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身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身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死无葬身之所葬:埋葬。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鲁迅《而已集·答有桓先生》:“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
rě huǒ shàng shēn惹火上身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rě huǒ shāo shēn惹火烧身惹:招引。比喻自己招灾惹祸害自己。明 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三回:“庄上人见典史亲来捉获,不知一件什么天大的事,生怕惹火烧身,连忙把余琳并冯氏,都送将出来。”
shēn xīn jiàn kāng身心健康健康的身体和愉快正常的心态沈从文《八骏图》:“因为他自以为是个身心健康的人。”
cè shēn qí jiān厕身其间指某件事自己参与在内。
tōng guān zài shēng恫瘝在身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清·无名氏《杜诗言志》第二卷:“与天地万物为一体,处处恫瘝在身。”
shēn bù yóu jǐ身不由己受外界或内心的影响;自身的活动由不得自己;不受自己的支配。《宋元戏文辑佚 陈巡检梅岭失妻》:“瓜期信通,为着功名,奔走西东。见说出路自觉心慵,身不由己,意冲冲。”
shēn bù yóu zhǔ身不由主身体不由自己作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52回:“‘哎哟’了一声,就身不由主睡下了。”
shēn xiān shì zú身先士卒指作战时将帅亲自冲在士兵的前面;奋勇杀敌。现多用以比喻领导带头走在群众的前面。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当敌勇敢,常为士卒先。”
yī shēn liǎng yì一身两役一个人做两件事。《梁书 张充传》:“一身两役,无乃劳乎?”
yī shēn liǎng rèn一身两任指一个人担任两个职务。唐·韩愈《圬者王承福传》:“一身而二任焉,虽圣者不可为也。”
sān shěng wú shēn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zhōng shēn bù yú终身不渝渝:变。一生自始自终一直不变。梁实秋《谈友谊》:“神圣的友谊之情,其性质是如此的甜蜜、稳定、忠实、持久,可以终身不渝。”
dǐ shēn lì xíng砥身砺行犹言砥节砺行。《梁书·儒林传序》:“建国君民,立教为首,砥身砺行,由乎经术。”
wén shēn jiǎn fā文身翦发见“文身断发”。
fèn bù lǜ shēn奋不虑身奋:振作精神,鼓起干劲。指勇往直前,不顾个人安危。《宋史·赵汝愚传论》:“汝愚独能奋不虑身,定大计于顷刻。”
cāo shēn xíng shì操身行世犹言立身处世。明 方孝孺《与卢编修希鲁书》:“痛以礼义自绳约,既率己之顽惰,又以化顽惰者,使之知操身行世之大方,孝亲忠君之大节。”
xiū shēn shèn xíng修身慎行提高自身修养,小心谨慎行事。东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夫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
cháng shēn yù lì长身玉立玉立:比喻体态修美。形容女子身材苗条、肤色洁白。曾朴《孽海花》第31回:“前一个长身玉立,浓眉大眼……,后一个丰容鬋,光彩照人。”
bìng mó chán shēn病魔缠身指长期患病。《辞海 词语分册下》:“(病魔)谓疾病缠身。”
duàn fā wén shēn断发纹身见“断发文身”。冯至《伍子胥》九:“在吴越的边境上还有许多野人,他们是断发纹身的。”
miǎo rán yī shēn渺然一身渺然:微小的样子。孤孤单单一个人。形容力量微小。宋·陈亮《与石应之》:“古之君子以渺然一身而能与天地并立者,岂周旋上下委曲弥缝之所能办哉!”
