羊一样。形容动作迅猛。亦作“饿虎吞羊”、“饿虎扑羊”。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回:“兄听得索郎郎的叉盘声响,使个‘饿虎擒羊’势,叫道:‘你敢来么?’” |
è hǔ zhī xī饿虎之蹊 | 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 | 《史记·刺客列传》:“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 |
hǔ chāo lóng xiāng虎超龙骧 | 比喻群雄奋起,互相角逐。 | 三国 魏 曹植《汉二祖优劣论》:“当此时也,九州鼎沸,四海渊涌。言帝者二三,称王者四五。鸱视狼顾,虎超龙骧。” |
liáo hǔ xū撩虎须 | 犹捋虎须。谓冒犯虎威,担受风险。唐 裴铏《传奇·孙恪》:“无何使我撩虎鬚,几不脱虎口耳。”亦省作“ 撩虎 ”。清 王夫之《章灵赋》:“奋残形以殆庶兮,危叹於撩虎。” | |
lóng hǔ fēng yún龙虎风云 | ①《易·干》:“云从龙,风从虎。”后以“龙虎风云”喻英雄豪杰际遇得时。②指君臣遇合。 | 《易·干》:“云从龙,风从虎。” |
rú hǔ fù yì如虎傅翼 | 好象老虎生出翅膀。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强者愈强,恶者愈恶。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7卷:“得习吉之才笔,如虎之傅翼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