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扬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扬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ǎn guò yáng shàn掩过扬善同“掩恶扬善”。《汉书·丙吉传》:“[丙吉]于官属掾吏,务掩过扬善。”
bá hù fēi yáng跋扈飞扬指骄横放肆。宋 王安石《辞拜相表》:“百姓以安平无事之时,而未免流离饿莩;四夷以衰弱仅存之势,而犹能跋扈飞扬。”
yáng qīng jī zhuó扬清激浊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抨击、清除坏人坏事,表彰、发扬好人好事。《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yáng pā zhèn zǎo扬葩振藻葩:华美;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北史·文苑传序》:“汉自孝武之后,雅尚斯文,扬葩振藻者如林,而二马、王、扬为之杰。东京之朝,兹道愈扇,咀徵含商者成市,而班、傅、张、蔡为之雄。”
yáng huā jié zǎo扬花扢藻花:比喻文采;藻:辞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清·顾景星《楝亭诗钞》序:“铸格炼字,扬花扢藻,此可以学得也。”
fā yáng chuō lì发扬踔厉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发扬蹈厉,大(太)公之志也。”
yáng cháng ér qù扬长而去扬长:大模大样的样子。丢下别人;大模大样地离去。也作“徉长而去”。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说罢,深深一揖,扬长而去。”
è wù yáng shàn遏恶扬善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周易 大有》:“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yáng fān zhāo hún扬幡招魂挂幡招回死者的灵魂(迷信)。比喻想使已经被清除的的坏人再恢复活动。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1回:“设香案,铺祭物,列灯四十九盏,扬幡招魂。”
fū zhāng yáng lì敷张扬厉敷:通“铺”;敷张:铺陈渲染;扬厉:发扬光大。形容过分讲究排场。清·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文之敷张而扬厉者赋之变体。”
yáng yáng zì dé扬扬自得十分得意的样子。语本《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闲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语出《史记·管晏列传》:“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yáng tāng zhǐ fèi扬汤止沸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董卓传》:“卓未至,进败”裴松之注引《典略》:“臣闻扬汤止沸,不如灭火去薪。”
xiǎn qīn yáng míng显亲扬名显:使显赫;扬:传扬。使父母宗族显耀;张扬自己的声誉。指中举、立功、做官的荣耀。《孝经 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bǒ yáng kāng bǐ簸扬糠秕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无才而居前列。明·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书》:“儿曹徼时厚幸,并登仕版,而懋修又邋居文孙之首,簸扬糠秕,殊为惭汗。”
yáng fān léi gǔ扬幡擂鼓幡:垂直的长条旗子。舞动着幡,敲打着鼓。形容热热闹闹地大事张扬。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8回:“如今是扬幡擂鼓,弄至大家都知道了,都看见了。”
yáng méi tǔ qì扬眉吐气扬眉:扬起眉头;吐气:吐出怨气、闷气。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得意的神情。唐 李白《与韩荆州书》:“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
yáng líng dǎ gǔ扬铃打鼓比喻大声张扬。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要是一点子小事便扬铃打鼓,乱折腾起来,不成道理。”
fēn dào yáng biāo分道扬镳道:路;镳:马嚼子;借指为马;扬镳:驱马向前。分走不同的路。比喻人们分别发展和施展各自的聪明才智。比喻因志趣、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yì dòu yáng jī挹斗扬箕《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因以“挹斗扬箕”谓徒有虚名。《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奭斗)其酒浆。”
fèi fèi yáng yáng沸沸扬扬沸沸:水翻滚的样子;扬:掀动;升腾。开水翻滚;气泡升腾的样子。比喻人声喧扰、议论纷纷。形容熙来攘往;非常热闹的情景。《山海经 西山经》:“其中多白玉,是有玉膏,其源沸沸汤汤。”
yáng méi shùn mù扬眉眴目横眉怒目。《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忽然化出毒龙,口吐烟云,黑天翳日,扬眉眴目,震地雷鸣。”
qí hè shàng yáng骑鹤上扬同“骑鹤上扬州”。
yǐn è yáng shàn隐恶扬善隐:隐匿;隐瞒;扬:宣扬。隐蔽别人的坏处;宣扬别人的好处。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hè bèi yáng zhōu鹤背扬州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以“鹤背扬州”比喻利欲之心。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yáng qīng lì sú扬清厉俗发扬清操,激励世俗。《梁书·处士传·诸葛璩》:“璩安贫守道,悦《礼》敦《诗》,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扬清厉俗。”