shēn cāo jǐng jiù身操井臼语本《后汉书 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后因以“身操井臼”指亲自操持家务。语出《后汉书·冯衍传下》:“衍娶北地任氏女为妻,悍忌,不得畜媵妾,儿女常自操井臼。”
shēn yáo xīn ěr身遥心迩犹言身远心近。元·王德信《西厢记·泥金报捷》:“小生身遥心迩,恨不得鹣鹣心翼,邛邛并躯。”
huǐ bù wēi shēn毁不危身见“毁不灭性”。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丧不虑居,毁不危身。”
shēn qīng tǐ jiàn身轻体健身:躯体;健:健壮。身体健壮,行动灵活。元·无名氏《货郎旦》第三折:“沿路上身轻体健,这搭儿筋乏力软。”
shě shēn qiú fǎ舍身求法舍身:舍弃身体;求法:寻求佛法。原指佛教徒不惜牺牲自己,远道求经。后比喻为了追求真理而不惜牺牲自己。鲁迅《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shě shēn wéi guó舍身为国为国家牺牲自己的生命。
shě shēn qǔ yì舍身取义舍:舍弃;身:生命;取:求取;义;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diǎn shēn mài mìng典身卖命典当身体,出卖性命。指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0回:“就典身卖命,也酬谢师恩。”
shā shēn bào guó杀身报国不惜牺牲生命来报答国家。亦作“杀身救国”。唐·杨炯《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臣又多幸天皇任之以股肱,誓期杀身报国,致一人于尧舜。”
yǐ shēn bào guó以身报国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魏书 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
jiè shēn bào chóu借身报仇见“借交报仇”。明·高启《结交少年场行》:“结交须结游侠儿,借身报仇心不疑。”
yǐ shēn zuò zé以身作则身:自身;则:准则;榜样。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jìn shēn zhī jiē进身之阶进身:上升;阶:台阶。使身体能够上升的阶梯。旧指借以提拔升迁的门路。元 胡柢遹《紫山大全集 礼论》:“殊不察自即位以来,所闻之言无大利害,适足以为口舌者进身之阶,虚失待大臣之体,渎上下之分。”
shēn míng jù tài身名俱泰名誉、地位都安稳。形容生活舒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哆》:“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翁牖语人。”
qì zhì yí shēn弃智遗身谓不与人斗智争利,忘记自身的存在。三国·魏·嵇康《赠兄秀才入军诗》:“琴诗自乐,远游可珍。含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何求于人?”
jiàng zhì rǔ shēn降志辱身降:压抑;减损。压抑自己的意志;降低自己的身份;多指违心地混迹于世俗或委曲求全。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
qiān yī fà ér dòng quán shēn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喻动极小的部分就会影响全局。清 龚自珍《上大学士书》:“故事何足拘泥?但天下事,有牵一发而全身为之动者,不得不引申触类及之也。”
sàng shēn shī jié丧身失节身受污辱,失去节操。鲁迅《小说旧闻钞·红楼梦》:“以妙玉之孤洁而横罹盗窟,并被以丧身失节之名,……并加以嗜利受赇之谤,作者盖深痛之也。”
le shēn tuō mìng了身脱命犹言摆脱尘世羁绊,自由自在。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二折:“我如今不遭王法,不受刑罚,至如我指空说慌瞒咱,这一场了身脱命亏他。”
shēn dān lì báo身单力薄人少力量不大。柯云路《衰与荣》:“嗳,年轻人,你们怎幺瞎挤?夏平站在后面护他,身单力薄,也护不住。”
jié shēn lèi xíng洁身累行纯洁身心,约束自己的行为。累,通“缧”。宋·曾巩《库部员外郎范君墓志铭》:“士之能修其内,洁身累行者,非自好之笃莫能至,而世亦罕能知之也。”
shēn lì qí jìng身历其境亲身来到某个地方。《三国志·吴志·吴主传》:“而曹公已临其境。”
shēn shǒu fēn lí身首分离身:躯干;首:头。头和身体分开了。指被砍头。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四》:“刳腹折颐,首身分离,暴骨草泽。”
yuǎn hài quán shēn远害全身保全自身,远离祸害。《梁书·袁昂传》:“岂若翻然改图,自招多福,进则远害全身,退则长守禄位。”
fèn shēn dú bù奋身独步奋:振作;独步:独一无二,无与伦比。努力出人头地。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四折:“脱白衣平步上云衢,离尘途奋身独步。”
tú shēn wàng guó图身忘国图:谋取。只谋取个人的利益而不顾国家的安危。唐·白居易《有木诗序》:“余读汉书列传,见佞顺媕婀,图身忘国,如张禹辈者。”
tuì bù chōu shēn退步抽身指辞去官职,退居家中。
shēn xiān cháo lù身先朝露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比喻很快死亡。《元史·齐履谦传》:“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客城先人墓侧,修营一舍,傥病努不退,当居处其中以待尽。”