wén fēng yuǎn yáng闻风远扬一听到风声,就逃到远方去。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鄂州围解,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上表夸张己功。只说蒙古俱己威名,闻风远遁。”
yáng míng xiǎn xìng扬名显姓扬名天下,为父母增光。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赍发呵与那个薄弱书生,兀的不扬名显姓,光明动朝廷。”
dòu yì jī yáng斗挹箕扬比喻无实用。斗、箕皆星宿名,一象斗,一象箕,故以为名。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孔颖达疏:“言维此天上,其南则有箕星,不可以簸扬米粟;维此天上,其北则有斗星,不可以挹U其酒浆。”语出《诗·小雅·大东》:“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fēi shā yáng lì飞砂扬砾见“飞沙走砾”。《元史·顺帝纪十》:“京师大风自北起,飞砂扬砾,白日昏暗。”
yì qì fēi yáng意气飞扬犹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30回:“小柳儿唱得声情激越,意气飞扬。”
yáng wǔ yào wēi扬武耀威见“扬威曜武”。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七回:“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
yáng fēng bào yǎ扬风扢雅品评诗文。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三十:“诸人尝寓其家,流连觞咏,声光映蔽江表。此皆林下之人扬《风》扢《雅》,而声气所届,希风附响者,如恐不及。”
jiā chǒu bù kě wài yáng家丑不可外扬家里不光彩的事,不便向外宣扬。明 洪楩《清平山堂话本 风月瑞仙亭》:“欲要讼之于官,争奈家丑不可外扬,故尔中止。”
jiā chǒu bù wài yáng家丑不外扬丑:羞耻;扬:宣扬,传播。家庭内部不体面的事情不向外人宣扬。宋·释普济《五灯会元·玄门偃禅师法嗣》:“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不欲说似人。’曰:‘为甚么却如此?’师曰:‘家丑不外扬。’”
dùn cuò yì yáng顿挫抑扬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宋 魏庆之《诗人玉屑 靖节 休斋论〈归去来辞〉》:“陶渊明罢彭泽令,赋《归去来》,而自命曰辞。迨今人歌之,顿挫抑扬,自协声律,盖其词高甚。”
qí yáng zhōu hè骑扬州鹤同“骑鹤上扬州”。
fēi yáng fú zào飞扬浮躁轻浮急躁。《朱子全书 论语一》:“飞扬浮躁,所学安能坚固。”
yáng méi fèn rán扬眉奋髯髯:颊旁的胡须。眉毛扬起,髯须舞动。神情激动兴奋的样子。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辨误》:“徐禧无学术而口辩,扬眉奋髯,足以动人主意。”
cuò gǔ yáng huī挫骨扬灰死后将骨头挫成灰撒掉。形容罪孽深重或恨之极深。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倘然要把老爷的这项银子耽搁了,慢说我,就挫骨扬灰也抵不了这罪过。”
qí shàng yáng zhōu hè骑上扬州鹤比喻欲集做官、发财、成仙于一身,或形容贪婪、妄想。同“骑鹤上扬州”。
zhǐ gāo qì yáng趾高气扬走路时脚抬得很高;神气十足。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十三年》:“莫敖必败,举趾高,心不固矣。”
dé yì yáng yáng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yáng wēi yào wǔ扬威曜武炫耀武力,显示威风。《魏书·蠕蠕匈奴宇文莫槐等传论》:“是故魏氏祖宗扬威曜武,驱其畜产,收其部落。”
wǒ wǔ wéi yáng我武惟扬形容威武凌厉,奋发向上的样子。《尚书·泰誓中》:“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
yáng méi dǐ zhǎng扬眉抵掌抵掌:双掌合在一起。扬起眉毛,双掌合在一起。非常喜悦、珍惜的神态。《梁书·任昉传》:“见一善则盱衡扼腕,遇一才则扬眉抵掌。”
yáng wēi yào wǔ扬威耀武见“扬威曜武”。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五回:“扬威耀武显神通,走石飞沙弄本事。”
fēn lù yáng biāo分路扬镳扬镳:指驱马前进。分路而行。比喻目标不同,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北齐 魏收《魏书 拓跋志传》:“洛阳我之丰沛,自应分路扬镳。自今以后,可分路而行。”
bǒ tǔ yáng shā簸土扬沙簸:扬。指虚张声势。元 乔吉《两世姻缘》第三折:“你这般摇旗呐喊,簸土扬沙。”
bǒ zhī yáng zhī,kāng bǐ zài qián簸之扬之,糠秕在前糠秕:谷皮和瘪谷,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形容自己不如别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簸之扬之,糠秕在前。”
yáng cháng bì duǎn扬长避短扬;发挥;避:回避;避开。发扬长处;避开短处。秦牧《漫记端木蕻良》:“选择这样一个题材来写作,既扬长避短,也施展了抱负。”
tǔ qì yáng méi吐气扬眉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吐气扬眉,青云激励,却怜小友尚穷乏。”
yōu yōu yáng yáng悠悠扬扬形容声音高低起伏、持续和谐或事物慢节奏运动。明·郭勋《英烈传》第一回:“叮叮咚咚,悠悠扬扬,约有五十余人,进宫里来。”
fèng yáng rén fēng奉扬仁风奉扬:颂扬;仁风:施行仁政如同风行。旧时用作颂扬德政。《晋书·袁宏传》:“时闲皆集,安欲以卒迫试之,临别执其手,顾就左右一扇而授之曰:‘聊以赠行。’宏应声答曰:‘辄当奉扬仁风,慰此黎庶。’”
hú mái hú yáng狐埋狐扬见“狐埋狐搰”。梁启超《复古思潮平议》:“而狐埋狐扬,天下其谓政府何?”
jī yáng qīng zhuó激扬清浊见“激浊扬清”。北周·庾信《温汤碑》:“仁则涤荡埃氛,义则激扬清浊。”
yīng yáng hǔ shì鹰扬虎视象鹰那样飞翔,如虎一般雄视。形容十分威武。《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周易·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三国魏·应璩《与侍郎曹长思书》:“王肃以宿德显授,何曾以后进见拔,皆鹰扬虎视,有万里之望。”
yáng lì pù zhāng扬厉铺张夸大渲染。清·王韬《英但自守》:“而载笔者扬厉铺张,若临大敌,赏功之典,至再至三。”
jī zhuó yáng qīng激浊扬清激:冲去;抨击;浊:不干净的水;清:清澈的水。冲去脏水;使清水涌流。比喻批评过错;表彰良善;扬善除恶。《尸子 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yáng shā zǒu shí扬砂走石砂土飞扬,小石翻滚。形容风力迅猛。《春秋纬》:“风从箕星,扬砂走石。”
chǎn yáng guāng dà阐扬光大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扩大和提高。明 李贽《与焦弱侯书》:“待木之人,望兄速了业缘,以阐扬光大此学为不朽事业。”
yǎn è yáng měi掩恶扬美见“掩恶扬善”。《汉书·王商史丹傅喜传赞》:“丹之辅道副主,掩恶扬美,傅会善意,虽宿儒达士无以加焉。”
fēi yáng bá hù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霸道。原指骄横放肆;不受约束。现形容气焰嚣张;目中无人。《北史 齐纪上 高祖神武帝》:“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
zhāo hún yáng fān招魂扬幡魂:灵魂;招魂:招回灵魂;幡:一种垂直悬挂的窄长的旗子。比喻为死亡的旧事物复活进行鼓吹。
dōng hǎi yáng chén东海扬尘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chū chǒu yáng jí出丑扬疾暴露丑恶。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三折:“这一场出丑扬疾,安排下佯小心,妆大胆,丹方一味。”
jī fù bǎo yáng饥附饱扬附:依附,归附;扬:飞扬。指不得志时即来依附,得志时便远走高飞。比喻人贪婪自私,没有情义。唐·房玄龄《晋书·慕容垂载记》:“且垂犹鹰也饥则附人,饱便高扬。”
yáng qīng yì zhuó扬清抑浊犹扬清激浊。《梁书·武帝纪》:“公扬清抑浊,官方有序,多士聿兴。”
fā yáng dǎo lì发扬蹈励发:奋发,振作;扬:昂扬;蹈:跳、踏。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风发昂扬。明·唐顺之《寄赵浚谷》:“至若老吕,以鹰扬称,以发扬蹈励称,未免露出将才气象,此老吕不及老伊处也。”
yáng míng hòu shì扬名后世名声传扬到后世。《孝经·开宗明义》:“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jiù huǒ yáng fèi救火扬沸沸:开水。比喻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形容情况危急。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
lì shēn yáng míng立身扬名立身:使自己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扬:传布。使自己立足于社会,名声远扬。三国 魏 应璩《与从弟君苗君胄书》:“潜精坟籍,立身扬名。”
yào wǔ yáng wēi耀武扬威耀:炫耀;夸耀;武:武力;扬威:显示威风。炫耀武力;显示威风;也作“扬威耀武”。元 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俺这唐兵人强马壮,耀武扬威,真个是将勇兵骁也。”
bì měi yáng è蔽美扬恶蔽:遮蔽。指掩盖压抑好的,宣扬传播坏的。春秋·齐·管仲《管子·立政九败解》:“人君唯贯,听群徒比周,则群臣朋党,蔽美扬恶,然则国之情伪,不见于上。”
shēn xiǎn míng yáng身显名扬身世显赫,声名远扬。元·施惠《幽闺记·推就红丝》:“兄弟,所喜者志得意满,身显名扬;所悲者家园荡废,恐瑟凄凉。”
shén fēi qì yáng神飞气扬精神振奋,意气昂扬。清·李渔《蜃中楼·义举》:“大丈夫见义即为,还拣甚么日子,叫左右带马过来,我神飞气扬,这叫做当仁见义无谦让。”
shén cǎi fēi yáng神彩飞扬飞扬:精神焕发。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曹禺《胆剑篇》第五幕:“夫差年已五旬以上,面染风霜,多了皱纹,但还是神彩飞扬。”