bēi shēn jiàn tǐ卑身贱体①谓俭约勤苦。②弯腰俯首,屈从奉迎。《韩非子 说疑》:“皆夙兴夜寐,卑身贱体……以事其君。”
jí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用那个人对付别人的办法返回来对付那个人自己。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fǎn zhì qí shēn反治其身治:整治;身:身体;其身:自身。反而整治自身。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
yǐ qí rén zhī dào,huán zhì qí rén zhī shēn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拿;治:惩处。用别人的办法来惩治别人。宋·朱熹《中庸集注》第十三章:“故君子之治人也,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shù shēn zì xiū束身自修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xiū shēn yǎng xìng修身养性陶冶身心,涵养德性,陶冶心性。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25回:“喝了一碗茶,把碗往地下一扔,说:‘可不必生气,出家人修身养性。’”
shēn shǒu yì chù身首异处身体和头颅分在不同地方。指被杀头。《北齐书 王琳传》:“身首异处,有足悲者。”
bàn shēn bù shè半身不摄摄:引持。指半边身体不能随意转动或半边肢体瘫痪。《魏书·孟鸾传》:“素被病,面常黯黑,于九殿下暴疾,半身不摄,扶载归家,其夜亡。”
qín yǐ lì shēn勤以立身勤俭才能生存下去。
shēn xīng jiāo cuì身心交瘁身体和精神都过度疲劳。石三友《金陵野史 谭鑫培的“绝唱”》:“因为身心交瘁的谭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间,与世长辞。”
jié shēn zì ài洁身自爱保持自己纯洁,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顾自己好,不关心公众事情。《孟子 万章上》:“归洁其身而已矣。”
jǐn shēn jié yòng谨身节用修身饬行,节省其用。《孝经·庶人章》:“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
fēn shēn jiǎn kǒu分身减口见“分房减口”。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族》:“今有迫于人口多者,每有分身减口之语。”
fǎn shēn zì wèn反身自问见“反躬自问”。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呜呼!人孰不有母,读孝子之事,反身自问,竟何如哉!”
ān bù lí mǎ,jiǎ bù lí shēn鞍不离马,甲不离身甲:铠甲,古人打仗时穿的护身衣。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huáng páo jiā shēn黄袍加身黄色的龙袍穿到身上。指被拥立为帝王。清 钱采《说岳全传》:“自从陈桥兵变,黄袍加体,即位以来,称为真龙天子。”
fěn gǔ mí shēn粉骨糜身犹言粉骨碎身。宋 岳飞《奏乞解军务札子》:“苟非木石,宁不自知?每誓粉骨糜身,以图报称。”
dǐng míng tì shēn顶名替身犹言顶名冒姓。《西游记》第十五回:“顶名替身者取首级,交头互耳者取首级。”
shā shēn chū shēng杀身出生出:去,离弃。舍弃生命。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忠廉》:“忠臣亦然,苟便于主利于国,无敢辞违,杀身出生以徇之。”
shēn jiāng jiù mù身将就木将:快要;就:趋,进;木;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管甚么民脂民膏,竟忘了礼义廉耻,直至身将就木,还遗命叫儿子薄殡殓,勿治丧,勿礼忏。”
shēn fēi mù shí身非木石谓自身并不是毫无感情的人。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身非木石,独与法吏为伍,深幽囹圄之中,谁可告愬者?”
jié rán yī shēn孑然一身孑然:孤独的样子。孤单单的一个人。宋 周煇《清波杂志》第八卷:“岁月滋久,根深蒂结,生育男女,于义有不可负者,兼渠孑然一身,无所依傍,处性不能自立。”
hún shēn xiè shù浑身解数浑身:全身;全部的;解数:原指武术中的架势、招式;后泛指手段;本事。全身所有的本事。明 吴承恩《西游记》:“浑身解数如花锦,双手腾那似辘轳。”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xuán wèi què身在江湖,心悬魏阙魏阙:古代宫门外高大的建筑,用作朝廷的代称。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庄子 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shēn zài jiāng hú,xīn cún wèi què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旧指解除官职的人,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审为》:“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奈何?”