zhì gāo qì yáng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史记 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yōu xián yáng lì优贤扬历亦作“优贤飏历”。谓敬重贤才,表扬其事迹。《隶释·汉成阳令唐扶颂》:“遂兴无为之治,优贤扬历,表善绌恶,遵九德以绥民,崇晏晏之惠康。”
yì qì yáng yáng意气扬扬意气:意志;气概;扬扬:得意昂扬的样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qí hè yáng zhōu骑鹤扬州同“骑鹤上扬州”。宋·吴礼之《风入松·江景》词:“恬然云水无贪吝,笑腰缠,骑鹤扬州。”
yáng jǐ lù cái扬己露才露:显露;扬:表现。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fēi shā yáng lì飞沙扬砾见“飞沙走砾”。《宋书·五行志五》:“暴风迅起,从丑上来,须臾转从子上来,飞沙扬砾。”
xiǎn zǔ yáng zōng显祖扬宗谓使祖宗的名声显耀传扬。明·无名氏《魏征改诏》第一折:“博得个官高禄重,都则要敬于事上要摅忠,咱人要立身行道,显祖扬宗。”
yì yáng dùn cuò抑扬顿挫抑:降低;挫:转折。形容声音高低起伏;节奏分明;和谐悦耳。一般指音乐、朗诵。有时也指文学作品。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sōu yáng zè lòu搜扬仄陋搜:寻求;扬:举荐,选拔;仄:通“侧”;仄陋:指微贱的人。搜罗和举荐地位卑微的贤人。《晋书·纪瞻传》:“先王身下白屋,搜扬仄陋,使山无扶苏之才,野无《伐檀》之咏。”
míng yáng zè lòu明扬仄陋见“明扬侧陋”。汉·曹操《求贤令》:“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lù jǐ yáng cái露己扬才见“露才扬己”。宋·苏舜钦《投匦疏》:“若出而求陛下之试,是其人非高蹈者,则皆露己扬才,干时谒进者也。”
hǎi bù yáng bō海不扬波比喻太平无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zú gāo qì yáng足高气扬犹言趾高气扬。语本《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战国策·齐策三》:“公孙戍趋而去。 未出,至中闺,君召而返之,曰:‘子教文无受象床,甚善。今何举足之高,志之扬也?’”
shén hún dàng yáng神魂荡扬荡:摇动;扬:飞起。形容精神飘忽不定。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一卷:“添香侍者似风狂,执磐的头陀呆了半晌,作法的者黎神魂荡扬,不顾那本师和尚,聒起那法堂。”
wú fēng yáng bō无风扬波犹言无风起浪。喻无端生事。明·李贽《读<金胜>》:“无风扬波,无事生事,一人好名,毒流万世,卒使管叔流言,新莽藉口。”
chǒu shì wài yáng丑事外扬不光彩、见不得人的事在外面到处传扬。
kāng kǎi jī yáng慷慨激扬激扬:振奋昂扬。精神振奋,意气昂扬。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周书·韦孝宽传》:“孝宽慷慨激扬,略无顾意,士卒莫不激励,人有死难之心。”
dòu zhì áng yáng斗志昂扬斗:泛指做事;昂扬:情绪高涨。形容做事的热情很高。毛泽东《介绍一个合作社》:“从来也没有看见人民群众像现在这样精神振奋,斗志昂扬,意气风发。”
yuè mǎ yáng biān跃马扬鞭跳上马背,扬起鞭子。形容勇往直前。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一个个跃马扬鞭,插箭弯弓。”
shì cái yáng jǐ恃才扬己恃:依靠,凭借。自恃才能,骄矜自负郭沫若《从诗人节说到屈原是否是弄臣》:“屈原那样的人根本值不得纪念的,恃才扬己,诽谤当道,而终于独善其身,消极自杀。”
fén gǔ yáng huī焚骨扬灰烧掉尸骨,扬弃骨灰。形容非常仇视。《梁书·侯景传》:“曝尸于建康市,百姓争取屠脍啖食,焚骨扬灰。”
lù cái yáng jǐ露才扬己显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现自己。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yáng biāo fēn lù扬镳分路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分路而行。指独树一帜,各行其是。《隋书·高祖记》:“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扬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为朕耳目。”
yáng yáng dé yì扬扬得意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隋炀帝逸游召谴》:“独杨素残忍深刻,扬扬得意,以为‘太子由我得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