kǔ shēn jiāo sī苦身焦思焦:焦急。形容人为某事忧心苦思。《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shēn wú wán fū身无完肤①《三国志 魏书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后以“身无完肤”指被打得遍体鳞伤。②比喻遭到攻击或破坏后难以自存的局面。《三国志·魏书·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死之日体无完皮。”
shēn tǐ fà fū身体发肤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孝经 开宗明义》:“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shēn xīn jiāo bìng身心交病交:同时;病:疲惫;困乏。身体和精神都疲惫。鲁迅《而已集》:“至于我呢,前年已经四十五岁了,而且早已身心交病,似乎无须这么宝贵生命,思患豫防。”
xiū shēn jié xíng修身洁行修养品性,保持洁白的德行。《史记·魏公子列传》:“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
zhōng shēn zhī jì,mò rú shù rén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终身:人的一生。人生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培养人才。春秋·齐·管仲《管子·权修》:“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suì gǔ fěn shēn碎骨粉身见“碎身粉骨”。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崇黑虎大怒骂曰:‘好匹夫!苏护违犯天条,有碎骨粉身之祸;你皆是反贼逆党,敢如此大胆,妄出狂言。’”
fěn gǔ suì shēn粉骨碎身指身躯粉碎,牺牲生命。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
suì shēn fěn gǔ碎身粉骨身体粉碎。指死亡。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暂愿不为(违)于说者,碎身粉骨效驱驰。”
shēn huái liù jiǎ身怀六甲六甲:传说为上帝造物的日子。指妇女怀孕。《隋书·经籍志三》载有《六甲贯胎书》
fěn shēn suì gǔ粉身碎骨全身粉碎。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唐 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
xiàng chǐ fén shēn象齿焚身焚身:丧生。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gè xiǎn shēn shǒu各显身手各:各自;显:表现,显露;身手:本领。各自显示某人的智慧或技巧。曾朴《孽海花》第25回:“到了现在,可已到了炉火纯青的气候,正是弟兄们各显身手的时期。”
huī shēn mǐn zhì灰身泯智见“灰身灭智”。明·智旭《教观纲宗》:“若灰身泯智,名无余涅盘。”
huī shēn miè zhì灰身灭智佛教语。谓断除一切身心烦恼,为小乘阿罗汉果的境界。隋·智顗《四教仪》:“若灰身灭智,名无余涅槃。”
fěn shēn huī gǔ粉身灰骨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同“粉身碎骨”。唐 张鷟《游仙窟》:“玉馔珍奇,非常厚重,粉身灰骨,不能酬谢。”
yǎng hǔ shāng shēn养虎伤身饲养老虎,自伤其身。比喻纵敌留患。明·沈采《千金记·入关》:“大王,你只宜乘早击之,若迟便有养虎伤身之害矣。”
yī shēn shì dǎn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shēn zuò shēn dāng身做身当谓自己做事自己承当。元·刘唐卿《降桑椹》第一折:“哥哥,小人身做身当,岂敢带累你也。”
quán shēn yuǎn huò全身远祸全:保全。保全自身,远离祸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9回:“把你尊翁的骸骨,遣人送到故乡,你母女自去全身远祸。”
xián shēn guì tǐ贤身贵体指身分高贵。《管子 立政》:“虽有贤身贵体,毋其爵不敢服其服;虽有富家多资,毋其禄有敢用其财。”
shēn wú lì zhuī身无立锥没有寸土可以容身。比喻极小的地方。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1回:“今日身无立锥,诚恐有误诸君。”
yàn míng zhèng shēn验明正身验清楚确是其本人,而非冒名顶替者。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只要‘验明正身’,不是冒充,他们陈家族长来不来,倒也不生关系。”
yì duō bù yā shēn艺多不压身艺:技艺,本领。比喻人学会的技艺越多,也不会造成自身负担。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艺多不压身,日后你们要是不愿跟着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马卖解,饿不了肚皮。”